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4-3-23
- 最后登录
- 2025-2-16
- 阅读权限
- 100
- 积分
- 38977
- 精华
- 0
- 帖子
- 15034
  
|
本帖最后由 zxcvb 于 2016-10-24 16:23 编辑
古韵:青铜器之“重”
2016-10-24 08:32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物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对中国青铜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自北宋以来,出版了许许多多的专门著作,青铜器成为历代宫廷和士大夫的珍藏。
对于那些大型精美,或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青铜器,人们常以“重器”二字形容。一个“重”字,很好地表达了青铜器本身,以及文化赋予青铜器的特殊价值。保利香港10月4日的“古韵——重要高古艺术专场”,也推出了一组精彩独具的青铜器,述说自商至汉的青铜器之“重”。
青铜天黾觥 商晚期 · 铭文“天黾” 高21.8cm,长23.3cm 成交价13,570,000港元 ![]() ![]() ![]() ![]() ![]() 该觥的时代为商代晚期,属於椭圆体圈足型。盖内及内底各铸“天黾”二字,该族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一个显赫的大族,见於着录的青铜器竟达一百多件,但觥类目前所知仅存这一件。天黾觥造型敦实凝重,典雅大方,锈色斑驳陆离,装饰手法纯熟干练,工艺精良,寓意神秘,彰显出古典青铜艺术之精美,可谓罕见之极品。
青铜小臣軎方鼎 商晚期 · 铭文“中小臣軎䵼” 长17.7cm,宽13.5cm,高22.5cm 成交价7,080,000港元 ![]() ![]() ![]() “軎”本意仅为车轴部件而已,因为缺少其他铭文实例佐证,姑且将“軎”释为官名,或许是专司车马之职位。综上所述,“中小臣軎䵼”可以理解为,在中族司车马的内臣所作之鼎。
青铜双兽耳棱形盖壶 西周 高49.5cm 成交价2,596,000港元 ![]() ![]() 壶盖呈方喇叭形,其上饰回纹两匝。盖方棱,上下刻两道弦纹。壶身饰重环纹,直颈两侧铸兽耳。鼓腹下垂,圈足外撇,足颈饰弦纹一周。古代酒种繁多,所以酒壶的器型亦十分多样,至西周早期,扁壶多宽口短颈,大腹下垂,圈足外撇,此壶便是其中代表。
青铜编钟一套十件 战国~汉 高10-17.5cm 成交价1,180,000港元 ![]() 此套编钟为甬钟,一组十件,大小递减,应是单面一排。根据《周礼》之制,单面一排之编钟称为“特县”,为士大夫级别的用度。
铜蛇形灯 汉 高54.5cm 估价800,000 - 1,500,000港元 ![]() 灯盘成环状内凹,灯柱铸成蜿蜒蛇身,蛇口衔盘,蛇尾盘曲成底座。蛇身铸造极为精巧,鳞片、背脊栩栩如生,其曼妙身姿巧妙承重,使得灯具线条停云,毫无刚直凝滞之态。
青铜兽面纹鼎 商 · 铭文:己□ 高21.3cm,宽17.5cm 成交价2,714,000港元 ![]() ![]() 此件鬲鼎是在袋足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中还有着鬲较明显的身影。
青铜龙纹觯 商 安思远旧藏 高20.5cm,宽13cm 估价750,000 - 1,000,000港元 ![]() 觯是中国古代礼器,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西周早期。此拍品承商代觯之形制,颈部出有雷纹双耳。整器纹样清昕,刻画传神,庄重却不失灵动。
青铜牛首銴爵杯一对 商 高21.5cm,宽16cm 成交价802,400港元 ![]() 此对爵流部和口部颇为明显地上翘,双柱靠近流部,但是较之早期的爵,双柱已经比较靠後。杯身底部皆三刀形足,为典型商代晚期风格。
青铜饕餮纹凤首提梁盉 春秋 高18.8cm,直径23cm 估价600,000 - 800,000港元 ![]() 此盉覆环耳钮盖,盖面饰突起的云雷纹,盖钮周围饰纽绳纹。提梁类似玉璜,片状,两头作龙首,以环链固定於盖钮及肩部。盘口、鼓腹、蹄足,侧出一鸟首流,盉身以弦纹分隔三部分,其间饰以几何纹饰。
青铜兽面纹甗 西周 · 铭文“□□作宝甗” 高37.5cm 估价400,000 - 600,000港元 ![]() ![]() 甗为蒸饭器,全器分为上下两个部份,上体用以盛稻米,称为甑,下为鬲,用以煮水,中间的箅通气以蒸与甑。甗从商代早期已有铸造,到商晚期西周早期开始兴盛,是当时必不可少的礼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