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侵华日军鬼子兵的45只饭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7 21:45: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刘云 于 2016-6-27 21:51 编辑

侵华日军鬼子兵的45只饭盒                                                                                                  (2016-03-04 09:31:33)



一,白纸黑字的证据



中间的饭盒,是侵华日军鬼子兵的饭盒。绿色的漆犹历历在目。军刀,三八枪的刺刀,钢盔。炮弹壳,日本关东军的皮帽子、军毯等等,都是侵华日军鬼子兵曾经用过的。不过,军毯,是我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寇作战后,部队发给我父亲的战利品。我父亲回忆:

“那是1940年,八路军冀中军区伏击日寇一个运输队。缴获日寇的战利品有步枪、军刀、军大衣,毯子等。军刀、手枪,都要上交。那是贵重的战利品。其余的,可以在八路军部队中分配。但是,要先紧着首长、干部,最后才是战士。我父亲分到一条日军军毯。”

一转脸,这条侵华日军的军毯在我家76年了。

今天,讲的是“侵华日军鬼子兵的45只饭盒”的故事。可以说,也是惊心动魄。

这45名侵华日军鬼子兵在和八路军的对阵中战死,他们最终一丝不挂、双脚被绳子捆住;45具尸体排列齐整尸体,

每一具日军尸体的头前都摆着日军饭盒。

令人毛骨悚然。(笔者按字面翻译的。)


此图,是盐谷保芳自己画的。

照片说明:地点,距离泰安不远的阳庄。侵华日军日本兵被剥光,双脚被草绳捆着。英语发音(lope)绳索的直译。尸体前面是饭盒。战友45名,在阳庄土埂前面排列着。

笔者说明:经过我和盐谷保芳的交谈后,得知:八路军撤退了,阳庄父老乡亲全部撤走,并且,坚壁清野。连水井都堵上了。当时,是1945年3月10日,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已经日暮西山、气息奄奄。而山东的抗战军民们是团结一致,誓死拼杀到最后一人!如此之平原田野中粗犷的杀戮决心,是令任何侵略者都胆战心惊的!

“——战争是残酷的。仇恨是培养出来的。”侵华日军老兵盐谷保芳眼含泪花告诉我:

“中国老百姓原来只是下跪,祈求我们开恩。我们感到‘支那人的可悲习惯’。后来,中国的老百姓不下跪了,男女老幼不但怒目而视,而且,以死相拼。我们感到,这就可怕至极了;我们感到在中国处处都是不妥协的死敌。——不下跪了!这是1945年的大变化。”

这是,侵华日军59师团45分队的日军伍长盐谷保芳亲口讲给我讲的故事。

我担心空口无凭,再让他白纸黑字写下来,再盖上他自己的图章。

真是后悔,应该让他在电视摄像机前面在讲一遍。

我从1984年在外交部、外事服务局担当助理翻译时,开始接触、采访侵华日军老兵的。什么残酷的故事我都听过。但是,不但听过,而且,让侵华日军老鬼子写下来的,仅此两例:

其一:侵华日军老兵本多立太郎回忆,他的部队在江苏金坛县附近作战时,因为下大雪,日军担心村庄里有埋伏的中国军队,没有敢贸然进村烧杀抢掠。所以,当夜,竟然在茫茫田野、漫天大雪、夜黑风高的夜晚风餐露宿!最后,竟然被冻死52名侵华日军鬼子兵!

中国所有的传媒;电影、电视、小说、杂志,都说日本鬼子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罪行罄竹难书!无一本书,记录日本鬼子们宁肯被夜黑风高、大雪飘洒、寒冷刺骨的乡间田野中冻死!也不敢破釜沉舟、杀入村庄,烧光、杀光、强光、奸淫光……。

万幸、万幸有本多立太郎白纸黑字、印成图书的回忆录!要不,中国人、日本人都会说我方军吹牛。——万幸,万幸。白纸黑字。

其二,侵华日军老兵盐谷保芳回忆录,不但时间、地点、作战内容一应俱全,他还画出了示意图纸!45名日本兵,被利刃切去命根子,放在饭盒中!摆在日本兵尸体的头前!

