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军首支装备红旗22导弹部队曝光 担负北京防空重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 20:46: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6-12-2 20:47 编辑

铁血网 2016-11-24 10:50:27

                    据人民网11月22日报道,我国空军防空导弹部队某团在不久前一次打靶中使用了全军首套装备的新型防空导弹系统并取得成功。报道中提到,该部队就是曾在1987年击落越南空军米格-21P侦察机的地空导弹某团某营,该部队如今驻于河北省涞水县,担负着保卫北京的任务。

稍早前另一则报道中提到,该部队目前正处于新老装备换装交替阶段,参加打靶演习时,新装备入役刚刚一个月。从照片报道中可以看到,该部队使用的老装备仍是当初击落越南侦察机时使用的红旗-2防空导弹。通过上述报道,再结合月初在珠海航展上采访得知红旗-22防空导弹最近列装空军的消息,可以推断,这支部队是我军首个装备红旗-22防空导弹的部队。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红-22防空导弹发射车
正式获得红旗-22导弹型号命名,表明该型导弹已经装备部队
红旗-22导弹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先进防空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 雷达半主动制导模式,射程可超过100公里,且抗干扰能力也有较大提高,可以逐步全面替换现役红旗-2防空导弹,全面提高我地空导弹部队掩护城市、机场等重要目标的作战能力。
人民网11月22日报道中提到:燕赵大地,有着这样一支部队,他们全年365天担负战斗值班,兢兢业业;时刻守护祖国蓝天,默默无闻;他们有着光荣的传统,该部队某营曾于1987年10月5日击落越南米格-21P电子侦察机,被空军授予“神威导弹营”荣誉称号。

据悉,该团在刚刚结束的任务中取得15发15中的历史最佳成绩,更是达成了全军首套某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首战首胜、首装首用”目标,该团打出了“神威新传人”的雄风霸气,展现了“铁拳劲旅、王牌雄师”的过硬素质。再次证明了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英雄团队,是一支“逢敌亮剑、敢打必胜”的胜利之师,创造了该团有史以来“100%命中”的辉煌战绩。

航天科工10院在珠海航展室内展厅展示的FK-3防空导弹,这是红旗-22导弹的出口型
11月21日“中国空军网”报道《攥指成拳射天狼》中也提到了这次“15发15中”的演练,从配发的图片中,可以看到红旗-2导弹和某型肩扛地空导弹(可能是飞弩-6系统)的打靶画面。这篇报道中提到:……全团装备新老不一,多数还是老装备,有的刚送工厂大修回来,新装备入营则还未满月。报道中还提到,这次演习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新装备发发命中,老装备剑剑封喉。据了解,该团验证采用某新老装备混编战法,老装备消灭不同属性目标,全部打到边界,发挥最大潜能,新装备首次实弹射击发发命中。一个月的实弹战术演习导弹全部命中目标,全团新老装备结合打出了15发15中满堂红。”
航天科工10院也是红旗-2导弹的生产厂,在11月7日人民网报道中配发的实弹演习照片。红旗-2导弹是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传家宝”,在军迷心目中对这种导弹的感情不亚于“5对负重轮”。今天,虽然该导弹技术上几经更新,但毕竟已经老旧,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但由于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编制庞大,全部换装红旗-9、S-300、S-400这些具备防空反导能力的远程防空导弹也不现实,用一种相对廉价的新型导弹将其逐步替换是最佳选择

这次演习中还发射了一种肩扛式防空导弹,可能是FN-6导弹,该型导弹在负责国土要地防空任务的某团手中主要任务是在主战装备展开架设的时候为其提供掩护,在装备S-300\红旗-9的部队当中,这个角色常常由红旗-6Z弹炮合一系统来扮演

此外,11月7日人民网发表的另一则关于此次演习的报道中提到:“为了捍卫荣誉,践行誓言,在20多天的强化训练中该团挑最难的科目练,选最难的课题打,把导弹的准备时间缩短了五分之一;首次使用某型低空导弹集火射击靶机,空中开花,取得了同期同型号兵器总评第一名”。这句话表明,画面中所看到的肩扛式地空导弹并非“全军首套某型地空导弹”。
通过上述3则报道,再加上月初在珠海航展上,观察者网采访研制红旗-22的航天科工集团某院参展人员得知,首套此型导弹最近已经列装部队。

