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时天气旧时衣 霜天峥嵘_ 2016-11-07 18:12:4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22:41: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跟木兰书院的两位女士聊天,谈到她们下一期读书会的主题是李清照,一时间竟然有些神思恍惚,许多尘封的记忆纷至沓来,感觉自己就像一台内存不够的电脑,无法处理海量的信息,有许多话想说,却又一句也说不出来。
  自认为懂李清照,倒不是对她诗文的熟悉,而是非常喜欢她这个人。她仿佛曹雪芹笔下那些美丽率真的女性,一面风情深有韵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颦一笑,令人色授魂与。我认为用一个词总结李清照,只能是风流蕴藉,说的就是林黛玉、李清照这样神仙般的人物,李清照有说不出的风流蕴藉。
     现在想起来,李清照和她的诗文确实对我有着深刻的影响。
                              
    1990年代,我还是十几岁的少年,正上高中。偶然间,得到一本李清照的传记,那个年代书籍匮乏,书名和作者已经记不起来了,反正这本书让我极为迷恋,沉浸其中,不可自拔。何等神奇美好的世界,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浓睡不消残酒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过着多么诗意的生活啊!莫道不消魂,自己灰暗的生活、疲倦的青春、迷茫的未来,原来在局促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美好的诗意的世界。
     从这本李清照开始,我寻找当年可以找到的所有诗歌辞赋书籍,记得好像是《一诗一画》、《一词一画》、《宋词三百首》、《宋词选注》、《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等等,我成了狂热的诗词爱好者,生吞活剥背下来好多,有一次同学拿出来一本宋词选集考我,差不多有一半自己都会背。现在看来,李清照严重影响了我的文学趣味和审美情趣,至今写文章仍然喜欢引用古典诗文,文风浮华而不自觉,其实有时候知道这样以辞害意不好,但是仍旧顽固的追求清词丽句。
     我像许许多多文学青年一样,背诵下来这本书上出现的所有的李清照诗词。因为书要还回去,我又用一个红颜色塑料封皮的笔记本,把这些诗文誊抄了一遍。我的女同桌很感兴趣,自告奋勇不经我同意在笔记本上画了很多幅插图,这个本子在高中毕业前转送给另外一个喜欢诗歌的女同学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朝花夕拾,旧事重提,蓦然回首,徒生惆怅,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
                              
    十年前,也就是差不多在2006年吧,一个经商的朋友朋友正处在转型期,接手了一处100平米左右的商业门面,那些年非常流行茶楼,他也不能免俗,把公司办公的地方装修成茶室,我们俩专程去西安购置了一批仿古和藤制家具,布置的倒也别有意趣。那段时间,我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基本上在那儿喝茶闲聊。朋友让我帮忙起个名字,我也没多想,随口就说:易安居。
  茶室命名为易安居,当然是因为面积小、不够敞亮,也当然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好多人都觉得名字不错,很上口,寓意也好。固然是这样,但是我心里却每每想到的是李清照。似乎李清照的字易安就是出自审容膝之易安
       苏东坡有诗云:乳瓯十分满,人生真局促。我们似乎很难逃离无处不在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进退失据,半架不空,但总是尝试在逼仄的现实中寻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慰藉,追求诗意的生活。现在,我和那位网民为病临城下的朋友都慢慢开始了退休生活,归去来兮,许多时间都在乡间度过,这倒印证了当年易安居所寄寓的意象。
   兵临城下从易安居开始,生意顺风顺水,不久就搬到写字楼上了,易安居人去楼空,后来变成了一家小影楼。过了几年,我带儿子去钢琴老师家,蓦然看见一幢高楼上立着一个牌匾,上书易安居招待所,心想真是明珠暗投,替李清照愤愤不平。过些天,见到兵临城下谈起这件事,他哈哈大笑,说是他的一个朋友要开小旅馆,觉得易安居名字好,硬要走了,他顺便把那个尾号是四个“8”的电话也给了。又过了几年,有一天翻报纸,赫然看见一则消息:易安居招待所乱倒污水云云。真是命运多舛。
     花自飘零水自流。后来路过那栋楼,举目四顾,易安居杳无踪迹,有些怅然若失。
                                
     李清照流传于世的诗文并不多,不过几十篇,大多伤春悲秋,离愁别绪,很个人、很自我的情绪,却在千百年间引起极大的共鸣,名篇佳句,天下传诵。她的笔下呈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好像挺喜欢喝酒,据说也是茶道高手,诗文当然不在话下,但更让人激赏的是她率性真诚的表达,相思闺怨自不必说,她再嫁张汝舟后为离婚而写的《投内翰綦公崇礼书》可谓锥心泣血,生活的丑恶,人性的幽暗,愤怒,悔恨,挣扎,感人至深,读之令人肝肠寸断。诗可以怨,中国作家很少有这样真诚的写作。
     钱钟书和杨绛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夫妻,对两个人的作品也很熟悉,有时候觉得他们俩有些相李清照赵明诚伉俪。《管锥编》是我的案头书,每隔几年,我总要翻看一遍,巧的是前两年杨绛整理出版了钱钟书的读书笔记,起名为《容安馆札记》,同样出自审容膝之易安,一个易安,一个容安,用钱钟书话来说就是:相视莫逆,会心而笑。
     1959年,钱钟书在《偶见二十六年前为绛所书诗册电谢波流似尘如梦复书十章》中,两次提到李清照,世情搬演栩如生,空际传神着墨轻。自笑争名文士习,厌闻清照与明诚。”“黄绢无词夸幼妇,朱弦有曲为佳人。翻书赌茗相随老,安稳坚牢祝此身。翻书赌茗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一段佳话,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生苦短,世事茫茫,此情无计可消除,不有雅趣,何抒己怀?!
                             
     《旧时天气旧时衣》是史杰鹏的一本散文集,他是我至为推崇的作家,选用李清照的词作为书名,大概也是感慨旧时的情怀吧!我和史杰鹏是同龄人,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少年时候迷恋宋词的情形,他当时比我可怜多了,买不起诗集,站在书店翻看记诵,不过,他也有照相机式的记忆,据说诗词经不起他三遍读就背下来了。史杰鹏熟读诗书,自己也能作词,著有《宋词三百首正宗》,我去年读过他写的与李清照同为婉约派的《秦观》,不知什么时候可以也写一下《李清照》。
     重温李清照,在微信上请教史杰鹏,他给我推荐了《李清照己笺注》、《李清照评传》,已经下单,正在耐心等待,二十多年后重读,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2016.11.07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4:52 , Processed in 0.0087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