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山文化品牌 赤峰面临的竞争和困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8:56: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赤峰为圆点,画一个200公里的圆,这片广袤的大地曾经被史家、考古学家认定为塞外蛮荒之地,没有古文明可言!史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全部根源来自于中原地区。

  然而,一个日本人在赤峰红山后一次不经意的发现,打破了这个定论。

  1906年的春天,一个个子不高的日本人走进了喀喇沁王府院子。搞人类学的鸟居龙藏名义上是贡桑诺尔布聘请的教师(现在去王府参观,还能看到他的照片),但是,他的心思和兴趣都放在了对东亚文化的考古调查上。这一次的目标,是内蒙古南部林西县和赤峰红山地区。果然在这里的考察也给他带来了不小的收获,6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环绕着石头的古墓,揭开了世界了解红山文化的序幕。

  1922年至1924年期间,法国神甫桑志华多次到过赤峰。在这里,他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2处。直到1930年,中国的考古学家才开始了解红山文化,开始了中国自己对红山文化的考古调查。不过这也要感谢两位外国考古者留下的宝贵资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在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考古学和人类学期间,认真阅读了鸟居龙藏和桑志华撰写的赤峰考古调查研究的论著,开始关注红山文化。1930年梁思永来赤峰考察,收获了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和陶片等一批文物。

  随后,尹达对多位学者在赤峰的发现成果进行整理,纠正日本学者《赤峰红山后》一些错误,于1954年正式命名“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研究走上正轨。

  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赤峰蜘蛛山、西水泉,敖汉旗白斯朗营子四棱山、三道湾,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遗址的调查和主动性发掘,极大地丰富了红山文化的内涵。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是在二十世纪80年代。辽宁阜新查海红山文化遗址发现,出土玉猪龙等诸多玉器,此后,喀左东山嘴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明确了红山文化祭坛的形制。而牛河梁遗址的发现,是当时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赤峰成立红山文化研究会,并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12个国家的学者聚会赤峰,讨论红山文化并发布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赤峰将红山文化推向全国与世界,同样红山文化也将赤峰推向世界。这些年,赤峰之所以在全国乃至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红山文化可以说功不可没。

  因此,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是赤峰将红山文化推向世界,由赤峰扛红山文化大旗是理所应当的事。

  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与发达地区相比,科研水平不能与先进地区较量时,文化的影响力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争夺文化品牌在各地不断上演。老子故里、孙子故里、诸葛亮故里、曹操墓地、赵云故里、曹雪琴故里等的争夺相当激烈。同样,红山文化的地位、品牌、重心的争夺正在激烈进行中。既然在争夺中,那么,争夺双方是各出招数,最后,究竟鹿死谁手,还是未知数。由此笔者提出“红山文化大旗赤峰还能扛多久”的思考问题。

  赤峰面临的竞争与困惑

  一、红山文化品牌之争

  阜新市因查海发现前红山文化,他们较早借用红山文化品牌。

  1991年夏天,阜新市政府请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题词:“玉龙故乡,文明发端”。

  阜新政府官员在对外介绍阜新时,也以红山文化玉龙故乡自居,提升阜新的文化品位。

  在阜新的政府网站上,他们也打红山文化的品牌,尤其是在介绍阜新历史文化时,重点打这一品牌。

  朝阳市因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现了坛、庙、冢,代表了已知的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因此,他们在对外宣传时,浓墨重彩地宣传这一亮点。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筑,遗址内涵丰富,出土文物精美绝伦、世界罕见。在《光明日报》上朝阳市的学者与领导是这样介绍的:“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

  朝阳市政府官员在介绍朝阳历史文化时,非常娴熟地说明红山文化内涵。去年笔者与朝阳市政府秘书长李陌尘交谈,偶然提及红山文化,他谈起来头头是道,将红山文化的发现过程、分期、陶器特征、玉器特点,红山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以及红山文化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都谈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自视对红山文化略知一二的记者自愧不如。

  朝阳学界也开始举办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朝阳正在借红山文化的品牌打响名城、名市争夺战。

  二、投入上的竞争

  阜新市政府在查海红山文化遗址上,投入资金修建了博物馆。

  从1991年开始,阜新市举办红山文化节。

  沈阳市2006年举办世博园博览会,给了阜新市一个展示区。记者在这里参观时看到,阜新市政府在展示区集中而突出展示“世界第一玉”、“世界第一龙”、“第一个古村落遗址”等古文化历史形象,向世人炫耀玉龙文化发祥地和龙的传人的故乡。应当说这是一次极好展示阜新历史文化的机会,沈阳世博园每年从“五一”开始接待游客,到10月31日结束。6个月开放时间,其中周末、“五一”、“十一”旅游高峰时间每天接待游客5万多人,夏季平均每天接待1万人次。即便按50%的人游览沈阳世博园的阜新展区,每年有近100万人了解阜新的红山文化展示,这比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还要直接、面对面、有效果。