1987年被该部队击落的越军米格-21P侦察机残骸
可以推测,上述演习中,最新列装的红旗-22导弹进行了首次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打靶演习,只是相关演训画面并未出现在上述报道配发的图片中。
红旗-22导弹是一种相对廉价的现代化地空导弹,它可以替换现役红旗-2和红旗-12导弹,与红旗-9、S-300\S-400系统一起,构成覆盖我国天空的绵密防空火网

从2010年至今的几次试验看,我国目前的反导导弹主要就是红旗-19导弹。该型导弹的性能类似美国正计划研制的“增程型THAAD”导弹。

其主要特点是同时兼顾末段拦截和中段拦截,既能对付中远程,乃至洲际导弹, 也可以拦截已经处于再入阶段的来袭弹头。

美国防部在2010年的测试后称拦截弹为“动能1”,这实际上就是指红旗-19导弹。红旗-19成为我国目前研制的重点并不奇怪。

考虑我国面对的弹道导弹威胁情况,就可以发现,我们主要担心的是从西南方飞来的中程、短程和中远程导弹。

在我国西南方向已经部署了红旗-9导弹,可对短程乃至部分中程导弹进行拦截,而红旗-19则可以对其可能搭载核弹头,威胁我京畿地区的中远程和远程导弹实施拦截。

同时,在于核大国的大规模冲突中,红旗-19也可以像美国现在的“标准3”一样,面对敌人洲际导弹拼死一搏,进行两次拦截,一次中段拦截导弹、一次末段拦截弹头。

红旗-19导弹的性能远优于美国THAAD,在2013、2014年的拦截试验中,它成功再现当年美国标准3拦截USA-193的情况,在200公里以上高度以接近10000米/秒的相对速度拦截模拟来袭洲际导弹的目标。

此外,红旗-19导弹也有着“下海”的可能,如果将其装备到我国新一代的055型大型驱逐舰上,我国就可以拥有海基反导、反卫能力。目前外媒报道过的红旗-19导弹成功试验应该已经有四次或五次。

应该说,红旗-19导弹技术水平说起来像“增程THAAD”,而在我军中的地位却相当于已经因为新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协议已经停止研制的“标准 3”Block2。

随着红旗-19未来研制成功,在美国GBI导弹继续完善、增程THAAD导弹研制成功之前,它将成为世界上技术性能最强的反导拦截弹。

同时,近年来我国还进行了美国防部赋予代号“动能2”和“动能3”的导弹试验。据认为这两种导弹是基于东风-26、东风-21乃至东风-31、东风 -41等型号导弹的部分技术研制。

其中动能-2是一种可以直接攻击高轨道卫星的导弹,要达到这个性能,其助推器可能是借助现有洲际导弹技术研制,上面级则 可能需要安装液体火箭发动机。而“动能3”则可能是类似GBI的远程中段拦截弹,更加强调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导弹的能力,可能使用中远程导弹的技术进行研制。

http://v.ifeng.com/mil/mainland/ ... -b60dbac905c0.shtml
据汉和防务评论报道,中国首次确认红旗-19导弹用于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报道称,该导弹曾先后进行四次试射,均取得成功。
报道称,红旗-19导弹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拦截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中程导弹,而拦截洲际导弹应是红旗-19下阶段目标。
新闻延伸:红旗19对美军导弹打一个拦一个 成中国反导中坚
目前,有美方人员呼吁恢复发展中程弹道导弹,并将其部署于西太地区,若此举实施,将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构成极大威胁。虽然《中导条约》对美俄双方销毁中程弹道导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如果条约被“撕毀”,对于美国来说,重启导弹生产线进而部署并不存在很大困难,为此,我国必须从反导战术技术手段与装备发展方向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国家利益》 杂志发表文章称美应考虑修改《中导条约》,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以对抗中国的导弹威胁。文章认为,面对俄罗斯试射RS-26洲际弹道导弹和中国日益增 强的弹道导弹能力,美国应发展中程弹道导弹,虽然中程导弹并非对抗中国军力的“杀手锏”,但它可以增加中国作战规划的困难 以及作战成本。
实际上来自美国民间的这种提法并不罕见,该杂志今年就已连续刊登了多篇文章,鼓吹废除或修改《中导条约》,要么通过条约消除中国的中程导弹,要 么美国大力发展中程导弹。如果说杂志上的文章还只是部分智囊的意见的话,10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陆军协会年度研讨会上表示,美军应该模仿中国的 “区域拒止”战略,通过在全球重要水道附近的陆上军事基地执行全球范围的“区域拒止”。哈格尔建议美陆军在前沿部署反介入/区域拒止部队,限制敌方部队的 调动,根据这一建议,战略中心与预算平衡协会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超越岸炮:跨领域拒止与陆军》,报告中提到陆军应增强地对地火力和其他火力投送手段,以 便将陆军火力投送到海空作战环境中去。这样看来,虽然美陆军的“区域拒止”使用的还是防空反导系统、高机动性的火炮和火箭炮等武器,但如果哈格尔的建议最 终成为新的美军战略,弹道导弹尤其是中程弹道导弹也将成为美陆军的新宠,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虽然美军这一战略是否形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美有可能重新为陆军装备中程弹道导弹,前沿部署承担打击任务,这将对亚太局势造成巨大影响,对我国的国土防御及相应的战略实施都将带来很大冲击。不管美军未来是否在西太平洋部署中程导弹,我们都应未雨绸缪,方能做到有备无患。

