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光绪帝师翁同龢行书五言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6 19:0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光绪帝师翁同龢行书五言联微博我有话说(3人参与)[url=]收藏本文[/url]                                                                                                                              
                                                                                                                                                                                                                                             
  前些年,笔者曾去常熟旅游,参观了位于古城区翁家巷门的翁同龢故居,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的官绅宅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翁同龢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现辟为翁同龢纪念馆。其中主厅“彩衣堂”,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包袱锦彩画,集雕、塑、绘于一体,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翁同龢(1830—1904),清代书法家,江苏常熟人,字叔平,号松禅,别署瓶生、松禅、瓶庐居士等,晚号瓶庵居士。翁氏在朝40多年,是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还是同治、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闻名于世,又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这副五言行书联(见图),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联文“一觞虽独进,众鸟相与飞”,是录自《陶渊明诗集》中的句联。此联书法显然具颜体书貌,但又吸收了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习颜而出己意之法,用笔奇肆率意,结体宽博开张,有些字融汇了赵孟頫、董其昌之意,因而笔势雄浑自然,挥洒自如。在晚清学颜诸家中,具有一定新意。
  翁同龢早年从习欧、褚、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平淡中见精神。他博采众长,对唐代颜真卿和北魏碑版潜心揣摩,参以己意,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将赵孟頫、董其昌的柔和流畅融入其中。他深得颜真卿书法之精髓,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翁字的独特书风,成为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翁氏晚年曾说:“写大字,始悟万法不离回腕纳怀,此外皆歧途。”所以从这副行书联中也可以看出,他的书法笔力沉郁,气度恢宏,别具雍容肃穆之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8 02:24 , Processed in 0.00793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