——万幸!——万幸!幸亏有文字,有图纸。要不,我会受到日、中各个方面的攻击。

二,我研究抗战中中国一方对战利品的利用

1,我研究抗战史有32年,(从1984年在日本《读卖新闻》工作开始。)双方作战后,有尸体被扒光衣服的事例常常存在。不过,一般中国的出版社都不让说(写)。

我百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不但日本鬼子兵的死尸,就是中国军队的(国军、共军)牺牲者,甚至美军阵亡者,都有被剥取衣物、腰带……的事情发生过。中国人民大众的生活;特别是在二战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农民们,他们简直是贫困到了极点。“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全家盖一床被子,”成了常态!

2,我是写《报告文学》的,不是写小说的。《报告文学》需要真实性。此处,我还有调查抗战前后中国的“纺织历史”和“近代轻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是我考查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

以下为网络下载分析:

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1933年,棉纱价格跌落之巨为前所未见,全国纱厂亏多盈少;同年,上海面粉价格狂落,存货堆积,使部分工厂停工。这种景况一直持续到1935年。1936年,由于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政策、通货贬值的刺激,物价转升,市场购销情况有所改善,工业生产开始上升。可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海、沿江战火波及地区,工业设施迅遭严重破坏。仅上海一地,据当时上海社会局调查:受损害的工厂约2000余家,损失总额在8亿元左右。中国民族工业遂因战争的破坏而中落。

这一时期,除了东北地区已全部沦为殖民地经济以外,国民党统治区外国资本的力量也在迅速膨胀。1936年的统计表明:外国资本大体上已经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5%,钢产量的83%,机器采煤的66%,发电量的55%,在纺织工业中则占有纱锭数的46%和织布机数的55%。十分明显,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外国在华工业资本确立了垄断地位

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在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官僚资本的形成和膨胀。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借用“公营”名义,控制工业企业。1942年后方共有工厂3758家,官营工厂在数量上虽只占17.4%,但所拥资本额占总资本额69.5%,所拥动力设备占全部动力的42.2%,官营工厂平均每厂动力有100匹马力,而民营厂只有26.7匹马力。其后数年,官、私工厂在这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及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没收日伪财产和德、意的法西斯投资。其中接收日伪工厂便有2411家,作价标卖的不过10%,其他绝大部分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官营工业。1948年,官僚资本占有全国产业资本的80%,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电力的67%,石油和有色金属的100%,水泥的45%,纱锭的38%,织布机的60%,棉布的73%,棉纱的39%,毛织品的50%,食糖的65%,纸张的30%。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工业处于受压制和被排挤的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它投靠帝国主义,严重地压制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以上文摘,主要是反映抗战时期,中国的重工业消失殆尽、轻工业萧条的景象。

具体说到战争中的老百姓:无衣遮体、全家一床被子的比比皆是。

   由于日军侵华,中国的重工业、轻工业、纺织业都受到了重创。所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地鲜见“洋布”,就是纺织机械生产的布匹。而用自己纺线,自己织布。有一张照片,说的是在延安的中国军队纺线的情景。因此,中国军队缴获日军的军服,中国老百姓扒下战死者衣物自己穿的事情会发生。



在延安的中国军队自己纺线,织布。

三,八路军穿缴获日寇服装被认为是光荣的事


阳庄坚壁清野,水井都被填上了。老百姓已经全部转移。

阳庄伏击战,是在1945年3月10日,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已经是苟延残喘、日薄西山、战线太长、兵力不足、人心惶恐、新兵充斥了。

我要说的重点是:八路军用缴获日本军队的军装武装自己。

而中国老百姓扒日寇军服,是实在衣不遮体、土布难为。

1937年秋,在山西抗战前线。前排左起:林彪、任弼时、聂荣臻

此处,任弼时穿的是日本军队的大衣。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不详。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穿缴获日军军大衣被误伤也是经典故事。