  朝阳市对喀左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已经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同时在那里建设了文物站,有专人保护。对这一遗址,国家文物局局长两次去考察,并投入1.5亿元保护资金,当时,陪同考察的辽宁省省长当即表示,辽宁匹配1.5亿元。

  同时,朝阳市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将该遗址申请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据说,他们申遗的步伐正在加快。国家已经将这一申请从第90位提前到第3位。

  而赤峰已经发掘的多处遗址并未投入资金利用,魏家窝铺红山文化遗址已经列入保护计划。唯一值得夸耀的是,赤峰市每年举办一次红山文化节,期间进行红山文化高峰论坛。

  从以上投入可以看出,赤峰在对红山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上与以上两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三、人才与机构设置

  赤峰到现在已经有十余人陆续调走。这些人都是研究红山诸文化的专家与学者,也是研究的骨干,其中一半是博士学历。笔者在赤峰学院了解到,目前还有一位博士因待遇长期解决不了,也有了思迁的念头。

  在这方面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席永杰院长高瞻远瞩,决定赤峰学院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联合建立了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这样,可以将社科院考古所在赤峰出土的大量文物留存赤峰便于研究。中心成立不久,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博物馆落成,一大批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兴隆洼文化等遗址的文物留存了赤峰。这样,赤峰学院的研究人员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优势都占尽了,即优先占有文物资料,随时与社科院考古所的同志探讨,也经常与到这里考察的国内外学者面对面交流信息,讨论研究进展,最先获得“内部信息”,校正研究方法、思路,最先进行观点对撞,这对研究红山诸文化提供了诸多便利。目前赤峰研究红山文化的人员都是兼职,没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这对深入研究红山文化不利,至少不能整体推进。

  阜新市、朝阳市、赤峰市均未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研究,这一点三市情况大体相同。因为三地的财政收入状况大体相近,还未有更大的实力抽出资金设立专门的机构组织、专门的人员对红山文化进行专题专项深入研究。如果哪个市政府率先投入资金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也可能会对其他两地造成直接的影响。

  笔者采访朝阳市政府一位官员,他强调:“现在,朝阳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申遗。关于红山文化研究机构与召开国际性质的学术讨论会等工作,现在不做,不等于将来不做。等到这项工作(申遗)告一段落后,将投入财力、人力做红山文化研究工作。”他说:“现在,将文化遗址保护起来是大事,保护好,研究,慢慢来。”

  对于红山文化研究重心的争夺,阜新市先声夺人,朝阳市志在必得,赤峰市不温不火。将来逐鹿红山文化的大旗,究竟鹿死谁手,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至少应当引起我们极大的重视。

  毕竟,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在赤峰召开会议,将红山文化列入探源工程项目中。

  席永杰教授在对红山文化中玉切割与磨制、制作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邀请于建设教授讲解,目前正在润色讲稿与前期准备阶段。同时,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于建设的红山文化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红山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龙凤在中华民族中的图腾崇拜、崇玉尚玉、敬天法祖、祭祀、礼仪等等,都可以在红山诸文化中找到根源。距今6000年左右的红山先民对自然、天是敬畏的,天主宰四时更替、阴阳变化、风雨雷电、作物生长等等,而这一切都在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中找到形态。可以说,红山文化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一把重要钥匙。

  四、期待的问题

  根据学者们的意见,对赤峰地区红山文化研究及利用等问题,可以综合如下:

  1、在对红山文化研究投入上应当加大力度。  如果资金充裕,应当成立红山文化研究院,市政府列出相应的编制与经费,有专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这是保证红山文化研究不落后其他地区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出现新观点、新的发现,才能保持红山文化研究有不衰的魅力。

  2、加大打击盗掘的力度。  每年一到春天,就是盗掘者猖獗的时间,也是文物流失最严重的时间。只有加大打击力度,保护住文物不流失,才能有长久的地下文物与资料可供研究人员、厂家利用。如果文物被严重盗掘并流失,以后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打击盗掘,可以说是从根源上保住文物不流失。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盗掘猖獗,如果不主动出击,加大经费投入,很可能就出现被动局面。

