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1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躲在古诗里避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7:4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躲在古诗里避暑

    进入伏天,总有十面埋伏之感,火辣辣的热浪,如影相随。去哪消暑呢?空调太耗能,而且圈囿人,这时就羡慕起古人来,可以追逐着凉意,栖息在诗意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树荫是避暑的佳处。为了纳凉,陆游不惜体力,“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画桥倚胡床,明月照莲香,如此凉意美景,拄着拐杖追得也值了。
    除了树荫下,水畔边也是乘凉的圣地。刘禹锡体会的深刻:“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琼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翠竹红莲,琼水凉风,这乘凉堪比小酌,那丝丝凉意,如同浅醉,醉人心魄。
    避暑,要避暑气,更要避躁气,因此,最阴凉之地不是树荫下,也非水畔边,而是心境里。孟浩然避暑,率性自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所以尽管很热,他还是嗅到“荷风送香气”,听到“竹露滴清响”。
    避暑不是躲避暑热,而是直面它,化解它。白居易看得通透:“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原来,心房即禅房,暑热虽在,但心静则身凉。他找到一剂的消暑妙方:“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
    心静自然凉!这是白居易的消暑良方,亦是古人避暑的真谛。毕竟,纵使你能遁形匿迹,只要心在,心就知道,你就无处可藏。清心静气,这不只是一种避暑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这也是古人生活那么绚烂、诗意那么盎然的原因吧。
    望梅止渴,如今我只能翻阅这些古诗,借一份阴凉和心境,静下心,体会一次诗意避暑。 □洛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7-19 21:23:11 |只看该作者
我,凉快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2-7-21 19:02:15 |只看该作者
心静自然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地板
发表于 2012-7-23 14:31:05 |只看该作者
是呀。心静自然凉。心静那得修炼,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2-7-25 11:10:46 |只看该作者
静,妙不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2-7-25 11:10:52 |只看该作者
静,妙不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23:20 , Processed in 0.00888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