俄军疑似最新S-500防空反导导弹真容曝光
我国的反导防御
“潘兴”II若直接部署到日、韩、菲等国家,以其近1800公里的射程,已经足以覆盖我国几乎整个东部地区。那么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导弹防御系统予以应对呢?首先不妨看看苏联当年的方法。
苏联为了防御“潘兴”II,在1970年代开始部署的莫斯科反导系统的升级过程中专门增加了拦截“低速”的“潘兴”II再入机动弹头的能力,据 称具备同时拦截32枚“潘兴”II攻击的能力。根据我们对A-35/35M和A-135战略反导 系统的了解,负责拦截“潘兴”II的是53T6拦截弹,其外形和设计与美国的“短跑”导弹相似,1982年在萨雷哈甘靶场成功拦截过SS20/RSD- 10中程弹道和R-29远程潜射弹道导弹,后来为了拦截”潘兴”II这样的低速机动弹头又进行了改进。1987年《中导条约》签订前后,苏联已经部署了 32枚53T6导弹,大大减 轻了“潘兴”II对莫斯科的威胁,但53T6使用地下发射井发射,体积和重量大。苏联为了降低“潘兴”对陆军的威胁,研制了S-300V机动式防空系统, 它除了具备拦截飞机等大气层内飞行器的能力外,还特意加强反导能力,号称可拦截“潘兴”II。S-300V一直发展到今天, 目前俄陆军仍在采购最新的该系列导弹,它的反导能力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美国同样是面临中程弹道导弹威胁的国家,美国及其盟国拥有压倒性的空中力量,冷战后几乎杜绝了其他国家空中对抗的心思,迫使它们不得不以研制难 以拦截的弹导弹作为杀手锏,勉强获得一拼之力。为了防御弹道导弹攻击,美陆军专门发展了被称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反导系统,海军也研制 了“海军区域防御”(NAD)和“海军广域战区防御”(NTW)反导系统。陆军的反导系统使用末段低层防御的“爱国者”PAC-3导弹和高层防御的 THAAD导弹,海军的反导系统使用末段低层防御的“标准”2 Block IVA导弹和中段防御的“标准”3导弹。无论是THAAD还是“标 准”3,都拦截过3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靶弹,尤其是“标准”3,甚至拦截过最大射程5500公里的远程弹道导弹靶弹。美国战区反导导弹中末段低 层部分为破片杀伤或动能杀伤,而高层中段拦截导弹都是动能杀伤,对比俄仍以破片杀伤为主,不具备分层拦截能力的现状,美国的反导系统在技术和性能上都遥遥 领先。
对比美俄战区反导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防空导弹技术的实际能力,要具备拦截“潘兴”II的能力,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需要升级现有的“红 旗”9导弹,使其具备拦截“潘兴” II的能力。虽然18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再入速度达到3.5公里每秒以上,但“潘兴”II再入后经过拉起机动,速度会降低到6~8马赫(约2?2.7 公里每秒),只相当于约6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的再入速度,通过软件和硬件升级,使现有“红旗”9具备拦截“潘兴”II的弹头,并非遥不可及。或许很多 人会认为,弹 头的再入机动大大增强了反导拦截的难度。在30年前,弹头的再入机动和高速度对防空导弹的制导控制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随着电子和控制技术的进步,对 于今天的防空导弹来说已经不是困难。这方面其实早有先例,美军曾使用用于拦截1000公里以内射程弹道导弹的“爱国者”PAC-3成功拦截过“风暴”靶 弹,该靶弹就是“潘兴”II的再入机动弹头加上“民兵”II洲际导弹的第二级SR19发动机的产物,虽然射程要比“潘兴”II近得多,但弹头仍会做完整的 再入机动动作,这样的成功说明 5?6马赫的防空导弹拦截再入机动弹头是可行的。中国海军目前建造的新型驱逐舰都装备了 “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通过必要的改进也 可具备一定的反导能力,为沿海城市提供防空反导能力。
另一方面,除了自研的“红旗”9,我国还从俄罗斯进口了S-300PMU2导弹系统,据俄方的 说法,其具备拦截最高速度每秒2.8公里速度目标的能力,这大致相当于1000公里射程弹道导弹的再入速度,理论上对“潘兴”II导弹也 具备有限的防御能力。根据外媒报道,我国还在与俄商讨进口S-400防空导弹系统的事项,该系统号称可拦截最高速度每秒4.8公里的目 标,或者说可以拦截约3500公里射程的中程弹道导弹,它对原版或是改进增程后的“潘兴”II应该具有较为可靠的拦截能力。
无论是“红旗”9还是S-400,它们拦截弹道导弹的射界是十分有限的,如S-400对弹道导弹只有60公里的拦截射程,拦截射高也在大气层 内。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类似“爱国者”PAC-3的末段低层防御手段,即使同时部署多种导弹,也只是低空防御区域的重叠,无法增加拦截层次,或者说难以 增加拦截概率。我国在改进现有兼具反导能力的防空导弹的同时,势必要学习美国的经验,研制专用的高空或中段反导拦截系统。

