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乐讲故事 间谍沃维汉郭万钧为何必须判死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4 04:3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间谍沃维汉郭万钧为何必须判死刑?│刘乐讲故事   

        2016年08月23日 09:16
           来源:凤凰军事        作者:刘乐

间谍沃维汉(资料图)

东风-31的前身是东风-22远程战略导弹,而东风-22又是在东风-14远程战略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78年8月,东风-14正式更名为东风-22远程战略导弹。东风-22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为8000公里、可携带重量为700公斤的核弹头,射程可覆盖当时主要假想敌苏联的全境和美国的西海岸,也是东风-4远程战略导弹的换代产品。经过6年多的研制,到1984年底,东风-22导弹的初步设计、试生产任务均已完成。然而考虑到固体燃料导弹比液体燃料导弹更适于机动作战,加之当时美苏等核大国早已不再发展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因此1985年1月中央决定停止东风-22导弹的研制,集中力量进行东风-31导弹的研制工作。
东风-3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体燃料的远程战略导弹,最大射程为8000公里、可携带重量为700公斤的核弹头。由于技术跨度较大,东风-31导弹的研制工作长达14年,先后攻克了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高精度惯性导航、核弹头小型化、复合材料、快速机动发射和弹头再入段防热等技术难关。1999年8月2日,东风-31远程战略导弹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时隔不到两个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3枚东风-31远程战略导弹作为最后一个受阅装备方队压轴登场,也宣告了中国新一代战略核武器已列装第二炮兵部队。
按照我国的弹道导弹划分标准,洲际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要求在8000公里以上,所以说东风-31仅能列入远程弹道导弹之列,而且其8000公里的最大射程只能勉强覆盖美国西海岸,战略威慑能力严重不足。而就在这一时期,一起重大间谍案的发生,几乎改变了东风-31导弹的命运。
沃维汉,化名“杨东”,男,达斡尔族,1948年8月28日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研究生文化,原系北京北医科泰药物载体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万钧,男,汉族,1942年11月1日生,天津市人,大学文化,原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研究员。而第十五研究所是以航天发射地面设备的研制为主的工程设计研究所,又称“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涉密程度较高。1987年,沃维汉被国家公派到德国慕尼黑大学留学,1989年在德留学期间,被策反加入台湾间谍组织“军事情报局”。
回国经商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沃维汉结识了自己的远房亲戚郭万钧。在了解到郭万钧的工作性质后,沃维汉根据“军事情报局”的指示,利用金钱收买和远房亲戚关系,将郭万钧逐步拉下了水,从郭万钧处获取了大量有关东风-31远程战略导弹的绝密情报。为了加强理解,郭万钧还亲自为沃维汉“授课”,讲解导弹相关知识,并由沃维汉总结编写成“情报”。这些情报被携带出境后转交给台湾“军事情报局”,而最终又由台湾当局转交给了美国,美国方面对此情报极为重视,进行了长期的分析解读。
2005年5月5日,沃维汉和郭万钧被我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2007年5月24日,沃、郭二人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后,沃、郭二人均提出上诉,但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08年11月28日,沃、郭二人被执行死刑。沃维汉、郭万钧间谍窃密案对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造成了特别巨大的危害,后果非常严重。美国一旦掌握了东风-31导弹的关键数据,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自己的反导系统,战时就可以快速发现、稳定跟踪、有效拦截,中国耗费巨资建立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就有失效的危险。
因此,在东风-31的基础上研制东风-31甲洲际弹道导弹就显得非常关键。2002年11月22日,东风-31甲洲际弹道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2006年底正式装备部队。东风31甲通过对发动机、制导系统和弹头的改进,性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最大射程增加到11500公里以上,实现了从远程导弹到洲际导弹的巨大跨越,同时也是对东风-31导弹关键数据泄密的补救措施。
作者简介:刘乐,资深军事刊物作者、电视军事节目评论员,长期关注外国情报机关及情报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9 01:02 , Processed in 0.01088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