  3、对民间存在的大量文物应当及时回收。  文物一旦离开本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现在,赤峰民间存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在赤峰人手中,他们还能说明出土的具体地点,而一旦离开赤峰,它就是一个文物符号,一个赚钱的物品,它的研究价值和资料价值几乎没有了,使文物原有的价值大大降低。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要划拨一部分资金,保住这部分文物,不流失到赤峰以外的地方。

  4、关于红山文化节的主办应当采取政府与民间同时举办,或者最好由民间主办。  政府主办红山文化节,往往是看重形式上的东西,而对实质性内容,常常对研究内容即提升红山文化影响力的关键内容缺乏关注。久而久之,政府主办的红山文化节会形成符号化的东西。因此,笔者主张,由政府倡导或者鼓励民间举办红山文化节。社会化、民间化主办红山文化节,由政府资助或者扶持,事后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5、对红山文化玉器等相关考古、历史知识进行培训。目前一些玉器收藏者对红山文化一知半解,却又往往以专家的面目出现,更甚者,有卖假现象。长此以往会将赤峰红山文化的地位、品牌、形象糟蹋了,导致赤峰古玩城的红山玉器可能面临无望之虞。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全景及出土的女神头像

  红山先民祭祀表演 天马 摄

  什么是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出现的时间与范围及社会形态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时期的生产状态及文化特征

  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型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珮、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长,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红山先民的宗教类型

  近年来对考古资料研究认为,红山文化萨满祭祀系统是很完善的。

  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席永杰介绍,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墓葬主要是以石材为主筑墓的积石冢形制,多分布于山梁或土丘的顶部,形状有方有圆,有的则冢坛并排分布,气势宏伟,体现出浓重的宗教祭祀氛围。这些积石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只葬玉器,不葬或基本不葬陶、石器。这些墓葬的墓主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是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专职祭司,即巫师,也就是“红山萨满”。

  牛河梁遗址4个地点共发掘墓葬61座,其中有随葬品的墓31座,无随葬品的墓30座。据研究,红山文化积石冢的规模与形制有大小型之分,埋葬在积石冢内的石棺墓形制也有大小型之分。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的中心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大且深;小型石棺墓均位于冢内边缘部位,圹穴和石棺较小且浅。这种大、小型墓葬的区别应是墓葬级差的一种直观反映,也反映出红山萨满“一人独尊”观念和玉器使用的垄断性,说明萨满在当时的社会组织中属特权阶层。

  从随葬玉器的数量看,大型墓内随葬玉器数量均明显多于其他小型墓。这种随葬玉器数量多寡与墓葬等级高低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应是当时用玉制度的一种表现,表明祭司阶层内部至少能够分出六七个不同的等级。可见红山萨满祭祀系统是很完善的,大小萨满等级分明,在祭祀仪式中各司其职,死后的葬仪也有明显区别。

  红山玉龙与氏族部落、萨满教的关系

  红山文化玉龙应是萨满教动物崇拜的产物,是萨满从事宗教活动供奉的神灵偶像,因为具有通神达灵的功能,只有氏族显贵才能拥有,所以只能出现在大中型墓葬中。红山文化玉龙上的兽面形象是动物偶像崇拜的结果,是萨满从事宗教活动的法器,也是红山文化不同氏族、部落多神崇拜的神徽,因而可以类熊、似猪、如鹿。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出现了多种与玉龙首相同或相似的兽面玉牌或带兽面的玉器。

  学术界对红山文化的认识:

  学术界大致有五种意见:

  一、红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系统的原始文化,或是仰韶文化的变体;

  二、红山文化继承了河北磁山文化;

  三、红山文化很可能是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相互影响之后产生的新文化,含有细石器和仰韶文化两种因素;

  四、红山文化是这个地区独具特征的一种新石器文化,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受到其他文化影响;

  五、红山文化很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从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转折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4-17 09:58:34 |只看该作者
增长很多新知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2-4-17 21:22:54 |只看该作者
人活一口气。

每个北方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

每个城市也都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

红山文化已经被几个城市圈定,

但还有许多城市并没有参与红山文化研究,

并不是该地区不出土红山文化玉器,

而是修炼文化 不如修马路那样,来的短平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2-4-17 21:23:01 |只看该作者
人活一口气。

每个北方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魅力,

每个城市也都在打造自己的文化名片,

红山文化已经被几个城市圈定,

但还有许多城市并没有参与红山文化研究,

并不是该地区不出土红山文化玉器,

而是修炼文化 不如修马路那样,来的短平快、、、、、、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5#
发表于 2012-4-18 21:26:53 |只看该作者


        文章知识性很强,希望看到您更多这样的好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4 11:38 , Processed in 0.0089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