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弟战师兄:林彪打败多少黄埔名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5 10:08: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3-11-11   责任编辑:奇人
   来源:前沿军事

                                
              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成功的装甲闪击战彻底摧毁了日本在亚洲大陆上最后一块立足之地,同时也使东三省进入了一个权力真空期。
  

  林彪研究作战方案

  杜聿明 VS 林彪

  林彪比杜聿明先入东北。
  毛泽东比所有人都敏锐地认识到东北对于中国革命的意义。因此,原本要南下山东的林彪在半道上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和冀热辽、延安、山东等解放区抽调的10多万部队、2万多党政军干部一起北上东三省,建立了后来威震天下的四野的前身——东北民主联军。
  毛泽东把经略东北的重任交给了林彪,而蒋介石则把宝押在了杜聿明身上。林彪前脚刚到东北,杜聿明后脚就带着第13军和第52军(关麟征的基本部队)杀到了。1945年11月15日,杜聿明率部进攻山海关,10天之后攻克锦州,一路向北,兵锋直指沈阳。解放战争东北战场的大幕便由这两位黄埔生拉开了。
  论资历,林彪只是黄埔四期,杜聿明参加东征时,林彪才刚到黄埔岛。但林彪确乎一位战争天才,及至抗战,他已成为八路军三位师长之一,虽然仍比时任第五军中将军长的杜聿明低一级,但论知名度,已经颇有分庭抗礼之势。
  1937年9月,林彪指挥115师在山西平型关打了日军第21旅团的埋伏,虽杀敌不过千余,却破灭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鼓舞民心士气意义非凡;两年后,1939年12月,杜聿明率领国民党军中唯一的机械化军——第五军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寇恶战,毙敌4000。林彪打的巧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杜聿明打的则是硬仗,仰攻昆仑关,鏖战而胜。巧的是,为两人的威名当了垫脚石的都是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师团下属第21旅团。
  如今,两人在东北重逢,黄埔一期对黄埔四期,传奇就此开始。打下锦州后,杜聿明迭电蒋介石,要求速派大军北上。蒋介石遂将其五大王牌中的两支精锐——新1军和新6军交给了杜聿明,一并被派往东北战场的还有卢浚泉的93军、陈明仁的71军、曾泽生的60军。
  孙立人的新1军是1946年3月用美国军舰从广州运到秦皇岛的。这支在印缅战场上把日军打得七零八落的全美械化部队,一到东北后就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刚刚走下美国军舰的新1军即乘着汽车和坦克一路撵着东北民主联军向北奔跑,中长线上传出的尽是新1军的捷报:3月24日,攻下铁岭,3月27日,进占开原,4月4日,拿下昌图,锋芒所及,简直无可阻挡。 客观的说,无论装备还是兵员素质抑或作战经验,刚刚成立不久的东北民主联军都绝非国民党中央军的对手。尤其是新1军这样全美械化装备、又经历了抗战洗礼的精锐。所以自杜聿明出关起,东北民主联军多主动撤退,避敌锋芒,寻机作战。这样的战略收缩一直到四平。                                                            
  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当时是一座拥有十余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处在中长、四洮、四梅三条铁路的交叉点上,是通向东西南北满的咽喉要地。
  杜聿明和林彪的第一个真正战场摆在了这里。杜聿明率两大王牌军烽烟滚滚而来,寄望一战夺取四平,进而抵定东北大势。林彪则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集结十万东北民主联军,准备化“四平街为东方马德里”。战斗在四平周边近百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双方都拼尽全力。鏖战月余,杜聿明凭借装备和兵员素质占据了上风。而林彪则审时度势,判定继续坚守四平有被新六军包抄侧被的危险,遂主动放弃四平,引兵北撤。杜聿明穷追不舍,一路北上进抵松花江边。至此,杜聿明在国军中的威望达致顶峰。
  四平一战,东北民主联军最终战略性撤退,但这并不是林彪的失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尚存,并据有松花江北岸根据地。此后一年间,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并在新开岭寻机全歼杜聿明部一个整编师。杜聿明也迫于战线拉长,兵力不敷使用的压力,被迫定下北守南攻的战略。国共双方沿松花江形成战略对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9-5 12:45:37 |只看该作者
林彪则审时度势,
判定继续坚守四平有被新六军包抄侧被的危险,遂主动放弃四平,引兵北撤。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8-6 03:24 , Processed in 0.0086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