5月23日晚上,宁夏、陕西、内蒙古等地网友反映在多个地方目击不明飞行物。对比以前的报道,民航自媒体“航空物语”认为这与航天发射场景类似。也有多名网友表示,这或许是解放军的反导试验。
美军装备了THAAD和“标准”3两种高空区域反导拦截弹,前者是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后者安装在装备“宙斯盾”系统的战舰上。 THAAD系统使用THAAD导弹,火控雷达为著名的AN/TPY-2型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弹为单级固体火箭外加一个锥形动能弹头,通过侧窗降低高 速气动加热对红外成像制导带来的麻烦,它的最高速度可能达到2.7公里每秒,有效射高40~150公里,最大射程200公里左右。AN/TPY-2雷达对 典型头体分离弹道导弹目标 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对体积更大还带机动翼面的再入机动弹头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更好的探测精度。THAAD系统是一种典型的高空区域反 导系统,而我国也正在研制类似的“红旗”19反导系统,从目前的不多资料看,“红旗”19也是一种高加速的高空区域反导导弹,不过它很可能是二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具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射高和更远的射程。“红旗“19成熟后,对“潘兴”II之类的导弹将具有很高的拦截防御能力,它将和末段低层的“红旗”9、S-300、S-400等构成我国陆基反导能力的中坚。
THAAD导弹使用动能杀伤弹头,通过直接碰撞杀伤拦截目标,虽然在美军目前的反导试验中它的表现相当不错,但也以价格昂贵著称,美军采购单价 髙达900万美元以上。“潘兴”II当年的采购单价为550万美元,与同期的F-16A价格相去不远,同样是极为昂贵的武器,主要是由于高速再入机动和末 段主动雷达区域扫描对电子工业要求很髙,而当年看来髙高在上的技术要求,随着微电子、微机电技术的发展,在今天看来早已司空见惯,要是按照通货膨胀以 1983财年的550万美元换算成今天的采购价,必定是要贻笑大方的。简言之,就今天的技术水平而言,“潘兴”II等使用再入机动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成本 可以大幅度降低,而“标准”3和等反导拦截弹的价格仍然高高在上。面对美国强大的弹道导弹生产能力,指望以高端的大气层外或大气高层拦截弹实现一对一的拦 截,从费效比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当然相比那些要保护的重要地面目标,“红旗”19系统的价格不算什么,如果没有高层反导系统,“潘兴”II必然会造成更 大的损失,但如果我们被迫投入巨资采购大批“红旗”19,美方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提高中国的作战成本。

