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2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辣蓼——水沟边的良药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1 21:1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6-10-31 21:20 编辑

红辣蓼——水沟边的良药
半岛老布
                                                                                                                                                 2016-10-31 19:48:20                                                                                                                                                        
                     

                    
        【主治】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
                                                            
红辣蓼——水沟边的良药红辣蓼,蓼科植物,别名辣柳草、蓼子草等,一年生草本,全株散布腺点及短伏毛。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台湾、云南等地。可作药用,有解毒除湿、散瘀止血的功效。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无毛,节部膨大。
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0.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具缘毛,两面无毛,被褐色小点,有时沿中脉具短硬伏毛,具辛辣味,叶腋具闭花受精花;叶柄长4-8毫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1-1.5厘米,疏生短硬伏毛,顶端截形,具短缘毛,通常托叶鞘内藏有花簇。
总状花序呈穗状,顶生或腋生,长3-8厘米,通常下垂,花稀疏,下部间断;苞片漏斗状,长2-3毫米,绿色,边缘膜质,疏生短缘毛,每苞内具3-5花;花梗比苞片长;花被5深裂,稀4裂,绿色,上部白色或淡红色,被黄褐色透明腺点,花被片椭圆形,长3-3.5毫米;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长2-3毫米,双凸镜状或具3棱,密被小点,黑褐色,无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近水边阴湿处、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海拔50-3500米。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如华东、中南及台湾、云南等地。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欧洲及北美也有。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消肿解毒、利尿、止痢。古代为常用调味剂。是一种可以做为中药材料的水生植物,因此很多地方都有栽培。
【药理作用】
红辣蓼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辣蓼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物质:水蓼素,水蓼素-7-甲醚,3'-甲基鼠李素及金丝桃甙,又含蒽醌衍生物及蓼酸等。
【功效】解毒;除湿;散瘀;止血
【考证】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主治】痢疾;泄泻;乳蛾;疟疾;风湿痹痛;跌打肿痛;崩漏;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湿疹;脚癣;外伤出血。
【功能用途分类】
【民族医药】
【藏药】地上部分用于寒性胃痛,腹痛,痢疾,痔疮,虫病《藏本草》。
【侗药】全草治菌痢,肠炎,蛇毒咬伤《桂药编》。
全草主治宾燔高(火瘟证),鲤鱼上滩(胃寒疼痛)《侗医学》。
【傣药】全草用于小儿腹泻,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夜间不眠《傣药录》。
全株治小儿腹泻,夜间不眠,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湿疹,蜂螫,毒虫咬伤《滇省志》。
全草治小儿腹泻,夜间不眠,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蜂螫毒虫咬伤;
访分匹(西傣):全草治疳积《滇药录》。
牙坏狼:全草治小儿腹泻,夜间不眠,发热,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蜂螫毒虫咬伤《傣药志》。
【彝药】黑申聂莫:根治感冒《滇省志》
【白药】启各尖:全草用于止泻,止痢,消肿,肠炎,痢疾,腹泻,风湿症,跌打损伤《滇药录》。
【佤药】歹排:全草治痢疾,腹泻,高热惊厥《滇药录》。
【景颇药】苗匹:功用同佤族《滇药录》。
【僳僳药】莫把拉:功用同佤族《滇药录》。
【苗药】凹蓼:全草治汗闭《桂药编》。
【仫佬药】麻辣连:全草治菌痢《桂药编》。
【壮药】补,棵威,腊了:全草治急性肠胃炎,寒性腹泻,慢性鼻炎《桂药编》。
【哈尼药】安机把铅:全草、根、叶治胃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哈尼药》。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将新鲜红辣蓼全草洗净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时,过滤取汁后再煎,将2次滤液合并加适量糖浆和防腐剂,贮存备用。首次剂量为200毫升,以后每次100毫升,日服3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40例(包括慢性菌痢急性发作者4例),一个疗程后,痊愈15例,基本痊愈19例,进步5例。无效1例。主要症状与粪检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发热为16.3小时,腹泻4.6天,腹疼、里急后重4.5天,大便镜检转阴4.2天,细菌培养转阴3.4天。此药冷服时除少数人感腹部不适或疼痛外,无其它副作用。
【各家论述】
《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泉州本草》
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胃疼),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采收和储藏】花期采收,鲜用或晾干(5~6月采收?)。
【功效分类】
解毒药;活血止血药
性味:辛;性温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辣寥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漱。
出处:《中华本草》(《贵州民间方药集》)
【异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草》),辣马蓼、辣椒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性味】:《泉州本草》:辛,温,无毒。
【功用主治】: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选方】
①治大肠下血:辣柳草一两,同猪肉炖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胃气痛,痧气腹胀痛:鲜辣蓼枝头嫩叶三钱,捣烂,加冷开水一大盅,擂汁服。
④治疟疾:辣蓼叶、桃树叶等分。研细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⑤治牙痛:鲜辣蓼四两,水煎,频频含漱。
⑥治跌打撞伤,局部青紫肿痛:鲜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自百度百科】

红辣蓼鲜明的识别特征:叶子中间有黑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6-10-31 21:56:4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6-10-31 23:27:13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07:06 , Processed in 0.0092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