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猴年春节 首博大圣来也(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9 13:3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2-9 13:30 编辑

猴年春节 首博大圣来也(图)                     
2016年02月03日08:48  

        

          白玉马上封侯 清代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水晶双猿书镇 清代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2016 年春节期间举办的“大圣来也”展是首都博物馆“博物馆馆里过大年”系列展的第九个年头。展期从2016年2月2日持续到2016年3月13日,通过43件 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12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猴形象,介绍猴的种种典故与故事,解释由猴引申出 的诸多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传达首都博物馆在新的一年对广大观众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说起猴,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学最经典的艺术形象,齐天大圣以猴子为原型,还原了孙悟空敏捷好动的动物性格;西行途中,孙 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七情六欲,被胡适推崇,并称赞《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人的意味”的神话;故事最终,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成功,自身也得道成佛,保一方平安。 猴性、神性、人性成就了孙悟空的经典。

        

          毛猴工艺品 现代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猴性——机智多变与人善
          自 然界中,同属灵长类的猿猴,是与人类亲缘最相近,智力最发达的动物。机智灵敏,顽皮可爱,滑稽幽默,模仿能力极强,十二生肖中,猴子是智慧聪明的象征。远 古时期,先民就将猿猴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北京的上宅遗址,辽宁的后洼遗址,湖北的石家河遗址出土的动物饰件中都可以寻觅到猿猴的形象。至少从春秋战国 时期起,人们开始对猿猴进行豢养,作为自己的玩伴。《吕氏春秋》中就有楚王饲养白猿的记载。不仅如此,从猿猴的身上,人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戏猿”的同 时,人类也在模仿着他们,建立了一种尤其亲密的特殊关系。而这一切都源于猴子自身活泼灵巧的动物性格,和与人外貌、肢体语言极为相似的特征。

        

          猕猴 明代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神性——位列仙班献福寿
          万 物有灵是人类先民普遍的认知。日月、山川、岩石、河流、树木、花草、一切动物都有灵魂。有了灵魂,就有了对灵魂的信仰和敬畏。猿猴,动物界中的灵物,生理 上与人有着最为相近的血缘;在人类起源方面,同样伴随着最早的神话传说,被当做造物的始祖和英雄看待。藏族“猕猴变人”、“伏羲兄妹与猿猴”的故事流传至 今。文明的推进,中国的猿猴文化又在儒教、佛教、道教的共同滋养下,根植于民间这块沃土中,不断的碰撞、演化、变异,重新聚合、分化,呈现出了一个一个神 化后的猿猴形象。

        

          石猴形饰件 新石器时代 北京市平谷区上宅文化出土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人性——仁让孝慈比君德
          猿 猴并不懂得人世间的是非善恶,为了表达人类复杂多变的情感,原本具有灵性的猿猴就被赋予了人的七情六欲。猿猴身居山林,是山林的隐者,不为事事之争,代表 了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之性”;猿的叫声凄惨悲鸣,带有一种浓浓的哀思,古人将其解读为同类的有情之举,故常以猿啼表达离别或悲苦之情;成语“肝肠寸断”中 幼猿恋母,母猿情深的故事更是古代对于孝道的生动描绘而被传颂。在古典艺术中,文人借助笔墨,通过猿猴间拟人化的情感交流,抒发人所具有的深厚情感和对山 林间自在生活的向往。
          纵 观中国传统的猴文化,同样也是按照这样一种脉络发展延伸。中国各种描绘猴的器物、工艺品,以猴为主角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不仅展现了猴的自然属性,对人 所赋予猴的神性及人性都予以了丰富的刻画。“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展就以猴性、神性、人性为线索和主题,来展示中国精彩而有趣的猴文化。

        

          黑木猴 清代   图片由首都博物馆提供

          同 时,在展览内容之外,首都博物馆的设计人员遵从展览的主题,为广大观众奉上了一个灵动活泼的形式风格。猴给人的印象就是机敏可爱,不同于往年单一的红色, 此次展览整体以金色和红色两种色调为主,配合灰色的过渡色,将年的喜庆与生肖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装饰元素中大量水墨画中猴形象的剪影和戏曲脸谱中猴 面部特写造型的运用,正好符合猴好动的特性和猴子与人无异的各种表情的形象,完全传达了展览所要表现的猴性与人性的主题。与此同时,展览别出心裁的按照戏 曲脸谱的猴脸造像来规划整个展览的分区和展线,从展览形式的角度对猴文化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 为中国文学最经典的艺术形象,《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经过了天地的造化和孕育,破石而出,聪明伶俐,敏捷好动、喜好自由自在的秉性与猴子无异;以此 同时,亦神亦魔的孙悟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变化莫测,上天入地,法力无边,最终受戒保唐僧西行成佛;然而,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故事中孙猴子与常人一 样拥有七情六欲、嫉恶如仇、尽忠职守的鲜明性格,就像胡适称赞《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人的意味”的神话。猴性、神性、人性成就了孙悟空的经典,同样也昭示 着中国传统猴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国各种以猴为原型的器物、工艺品,以猴为主角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不仅展现猴的自然属性,对人所赋予猴的神性及人性也都 予以丰富的刻画。2016年是丙申猴年,作为与人最为密切的动物,必然也有更多的故事供人们来品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2:07 , Processed in 0.0072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