早前国外卫星曝光的中国反导预警雷达系统
要破解这一难题,我们依然可以借鉴美军的经验。美军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最为完善,他们也最早深切体会到昂贵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带来的预算压力,并试 图发展廉价的反导防御方案。美军的思路大体分为两个方向:首先是向髙端发展,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对抗现有的弹道导弹,通过代差实现更高的费效比,其次是使用 成熟技术和部件研制廉价反导导弹,这同样可以提高反导的费效比。
美军从1990年代研制THAAD系统时,就开始论证它的升级型,提出了名为“蜂群”的微型拦截器设计方案。
省钱的大杀器,红旗2防空导弹改成对地战术导弹
M7导弹是M族战术弹道导弹当中唯一以倾斜方式发射的导弹,其他的M族导弹均采取垂直发射的方式。M7倾斜发射的原因是红旗2防空导弹采用倾斜发射方式,而M7弹道导弹是从红旗2防空导弹改造而来的,改造有个名字叫做8610工程,工程从1986年开始。红旗2导弹的库存数量很大,所以中国的M7导弹数量也不少。M7导弹的射程二百公里,弹头重量五百公斤。M7导弹使用履带车或者轮式汽车为运载发射工具,机动性好,适合野战。 [2] 此弹为红旗2的功能由防空向对地的转变的产物。红旗2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我军几乎是唯一的一种防空导弹的角色,直到今天仍是我军的主力防空导弹型号。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技术的发展,大批库存的老红旗2从性能上已经难以适应作战需要,但是简单地将其销毁不仅费事,而且从经济角度上讲也极不合算。怎样才能对其进行“废物利用”?改成简易的地对地导弹,提供一种相对廉价的精确远程打击手段,显然是比较高明的一着。该弹的其储运方式与红旗二类似,发射方式相同,部分维护保障设备与红旗二通用,可以直接沿用,十分经济、方便,部队也好掌握。

现在集团军导弹旅或者导弹大队的“东风”系列地地导弹都归二炮门下,而8610这种半路出家、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东东恐怕用不着划归二炮,陆军能将其捏在自己手里。8610的真实性能和详细情况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外界推测该弹的射程大约在200公里左右,跟WS2这样的远程火箭炮的最大射程差不多。不过一发WS2的新弹可着实不便宜,所以用本应拿去销毁的老弹改装而成的便宜8610完全可以成为昂贵的远程火箭炮的有力补充。
国外比如中东和非洲也有很多前苏联产的萨姆2,也就是红旗2的原版,要是采购了中国的技术都改成地对地导弹,那家伙乐子就大了。
图文并茂解说红旗系列防空导弹的所有型号

红旗—1 前苏联“斯-75”(萨姆2)国内仿制版
红旗系列是我国最重要的防空导弹系列。从第一代争气弹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所有的弹名都有红旗二字。但是系列里品种太多,虽说都叫红旗,但是有的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大量装备,有的相邻两种差别很大,前后并不是有很强继承性。因此为了清晰的了解红旗系列,高手按照名号尽可能完整的整理了如下的资料。这同样也是我国防空装备发展的成长之路

红旗—2,功勋弹

红旗—3 少量装备,一说是2的变种或者改进型

红旗—4 未装备,一说也是2的改进型

红旗—61 进程防空导弹,部分装备陆军集团军防空旅

海红旗-61 两艘053K,4艘053H2G

海红旗-61

红旗—64(红旗—6D)
红旗—64(红旗—6D),近程防空导弹技术来源于意大利“蝮蛇”,近几年开始少量装备空军地空弹部队。从一些照片上看似乎是作为近防而跟远程防空导弹进行混编。

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
红旗—7近程防空导弹技术来源法国的“响尾蛇”,一般装备在陆军集团军防空旅,北空似乎也有少量的装备

海红旗—7 装备海军
一望不到头啊!PLA已经装备那么多的红旗-17野战防空导弹了

正在进行铁路运输的红旗-17防空导弹
红旗-17防空导弹是解放军在批量装备俄制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同时引进所有技术资料,并将其进行国产化的一款防空导弹,自行生产编号为“红旗17”。红旗-17防空导弹底盘采用了7个小直径轮,与“道尔”M1相同 ,但是整个底盘略高于原版。其他外形酷似“道尔”M1、跟踪雷达整合在一辆发射车上,是垂直发射型,整个系统构造与“道尔”M1几乎一样。
道尔-M1型低空野战防空导弹是俄罗斯“安泰”设计局80年代研制的近程地空导弹系统,俄罗斯称9K330“道尔”(TOR),北约称为SA-15(萨姆-15),其最新改进型为9K331“道尔-M1”(TOR-M1),1993年装备部
红旗17。“道尔-M1”系统是世界上同类地空导弹系统中唯一采用三坐标搜索雷达,具有垂直发射和同时攻击两个目标能力的先进近程防空系统。1995年开始,中国方面向俄罗斯提出要求进口了150套“道尔”M1防空导弹,同时进口所有技术资料,同时获得了两个营的“道尔”M1出口到中国。 2013年12月,军事杂志汉和防务评论报道“红旗17”的秘密存在已经至少10年,但是中国却没有大肆的宣传。据《汉和》估计红旗-17至少装备了2个团以上,因为装备不足,中国陆军希望依靠红旗-16、红旗-17组成新的野战系统,达到中(50公里)-低(20公里)以下的射程,红旗-16是车载式,只能进行点面攻击,而红旗-17是履带式的,可以随时进攻。另一种射程比较近的红旗-64,主要装备了空军。同时暂时没有中国海军装备红旗-17的消息和出口红旗-17。

