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卫视今日海峡
2016-12-20 19:23
我们常说“盖棺定论”。对于政治人物来说,结束政治生涯之日,就是“盖棺”之时,但要对他的政治作为“定论”,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
马英九,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政治明星,到人见人厌的跛脚领导人。
目前看来,在马先生最为看重的“历史定位”问题上,似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两岸关系上的“成就”,他也一直为此沾沾自喜。是的,请原谅我用这个略带贬义的词语,但对于他卸任后逢人便吹“一中各表”,喋喋不休且容不得别人讨论、修正的态度,笔者想不出其它更好的词语来形容了。
![]()
不管怎么说,台湾岛内的主流民意,对于马英九任上八年的两岸成就,至少没有太大的非议,虽然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认为他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那主要因为他在处理其它事务上的一塌糊涂;而大陆方面对他的两岸功绩则一向是总体肯定的,在他卸任后没几天,国台办发言人就以这样一段话表达对他某种程度的肯定和敬意:
![]()
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保持了台海局势的和平稳定,使得两岸关系呈现了1949年以来的最好局面。特别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两岸领导人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马英九先生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努力,作出了贡献。
![]()
不过一直以来,大陆方面的一些人士,也对于马英九“只经不政”, 死抱 “不统、不独、不武”、“一中各表”的理念和作为,颇有微词。近来,更有大陆知名涉台专家——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前所长余克礼发文,重话抨击马英九,甚至认为马英九执政八年,两岸的政治关系不仅没有向前迈进,反而还倒退了。此言论一出,两岸舆论哗然,国民党和马英九方面自然觉得委屈,绿营则冷嘲热讽。
无独有偶,日前,台湾《中国时报》发表题为《重新评价马英九 错失历史机遇 耽误两岸和平》的社论,文章指出,马英九结束了民进党执政8年以来两岸的低迷,开启了经贸人员的大交流,签署23项协议,曾经创造出两岸关系的荣景,自有其历史贡献。但检视其在任8年,没有为台湾在两岸关系中指引大方向,只是用“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作为政策指导。“只经不政”让两岸无法透过政治对话,结束迄今仍然存在的政治分歧与敌对状态。8年执政既没有为两岸创造和平,也没有建立长治久安的和平制度,不仅错失了历史给他的8年黄金机会,也耽误了8年两岸的和平机遇,沦为只是一个为经贸利益服务的平庸政治人物。
![]()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然要看他的大局,看他的主要方面。这一点上,大陆官方对他的评价恰如其分。对于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中的“得”,我们充分肯定,但两岸民间和舆论对于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中的“失”的评论,也足以引起重视。这些批评,不仅对于马英九是一剂苦口良药,对于国民党,对于台湾,对于两岸各界,何尝又不是一个清醒剂呢?
以下为《中国时报》社论
《重新评价马英九 错失历史机遇 耽误两岸和平》全文:
![]()
人类历史总是往文明的方向前行,从远古以“零和”为互动,朝向“非零和”发展,逐渐走向“双赢”的社会。以往胜利是评价政治人物的最高光环,经历了两次的世界大战及无数内战冲突以后,人类已经认清,和平才是最高的价值,和平创造者才应得到政治人物最荣耀的桂冠。
一般政客寻求短期的利益与功效,伟大的政治家则选择创造制度,让制度不随他的离开而消逝,让继任者,不论是否为反对者,都不能或不想打破其建立的制度,继续享受制度带来的红利。
伟大的政治家会给人民确定的方向,不会让人民在大海中迷航,更不会用尊重人民的选择作为不表态的藉口。平庸的政客只会随民调起舞,不愿挑战社会迷惘的氛围,也不敢坚定捍卫正确的信念。伟大的政治家永远在引领社会的潮流,面对纷扰,不仅拨乱,更要反正。
![]()
马英九结束了民进党执政8年以来两岸的低迷,开启了经贸人员的大交流,签署23项协议,曾经创造出两岸关系的荣景,自有其历史贡献。
但从上述3个标准来看,其在任8年,没有为台湾在两岸关系中指引大方向,只是用“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作为政策指导。“只经不政”让两岸无法透过政治对话,结束迄今仍然存在的政治分歧与敌对状态,这也使得“维持现状”成为“维持敌意现状”同义词。
![]()
马英九离开职位还不到半年,留下来的两岸政治遗产就已经随风而逝。马英九念兹在兹的“一中各表”,原本在他任内曾有75%的民意支持,但是依据国民党自行做的民调,目前的支持度已经降到23%左右。其实,在他任内最后两年,“只经不政”的苦果已经出现。“只经不政”的更清楚诠释是:任由两岸经贸关系在政治敌意的土壤中生长,两岸列车在政治一轮锁死、经贸一轮转动下前进,势必失衡。“太阳花运动”就是这种政策下的必然产物,而其结果是国民党被打成“倾中卖台”。
这样的指责当然不是事实,但是只要两岸政治分歧不解、敌意不除,经贸利益永远会被解释成大陆的统战工具、台湾的饮鸩止渴。“一中各表、不统不独、只经不政、维持现状”的结果并没有给国民党加分,也未能让国民党继续维持执政,而是全面地挫败,失去了政权。
民进党的分离主义立场不可能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另一方面,民进党也不希望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如此才能让分离主义继续稳定地建立在恐惧与对抗上。马英九的“维持现状”正好是民进党所期望的“维持敌意现状”。就这一点而言,马英九迄今仍然浑然不知,他对国民党、台湾、两岸的伤害有多大,对民进党的帮忙有多深。
![]()
历史未来也会记载,两岸关系最核心的认同问题,在马英九8年执政期间不仅没有趋同的趋势,分歧反而不断扩大。马英九虽然自认为是“文化中国”的信奉者,但是“政治偏安”的认知,使他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未能做到拨乱反正;他选择出席乌山头水库日本殖民者八田与一的追思会,面对二二八事件反覆道歉,反映出他对于历史问题缺少正视,而存在着某些乡愿;在对大陆政治态度上刻意地与国民党传统立场的切割,也影响到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观感。整体而言,马英九虽然没有将两岸视为“一边一国”,也没有“宪法”上的分离主义倾向,但是他的行为却是让两岸作为“异己关系”的性质愈来愈深。
![]()
未能创造和平,
两岸的政治敌意就无法化解;
未能让两岸和平制度化,
两岸在军事与外交上的对峙就不可能结束;
未能拉近认同,
两岸的心灵距离就愈来愈远。
我们必须先客观评价马英九,才能在两岸关系中重新出发,且为两岸创造永久和平。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