1938年2月底,当时晋绥军19军、八路军115师等军队,驻扎山西西部山区休整。此地距日寇很近,部队严加戒备。春天的晋西北山区雾气比较大。1938年3月1日,115师师长林彪准备到晋绥军防区会访19军70师师长杜堃。当时,驻扎在此地的几支友军经常互访,而且林彪和杜堃在平型关伏击日寇还进行过合作。平型关之战杜堃率215旅配合八路军115师作战,负责攻占老爷庙。他亲临前线指挥,率领官兵同日寇殊死搏斗,几经争夺,最终攻占老爷庙,完成了任务。平型关之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战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史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那天,林彪骑着一匹从日军手里缴获的马。这匹马高大神骏,浑身雪白,没有一丝杂毛,奔跑起来速度很快,名叫千里雪。林彪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大衣。按理说,师长出行,至少也要警卫班随行。实际上,当时的确有警卫跟随。可是,林彪的马速度快,跑到了最前面。此时,杜堃还没接到林彪来访的消息。
  就在他们经过山西隰县北部的千家庄时,意外发生了。哨兵看到薄雾笼罩中,冲出一位骑着马。穿日军服装的人,紧张的哨兵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日军骑哨,结果,开枪了。子弹穿过林彪肺部,击断了一截肋骨,飞了出去。林彪也中弹落马。在战场上,这种伤叫做贯通伤,子弹没有留在体内,比较好处理。随后,赶来的军医进行止血处理,林彪此时还很清醒,给师部的干部安排了工作。面对此事,杜堃很是恼火,准备要枪毙哨兵,被林彪劝阻制止。林彪对杜堃说,这是我的错,事先没有跟你联系,哨兵是对的。有资料说,击伤林彪的哨兵名叫王潞生。后来林彪说,阴沟里翻了船。115师师部当即决定将林彪送回了延安疗伤。1938年4月,卫立煌去延安时,还专程慰问林彪。后来给八路军拨了一批武器和给养。
  当时,击伤林彪的子弹是擦着他中枢神经飞过的,弹头虽然飞出去了,但尚有残留体内。到了雨雪天,伤口发炎,林彪疼痛难忍,在床上滚来滚去。1938年年底,林彪经兰州去了苏联疗伤。



朱德总司令穿的是缴获侵华日军的军大衣



八路军左权参谋长穿的是侵华日军的大衣



作家丁玲穿的是侵华日军的军大衣



中国军队从重机枪、歪把子机枪到军大衣都是缴获日军的



被俘日本兵穿着的军大衣


押送被俘中国军队士兵的日本兵当然也穿着军大衣

四,对日寇的刻骨仇恨

盐谷保芳回忆录记载着“45具战死侵华日军鬼子兵身上的军装、皮鞋、皮带、三八式步枪、刺刀,统统不见了。”由于有十几个小时了,作为援军急急忙忙赶到的盐谷保芳一行数百侵华日军们,亲眼目击了这一情景。

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是感到毛骨悚然。

在盐谷保芳的回忆录中实实在在地记录,实实在在地分析:

“是八路军干的?还是山东老百姓干的?——反正,是我们侵华日军和山东的中国人发生过的战争。是中国人民积蓄刻骨仇恨的爆发!”

山东人为什么那么仇恨侵华日军?甚至,连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马石山惨案”的前前后后?都成了我研究的重点。

我的老丈人叫张文山,作为山东的八路军,他亲历“马石山惨案”。作为老干部,他曾经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业局担任局长的工作。他几次亲口向我回忆“马石山惨案”,因为,他就是亲历者。几次,他和他的部队都差一点被侵华日军的铁壁合围包住,在枪林弹雨中他奉命率部几进几出救护出被包围的人民群众!