红旗-17野战防空导弹
红旗-17防空导弹底盘采用了7个小直径轮,与“道尔”M1相同,但是整个底盘略高于原版。其他外形酷似“道尔”M1、跟踪雷达整合在一辆发射车上,是垂直发射型,整个系统构造与“道尔”M1几乎一样,相信也是6枚导弹安装在垂直发射器内。 红旗-17的跟踪雷达天线外形更加接近“道尔”M2E,而不是早期型“道尔”M1 。《汉和》认为红旗-17和“道尔”两者的尺寸是一样的,因为仿制型号是一样的,同时《汉和》认为红旗-17在性能上不会超过“道尔”M1,例如射程、射高等。 “道尔”防空导弹应该与红旗-17外形上基本一致,全长3.5米,弹重是165千克,射高为0.01-6千米,有效射程是1-12千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3M-850米/秒。
国产红旗-17系统与道尔一样,采用了三位一体的模式,即实现了搜索雷达、制导雷达、导弹及指挥系统装备在一辆战车上面,具备了独立作战能力,从道尔的射界范围来看,红旗-17较好的实现与国产35毫米自行高炮系统的对接,可以为机械化部队提供较为全面的防空掩护,可以更好的对抗AH-64这样的先进武装直升机,,进入新世纪AH-64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呈现扩散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红旗-17的装备就更加有实际的意义,使得中国防空能力迈上新水平。

2月16日,多家外媒炒作“中国在西沙永兴岛部署红旗-9地空导弹”一事,部分美国媒体近日更是炒作如何用F-22对抗红旗-9。对手的重视是对一款武器最大的肯定,本期《铸剑》讲述这款在新中国地空导弹发展史上地位堪比歼-10的“护国神箭”的发展。
作者: 高卓(不改名就会死的扬基SAMA)
转载: 澎湃防务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4897#p=1

面对北方的强大威胁,中国从1960年代末就开始了二代中远程地空导弹的研制。少量试装的“SR-71杀手”红旗-3、中途下马的固体远程弹红旗-4只是相对知名的产品。“会挽雕弓如满月”,先后参与二代地空弹研制的厂所之多、型号之繁、应用技术之广均前所未有。

1980年代初,已分别研制数年的贵州航天系统的红旗-5中高空防空导弹和上海航天系统的同名中低空防空导弹项目合并,新红旗-5由1980年重返北京的八机部二院(现航天科工二院)继续研制。但上海航天系统的老红旗-5在后来又得到了一定发展,这是后话。

贵州版红旗-5适合对抗高空高速轰炸机,但机动性差;上海版红旗-5打击战术飞机和巡航导弹的能力更出色,但杀伤斜距略显不足。其分工和此前苏联研制的S-200和S-125两型导弹较为接近,但当时中国的科研实力显然无法支撑这两个技术指标更高的项目

后来苏联在发展S-300时依靠技术进步将S-200和S-125的指标要求合二为一,在“蜜月期”深受西方地空导弹影响的新红旗-5也走了与之异曲同工的路线;因此由新红旗-5演化成的红旗-9(总装备部型号序列为K/ADK-9)看上去和S-300颇为接近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1985年空军装备会议精神,由二院抓总的新弹更名为“九号工程”,和同期航空工业的“十号工程(歼-10)”、空导院的“八号工程(霹雳-8空空导弹)”并称为此时经费欠缺的中国空军最重要的三大项目,但型号在开始研制后很快遇到了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同于另两个多少有一些“外援”的项目,“九号工程”必须直面我国缺乏相关领域技术储备和工程积累的现实。歼-10之前有歼-7/8这样的标准二代机,歼-9虽然下马,但也作出不少预先探索;霹雳-8之前更是有借鉴美制“响尾蛇”的霹雳-5和仿法制“魔术”的霹雳-7。

