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时有人在狗窝鸡笼旁贴一对联,张爱萍看见后,也写了副对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战时有人在狗窝鸡笼旁贴一对联,张爱萍看见后,也写了副对联                                                                     2025-10-06 16:16                                        

发布于:天津市
   
       张爱萍上将是一位集文武才华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不仅能指挥千军万马,英勇作战,还能写文章、作诗,甚至擅长对联,展现了儒将的风度。至今,在湖北确山一带,流传着他在抗战时期创作的一副对联,见证了那段历史。
故事发生在1938年冬天。那时,张爱萍奉命来到确山,准备组织当地的民众参与抗日斗争。由于条件艰苦,他们只能住在一个荒凉的古庙里,庙里只有六个人,大家自嘲为“六个和尚”,而张爱萍则是他们的“庙主”。

在招募士兵的同时,张爱萍非常重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励士气。他不仅安排训练,还注重通过文化活动增强大家的凝聚力。就在春节临近时,张爱萍注意到,山中的百姓对国民政府的不满已经深深根植于心。有一户人家在自家的狗窝和鸡笼旁贴上了一副对联,上联写道:“拍马吹牛,是真类狗”;下联则是:“攀龙附凤,不如养鸡”。这副对联直白地讽刺了国民党在抗日问题上的消极态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们的不满。
张爱萍看到这副对联后,感叹道:“国民党不抗日,忽视了人民的利益,百姓贴出这样的对联,正是对蒋介石的绝妙讽刺。”张爱萍认为,正是因为国民党没有切实带领人民抗敌,才导致百姓心生愤怒和失望。

随后,张爱萍和身边的胡仁、李林等人也开始创作对联,表达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胡仁和李林先吟出了上联:“天南地北聚集了一些英雄豪杰在古庙里商谈国事。”张爱萍经过短暂的思索,便对出了下联:“四面八方涌出了无数仁人志士于疆场上痛杀日寇。”这副对联气势磅礴,表现了共产党和新四军为国为民,奋勇抗敌的决心。
这副对联一经张贴,立刻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共鸣。大家纷纷表示:“还是共产党、新四军务实,真正在为百姓的未来、为国家的独立出力。”这副对联简洁明了,又深刻有力,迅速传遍了确山一带,成为当时百姓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号,传承了几十年。

1980年,张爱萍上将当选为副总理时,确山的老百姓专门派人请张爱萍再次书写这副对联,并将其镌刻在古庙新修缮后的墙上,以此表达对他以及新四军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这一历史故事被陈冠任在其著作《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和《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中详细记载。这本书成为了畅销的红色历史书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也让这段历史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0-13 09:18 , Processed in 0.0066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