老丈人张文山悲愤地回忆:“战火纷飞!枪林弹雨!几进几出!我们营伤亡过半!日本鬼子兵见人就杀!见村庄就放火!乡亲们的损失不能计算,日本鬼子兵的罪行罄竹难书!”

我老丈人一回忆亲身经历的“马石山惨案”就激动:

“那时,营长最难当!战士都是山东人,父老乡亲、一家老小都被日本鬼子杀戮了!一听说要‘奉命撤退’就全营官兵急的嗷嗷叫!战士们说:‘——营长!我不活啦!你让我去拼死吧!’可是,接到的命令是撤退,要先救出一部分人民群众再杀进包围圈!这思想工作没有办法做!”

(笔者说明:以下“马石山惨案”在网络下载。)

1942年冬,日本侵略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拉网合围”大“扫荡”时,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英雄的抗日军民同“扫荡”日军展开了英勇斗争。被围在网内的少数八路军指战员,为了人民群众,舍生忘死,反复冲杀,掩护大批群众突出重围,自己却血洒马石山,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

1942年,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的困难时期,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加频繁的“扫荡”。这一年内,日军千人以上的大“扫荡”就达40多次。在多次的“扫荡”中,尤以1942年冬对胶东的大“扫荡”最为残酷。11月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抵烟台召开作战会议,因为当年已经进行过两次大“扫荡”,所以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作战目标是:歼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第五支队为基干的胶东军区部队,恢复山东半岛的治安,尤其是确保青岛、烟台间的交通。

冈村宁次是日寇驻华北方面军最高司令官,以嗜血成性和阴险狡诈而臭名远扬。他亲临胶东,决不是偶然的。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一面沟通冀鲁平原,水陆交通便捷,物产富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日本法西斯“大东亚圣战”的战略计划中,一直把胶东作为往来于海上与华北之间的重要通道和“以战养战”的补给基地之一。尤其是1942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战略地位日益提高,胶东半岛有几百里连片的海岸线,尤为日军统帅部所重视。随着胶东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开展,八路军在重新打开牙山中心根据地以后,依靠牙山,稳步向东、西两翼发展,巩固和扩大了昆嵛山大泽山根据地,大大改变了胶东战略局势,使胶东半岛这把刺刀上到了枪身上。日寇赖以运送人员、军火以及其他物资的这一重要通道和补给基地,受到重大威胁。3、4月间,日伪军出动1万余人,在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官土桥次郎中将指挥下,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春季大“扫荡”。5月间,日伪军又组织4000多人“扫荡”胶东。入秋以来,日伪军分头又“扫荡”胶东各区。当时胶东的行政区划,分为东海、西海北海南海四个专区。现在,从日寇调兵遣将之多、动员范围之广和准备时间之长来判断,特别是冈村宁次秘密抵烟,预示着胶东抗日军民所面临的日寇冬季“扫荡”,将是空前规模和极端残酷的。


侵华日军在烧杀抢掠中。他们带了水壶,杯子,三个子弹盒,150发子弹。饭盒呢?

日军此次大“扫荡”所使用的部队计有:驻青岛的内田银之助少将的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主力,驻济南的柳川悌中将的第五十九师团一部,张店的奥村半二少将的独立混成第六旅团一部,驻惠民的林芳太郎少将的独立混成第七旅团一部,共15000人,配以26艘舰艇封锁半岛沿海,飞机10架协同作战。自11月19日开始,至12月29日结束,历时40天,分三个作战阶段,采用“拉网合围”、“分进合击”、“梳篦式”等战术,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毁灭性的大“扫荡”。战役的组织实施,仍由土桥次郎中将统一指挥,并设指挥所于青岛,一度前进到芝罘牟平指挥战斗。