而我国并没有真正完成过一款具备国际第二代中远程地空导弹水准的型号研制工作,从苏联等国家拿到的最先进型号萨姆-6技术上并不适合改为远程地空弹使用,而后期从特殊渠道获得的美制“爱国者”导弹工程样品虽然技术先进,但技术跨度太大难以消化。

那么这时候磕磕绊绊的红旗-9是什么样呢?相信很多军迷还能想起上世纪末亮相的一款“神器”——FT-2000反辐射地空导弹,也常被宣传为世界上第一种“纯反辐射防空导弹”。其实从这款1998年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的导弹的性能不难推断出当时红旗-9的技术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FT-2000的尺寸和之前上海航天系统的红旗-5以及后来的红旗-9完全相同,长6.8米,弹径0.47米,弹体重量也在1.3吨上下,但在红旗-9第一期设计方案上改装的FT-2000,其弹体布局和后两者差别明显,弹体中部多了四片小展弦比弹翼提供升力。

类似“爱国者”和S-300那样追求高速的远程地空导弹普遍采用无弹翼布局,而要兼顾高速和远程就要有过硬的固体发动机技术;否则就要像FT-2000那样为了保证射程而增加弹翼,也就增加了阻力。反辐射的单一功能定位也说明其主动雷达导引头技术远未成熟。

而国外客户对这种用途单一、杀伤近界太大的导弹也不感兴趣,新世纪之后FT-2000很快归于沉寂。但中国空军并没有就此放弃这类武器,其最终产品就是专用于打击外军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的“困难户”——尚在研制中的红旗-8型冲压动力超远程地空导弹。

暂且按下红旗-8不表,正如苏-27的到来让歼-10获得转机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竞争压力,S-300PMU的到来也推动了红旗-9的发展。经过对5V55R导弹的技术分析,科工二院对红旗-9进行了近乎当年苏霍伊设计局研制苏-27时从T-10到T-10S那样的重大改进设计。

1994年9月,改进设计的红旗-9作为中央军委规划的反导作战体系的最后一环,成为代号“9409”工程的一部分。为此其指标再次调整,除了保持远程多目标防空作战能力之外,红旗-9还增加了有限的反弹道导弹能力,显然是受到了海湾战争中“爱国者”的刺激。

虽然总体方案改了又改,但纵观红旗-9研制历程,主动雷达制导体制却从未改变。在美俄两国在这类导弹上均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终极变种——兼具多目标攻击和抗干扰性能的TVM制导的时候,为何却始终坚持发展成本更高、开发难度更大的主动导引头呢?

对当时的我军来说,弹道导弹威胁远远没有航空兵威胁来得严重,因此红旗-9选择更有利于远程防空中的多目标接战,兼顾反导的主动制导模式。但后来引进的S-300PMU2仍然采用TVM制导(直到S-400的新弹种才使用主动雷达制导),这一点后面还会提到。

由于这一时期S-300系列的大量装备,红旗-9也有了“十年再砺剑”的充裕时间,2005年设计定型,翌年装备部队并作为“9409工程”的代表型号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和2015年,红旗/海红旗-9两次作为空/海军防空导弹方阵的“领头雁”接受检阅。

早期有关红旗-9的传言中,最著名的就是“最低射高500米”。这项数据很可能和当年上海航天系统的老红旗-5有关。主动雷达导引头引入抗杂波技术的红旗/海红旗-9实际最低射高25米,依靠重达180kg的破片式战斗部配合近炸引信完全能够拦截超低空/掠海目标。

另外红旗-9(基本型射程125km)和S-300(PMU1射程150km)在小型化方面不如“爱国者”(PAC-2射程160km)也常被讨论。这是由于具备绝对空中优势,美军的“爱国者”基本只需反导无需防空,所以战斗部重量就有条件做到后两者的一半,减重自然更容易。

而再对比海红旗-9、S-300FM和标准-2这些定位接近的远程舰空导弹,美国在电子元件和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带来的小型化成果就并不很明显了。对于拦截空域变化剧烈,最大速度、杀伤斜距、综合过载、毁伤能力一个都不能少的它们来说,大块头才能有大智慧。

随着出口型FD-2000的亮相,红旗-9基本型的更多性能细节和编制配属也逐渐公开。一个红旗-9导弹营包括一部远程搜索雷达、一部火控雷达/控制车和6-8辆导弹发射车(可以灵活调整),导弹旅除下辖若干个营外,另有指挥、通讯、供电和装弹车等保障车辆。

