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昌龄的一首送别小诗,全篇写来浑不用力,但却情意真挚感人至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11 05:20: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王昌龄的一首送别小诗,全篇写来浑不用力,但却情意真挚感人至深                                                                   2025-09-08 13:57                                        

发布于:天津市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坛的璀璨明珠

在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期,王昌龄以其卓越的七言绝句创作才能,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被后世尊称为\"七绝圣手\"。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与当时文坛巨匠李白、高适、王维等人交游甚密,常在长安的酒肆茶楼中谈诗论文。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从江宁丞到被贬为龙标尉,最终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不幸遇害,但其诗作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王昌龄的诗歌创作以七言绝句最为人称道,尤其是他早年游历西北边塞时创作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意境深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更抒发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因此他获得了\"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他的诗风刚健清新,既有边塞的雄浑,又不失江南的婉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夜晚,王昌龄在淮水之滨为挚友郭司仓饯别。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银辉洒满江面,诗人触景生情,以明月喻友,既祝愿友人仕途顺遂、步步高升,更寄望他能保持清正廉洁的为官操守。在这依依惜别的时刻,王昌龄挥毫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送郭司仓》。
《送郭司仓》
王昌龄 〔唐代〕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深远:碧波荡漾的淮河水倒映着岸边的屋舍,波光粼粼中透着离别的愁绪。主人殷切挽留,宾主把酒言欢,难舍难分。皎洁的明月似乎也懂得这份情谊,将一路陪伴友人远行。而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将如这淮河的春潮,夜夜涌动,绵延不绝。

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字字珠玑,情感真挚动人。\"映门淮水绿\"一句,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送别的环境:春日的淮河碧波荡漾,岸边的柳枝轻拂水面,主人在这样美好的景致中设宴为友人饯行。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却更衬托出离别在即的淡淡忧伤。
\"留骑主人心\"生动展现了主人挽留友人的殷切之情。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场送别的宴席从正午持续到日暮。觥筹交错间,主客尽欢,以至于天色渐晚,主人仍再三挽留,希望友人能多留宿一晚。这种真挚的情谊,在简练的诗句中跃然纸上。

\"明月随良掾\"一句尤为精妙。友人执意启程,诗人便沿着淮河堤岸相送。皎洁的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也要随友人远行。诗中\"掾\"指官署属吏,\"良掾\"即是对友人郭司仓的美称。诗人不说友人独自远行的孤寂,而说有明月相伴\",既显幽默,又冲淡了离别的伤感,体现了王昌龄诗歌中那种特有的豁达。

\"春潮夜夜深\"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绵长的思念。春季淮河的潮水夜夜上涨,诗人以此比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就像那拍打堤岸的春潮,汹涌澎湃,永不停息。通过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诗人让无形的思念变得可感可知,充分展现了诗歌比喻的艺术魅力。
全诗艺术手法高超,作者巧妙地以淮水的碧绿表现主人的深情厚谊,以明月、春潮寄托离愁别绪。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是王昌龄送别诗中最常见的艺术特色。诗中两联对仗工整,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明月随良掾\"一句想象奇特,意境开阔,余韵悠长。结尾处春潮的比喻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将离别的愁思推向高潮,却又含蓄隽永,展现了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的非凡诗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4 23:42 , Processed in 0.00725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