当时,胶东军区总兵力(包括县大队、区中队)约14000人。11月上旬,胶东军区在海(阳)莱(阳)边区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作了紧急的反“扫荡”动员,研究部署了反“扫荡”的作战计划。根据以往反“扫荡”斗争的经验,会议确定采取“保存有生力量,保卫根据地,分散活动,分区坚持”的作战方针,在胶东军区统一领导下,以烟(台)青(岛)路为界,将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分为两个指挥系统:烟青路以西有第十三、十四、十五团及西海、南海、北海三个军分区,归第五旅指挥;烟青路以东有第十六、十七团及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军区直属队、东海军分区,由胶东军区直接指挥。同时,决定由胶东区公安局干部和警卫部队组成胶东区战时戒严指挥部,坚持在中心根据地进行反“扫荡”斗争。在东、西两个指挥系统内,以团、营或连为单位,划分地区,分散活动,避免大部队过分集中。总的意图是,军民齐动员,粉碎日军大“扫荡”。敌人要“拉网”,我们就破“网”。部队分散坚持,目标隐蔽,行动快捷。一个连,一个营,活动到哪里,就在哪里以部队为骨干,带领群众开展游击战,坚持根据地斗争,在周旋中消灭敌人。

牙山和马石山,是日军第一阶段作战的两个主要合击目标。牙山驻有胶东抗大,是培养干部的基地。马石山西侧的海(阳)莱(阳)边区,正西方向面对据点林立的烟青公路,西南方向是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部的巢穴。日顽两军互相勾结,海莱边区成为敌我顽三方斗争的最前线。胶东军区的指挥机关,区党委、行政主任公署等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也都常驻在马石山的周边各村

11月17日,日军从青岛、高密出动600多辆汽车,满载大量兵员和作战物资,沿烟(台)青(岛)公路和烟(台)潍(坊)公路,气势汹汹地驶往莱阳栖霞福山等地。此时战争的空气,就像当时冬季的天空一样,顿时乌云密布,朔风四起。21日开始,猥集在这些地方的日伪军,分成无数小股,倾巢出动。驻牟平县水道之敌由东向西推进,其余之敌则从西、北,分路向东、向南平推。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赵保原部打起日军的“膏药旗”,从他的老窝莱阳玩底(现万第)向东北进击。从敌人的调遣中明显看出,其部署已对我栖(霞)牟(平)海(阳)莱(阳)边区的牙山、马石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构成了合围态势。敌人第一阶段的大“扫荡”开始了。

疯狂的日伪军依仗着人多武器好,分成许多股,相互保持火力联系,实施多路分进合击,密集平推,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像梳头篦发一样,不落一村一户,不漏一山一沟,进行搜索“梳篦”前进。为了彻底搜索和“梳篦”,他们每天只行进十几公里,白天摇旗呐喊,步步进逼,无山不搜,无村不梳,烧草堆,挖地堰,清山洞,连荒庵、寺庙也不漏过;夜间就地宿营,沿合围圈每隔三五十步,便燃起一堆野火,由五六个或十来个士兵把守,稍有动静,便鸣枪示警,只要一处枪响,便四处一起开火;如果发现突围人群,便用机动部队围捕、追击。日伪夸口说:

只要进入合围圈的,天上飞的小鸟要挨三枪,地上跑的兔子要戳三刀。共产党、八路军插翅难逃。

日军妄图将胶东八路军压缩到海阳、牟海、栖霞、牟平交界的马石山狭小地区聚而歼之。在大“扫荡”的那些日子里,胶东大地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奸,无所不用其极,手段之残酷,令人目不忍睹。这种野兽般的疯狂行径,从缴获的赵保原特务团一个营长的日记中,可见一斑。他在日记中写道:

两万之众,用蜘蛛网式之配备,大举扫荡全鲁东,每日二十里,所到之处席卷一空,妇女为之奸,壮丁为之捆,东西为之光……”

