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柳宗元有《师友箴》一篇,写道:“不师者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者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以,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 ”自读唐宋文章,方知师友之事确实很重。往往废书兴叹。如早遇良师,吃的苦就不会那么多。师无可师,尚可宥之;但友不能友,则是自己的毛病,怨不得他人。无所增益也就正常了。 柳宗元幸运,那个时代同道者多,且民风淳厚。他被贬永州时,有从弟在身边,有朋友跟随,有学子来请教。在异地,有朝廷官员赠书送药;挚友书信问候不断,有刘禹锡和韩愈的文章往来切磋。可谓“得道者不孤。 ”这里所说“道”者,就是师友之道。 柳宗元朋友多,受益也多;朋友故去多,而悲情也多。读他的《祭吕衡州温文》,便有肝肠痛断之感。“宗元幼虽好学,晚未闻道,洎乎获友君子,乃知适于中庸……兄实使然。 ”宗元哭曰:“海内甚广,知音几人?今复往矣,吾道息矣! ”失友之痛无可过之。 古道热肠。朋友有近有远,但得益却无大小之分。柳宗元和刘禹锡最亲,韩愈和张籍最近,白居易的挚友则是元稹。宗元卒,刘禹锡自己只写祭文,而把最重的《柳子厚墓志铭》让给韩愈来写。古代大师淳朴之风范,对当代之我等绝对是个榜样。 □常柏祥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7 14:12 , Processed in 0.00869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