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哪吒这个“熊孩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30 05:16: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哪吒这个“熊孩子”:少年英雄还是不孝逆子?   

        2016年05月27日 14:45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严优

                       

哪吒闹海


哪吒这个熊孩子,真是我大中华朝野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不过开掰之前,咱得先把“疾恶如仇的少年英雄小哪吒”这个概念摘出来,只掰在上海美影厂的《哪吒闹海》定调前的、“少儿不宜”的哪吒。
哪吒(ne2 zha4)这名字非常不亲民,相声界的小师傅们管他叫“哪托(na3 tuo1)”,真是尽得“庄稼人不识舶来品”之神。学界多认为他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的第三子,佛教护法神之一。没有东来天朝之前,天王家老三对恶人动辄“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是个“再瞅一眼就弄死你”的直肠子凶神夜叉。
来到东土大唐之后,哪吒就逐渐被我大中华本土化了,《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还给他整理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履历。及至在《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二神书里领衔出演,哪吒更是声名鹊起,终于进击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熊孩子。
总结起来,我“中华哪吒”具有以下特质:
首先,低龄化。原先佛经故事里最多说他是“少年”,到了二神书中减龄为“年方七岁”,“总角才遮囟,披毛未盖肩”,成了一个肩挎呼啦圈的轮滑小豆包形象。
其次,神奇出生。被母亲怀孕三年半才生下来,这是典型的大人物胎历。其他如出生时“一团红气,满屋异香”,生下来是个肉球等,就不细说了。
第三,重序家谱。民间借来唐初李卫公李靖的大名,给哪吒找了个中国爹。为了配合佛教原典“第三子”的说法,又给他配了俩哥——这俩哥保留“吒”字权当行辈,而从五行中取金、木别之,听起来就接地气多了。可以说,这俩哥其实是哪吒“生”出来的。
第四,跨界发展。原本是佛教天王之子,到了中土就改成道教太乙真人弟子、灵珠子下凡;原本是佛教护法神,到了中土就改成姜子牙先锋官、玉皇驾下战仙。
第五,装备国产化。哪吒原来在印度也就是拿个金刚棒等,“捧塔常随天王”。到了我东土,除了著名的定制轮滑鞋“风火轮”还保留着“火焰三昧”的异域风情,像乾坤圈、混天绫、乾坤弓、震天箭、火尖枪等等,基本上在国产装备库中就都能找到对应了。
第六,彰显叛逆性。宋代的《禅林僧宝传》、《景德传灯录》等都提到哪吒“析骨还父肉还母”的事迹,可惜语焉不详。到了《西游》与《封神》,他的叛逆性被浓墨重彩地大书特书,哪吒终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经典的逆子形象。
哪吒有多“逆”?
哪吒不听话好惹事。去洗海水浴,非拿搓澡巾混天绫狂搅海水玩。人家海鲜一族招你惹你了,你洗个澡就把人家给拆迁了,龙王能不愤怒吗。还跑到陈塘关城楼上去乱射箭。诶呀熊孩子,那箭是兵器,射出去要死人的啊喂。
哪吒凶残好杀。把巡海夜叉打得“脑浆迸流”,杀死龙子敖丙又抽筋,生抓龙王敖光鳞甲……轮到自杀时,剖腹、剜肠、剔骨肉,眼睛都不眨。
哪吒忤逆不孝,詈母弑父。他自杀后,去求母亲帮他建行宫受香火,母亲犹豫,他就威胁“吵你个六宅不安”;李靖砸了他的行宫,他借助莲花重生后,立马去报仇,“就赶到海岛,也取你首级来,方泄吾恨!”
咱们文学史上的逆子形象不是没有,尤其民间劝孝故事里有不少反面典型。但描写得这么鲜活的,少见;从逆子而正神并被世人景仰的,哪吒更是独一份。父慈子孝了几千年,哪吒千里追杀老爹、不依不饶的情节,对人们的冲击力太强了。便是太乙与普贤、文殊、燃灯几大跨界真人联手阻拦的情节,怕也只是增加了父子交战的观赏性。读者大约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多,恨不得亲见哪吒怎么生吞活剥了老爹吧。
有趣的是,打着“磨真性”、“保真君”的幌子,这种忤逆居然可以不被追究。最多就是发给老爹一个道具,让他在熊孩子忤逆病发作的时候可以“祭出宝塔收妖孽”,进行纯武力镇压。可是他那忤逆不孝的小心灵呢?没人去改造。真人们就这样任凭他口服心不服下去,最终竟还修成了正果。
大约中国的熊孩子们被儒家的“父父子子”压制太久,可算有个哪吒当代言人出口气,因此坚决保留下这股子叛逆劲儿,不容洗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4 17:31 , Processed in 0.0074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