为了适应新时期南海方向“堡垒海域”综合防御作战需要,21世纪初,南海舰队也组建了一支和空军混成防空师装备类似的防空旅,主力装备就是若干个营的红旗-9A和红旗-6Z弹炮合一系统。此次登陆永兴岛进行适应性部署的红旗-9导弹营有可能就来自该旅。

说起中国海军和红旗-9的关系,就不能不提海红旗-9(总装备部型号序列为H/AJK-9)家族。话说上海的老红旗-5下马之后不久,中国海军开始研制052型导弹驱逐舰。当时计划分为对海型052I和防空型052II,作为052II不多的备选武器,老红旗-5一度重获新生。

为保持和红旗-61相同的序列,型号改为红旗-65。该弹射程50km,采用主动雷达制导,计划安装在052II主炮后的16单元垂直发射装置中。虽然1989年之后052II没有继续研制,红旗-65也转为技术储备,但垂直发射系统和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技术仍在继续预研。

因此在“9409工程”之后才立项的海红旗-9进度很快,1990年代后期已经完成了陆上冷弹射试验,1999年底遥测弹在试验970舰上首次发射成功。2002年4月,052C的“海之星”346型相控阵雷达完成在试验970舰上的安装调试,开始导弹和雷达的舰上匹配联调。

相比陆基型,更多需要单打独斗的海红旗-9需要满足拦截更多种类武器饱和打击的要求。历经三年多的靶试,海红旗-9终于宣告定型成为052C型驱逐舰的正式装备。而正是由于随052C频繁亮相的缘故,在2009年阅兵前,海红旗-9的出镜率一度比红旗-9还要高。
红旗-9基本型的弹体技术水平介于S-300PMU1/2之间。之后科工二院利用巨浪-2的弹体和燃料技术对红旗/海红旗-9进行了综合改进,实现了减重增程的目标,最大射程飙升到200km以上,弹体总体性能超过了S-300PMU2,部分指标和S-400相比也不遑多让。

红旗-9基本型的弹体技术水平介于S-300PMU1/2之间。之后科工二院利用巨浪-2的弹体和燃料技术对红旗/海红旗-9进行了综合改进,实现了减重增程的目标,最大射程飙升到200km以上,弹体总体性能超过了S-300PMU2,部分指标和S-400相比也不遑多让。
其另一大改进是导引头。依靠地/舰面雷达更大的功率,半主动雷达制导在拦截高速低RCS目标时截获距离的优势更加突出。借助电子元件小型化技术,红旗-9B采用了和“爱国者”PAC-3类似的主动/半主动复合导引头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抗干扰/反弹道导弹能力。

和空军型几乎同步定型服役的海红旗-9B在2015年9·3大阅兵上首次亮相。除了装备052D之外,针对“咆哮者”等外军新一代电子战机进行针对改进的海红旗-9B也装备在正在建造中的055型大型导弹驱逐舰上,将与主动制导型红旗-16B和红旗-10构建远洋防空体系。

然而随着先进技术的引入,红旗-9的价格也越来越昂贵,目前一枚新出厂的红旗-9B调拨价仍显著高于S-400的48N6E3。由于我军地空导弹部队仍然有大量红旗-2系列导弹需要替换,仅靠引进S-400作为红旗-9B的补充从经费角度和换装速度两方面看都远远不够。

因此几乎在红旗-9B立项的同时,当年研制高空型红旗-5的贵州航天系统又推出了红旗-22,和红旗-2/12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型号,更在于其低成本的来源——指令制导(但为了提升抗干扰能力增加了半主动制导模式)。其出口型就是在近期防务展上常见的FK-3。

由于相似的弹体布局,加上也采用四联发射筒,去年刚定型的红旗-22远看很像红旗-9,但从热+倾斜发射方式以及类似红旗-12的底盘仍能看出其技术承继性。这种比S-300更廉价的“穷人版远程弹”对那些渴望拥有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第三世界国家有一定吸引力。

职能面临重大转变的空军地导部队不需要在全境范围内彻底换装先进远程地空导弹。他们的未来将更多在空天防御领域和战略支援部队配合作战,而其配套装备——传说中的红旗-XX们的故事现在还没到讲述的时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传奇都始于红旗-9。

如何评价红旗-9?也许没有什么能比“我国首个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科技产品”这一来自国防科工委的评价更恰如其分。从那个忍耐的年代里厚积薄发的“九号工程”,让中国在这一领域成为无可争议地和美俄并肩屹立的三强。本期《铸剑》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01:20 , Processed in 0.0102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