这个营长的日记,成为日伪军野蛮行径的有力佐证。

冈村宁次企图以他处心积虑所设计出来的这一空前毒辣残酷的新战术——拉网大“扫荡”,把中共胶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消灭在火网之内。但是我们的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首脑机关,却早已在敌人的行动开始之前,就灵活地跳出了网外,到敌占区里去打击敌人。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也在当地党政组织和八路军的组织和掩护下,在敌人的拉网过程中纷纷突围出去了。还需提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反“扫荡”中去,各村普遍实行“坚壁清野”,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对付敌人“三光”(抢光、杀光、烧光)。他们大力支援八路军作战,当向导,递情报,送给养,挖地道,隐藏军用物资,掩护和护送伤病员,伺机打击敌人,表现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自我牺牲精神。有的地方干部、民兵、群众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下沙家村是胶东第三兵工厂所在地,兵工厂的工人和村里的群众当得知敌人要进村的消息后,立即实行空舍清野,把机器拆开埋藏起来,把水井也封死,民兵大摆地雷阵,群众有组织地转移和隐蔽起来。太阳落山时,日军进了村,所到之处,地雷轰响,炸得敌人心惊胆战,狼狈逃窜,兵工厂安然无恙。

但由于日军的围追烧杀,合围网仍迅速地向着半岛的中心推进、收缩。到11月23日傍晚,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一齐集拢到了胶东半岛的中心地带马石山四周,“网”即将在此收口了。牟平、海阳、栖霞等县群众数千人,还有部分地方干部、八路军的伤病员以及少数与大部队失掉联系的战士被拉入“网”内。最后,大屠杀开始了。

五,在山东阳庄被伏击后的见闻


我翻译(编译)盐谷保芳回忆录

1944年到1945年战况发生了大变化。日军为了占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等国部队大量南下。此时,日军要在亚洲各国作战,同时,还要进行和美国人的战争,就是“太平洋战争”。所以,战线拉得太长,兵力严重不足。比方,我们侵华日军在山东驻扎的主要是59师团。因此,我们部队大量牺牲的事例比比皆是、层出不穷。

比方:我们北支那派遣军,保密称“衣”部队的侵华日军59师团战死45人的就是一例。

在1945年3月10日,早8点,在日军54旅团,旅团长長岛勉的带领下,有属下的无线传令兵一名,外加一个小队50名日本兵,从济南旅团司令部出发,去莱芜视察途中,经过泰安半家镇前面的阳庄,接近纹河时,又一次遇到八路军的伏击。

这次,我们日军沿着泰安至莱芜的军用道路两边的“战车壕”前行。途中,曾经用无线电联系。可能是八路军知道了我们日军的通讯密码,所以,他们又一次伏击成功。

那一天,刚刚好是3月10日,是日本陆军纪念日。我记得清清楚楚。

那一天,我接到紧急命令后,随部队去解救被困的那支日军小队,可是,只有少数人逃了回来,多数人都战死了。等我们赶到时,45名侵华日军日本兵尸体被剥光衣服,在阳庄村庄前的田埂上被头西脚东地排成一排,他们的军服、军靴、腰带等等军用品全部被拿去。只有头前,每人头前摆放他们自己的军用饭盒。



以上回忆图纸,是侵华日军59师团伍长盐谷保芳画出来的。

阳庄村房屋前面,是田埂。田埂前面是一溜摆放着的45只侵华日军的饭盒。

阳光明媚下,45具侵华日军的死尸上弹痕累累、格斗伤痕累累。他们平静地躺在那里,表情似乎远离了战争到天国一样安详、静谧。

如此情景历历在目,令人震惊、令人毛骨悚然的场面让我们都目瞪口呆。

八路军撤退了、阳庄的老百姓撤退了,中国人叫“坚壁清野”,连水井都填上了。

我随侵华日军支援的部队感到,亲自参加了处理这些尸体的工作。

昭和63年,9月26日,(1988年)我带队组成“中日友好访问团”访问莱芜市。在归来的途中,我们在阳庄休息。我一人又去了阳庄村前那一望无尽的田埂前凭吊,夕阳西下,万籁俱寂,一片和平时代的田园风光。像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我这个亲历战争的人重温旧梦,还会毛骨悚然、唏嘘不已。

我祈祷:日中不再战!中日永久和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4 08:22 , Processed in 0.00974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