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回忆与何人见面时对方看不起他这个乡下土包子 2016年12月22日 09:5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3 07:06: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核心提示:毛泽东迎上前热情地同张国焘握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湖南毛润之,张国焘点点头,然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高谈阔论起来。许多年后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谈及这次相识,深有感触的说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土包子。

凤凰卫视12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就在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率中央红军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另外一支主力红军红四方面军也撤出了川陕根据地开始西进,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到达了理番、懋功一带,逐步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纵横两三百里的广大的新区。部队发展到近5万人,为了迎接中央红军的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那个时候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是和朱德南昌起义当中相识的张国焘。
解说:张国焘出生于江西萍乡的官绅世家,父亲经营钱庄,张家生活富足,家世显赫。1916年10月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北大求学时期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四处进行革命宣讲,对于他的口才后来红四方面军的老人回忆道,张主席的战前动员是最好的,每个指战员听了都热血沸腾,斗志昂扬。1919年张国焘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首次相遇,当时张是学生领袖,而毛是北大图书馆管理员,李大钊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张特立,张国焘同志,毛泽东迎上前热情地同张国焘握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湖南毛润之,张国焘点点头,然后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高谈阔论起来。许多年后毛泽东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谈及这次相识,深有感触的说他们看不起我这个乡下土包子。
令毛泽东想不到的是26年后的夹金山下,他将会面临相同的境遇。1935年6月17日下午,毛泽东、朱德和中央红军到达懋功县达维镇,受到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的夹道欢迎,红一、四两大主力会师,红军总数达到十多万,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壮大,形势一下子得到改观。红军指战员都感到十分兴奋,夹金山下一片欢腾。
吴殿尧(党史研究专家):那天是下着大雨的,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一方面军一些高级将领就早早的等着那里头,冒雨等待四方面军的张国焘他们到来,张国焘好像是骑着大马,姗姗来迟。朱老总也是很兴奋的,因为两军都很兴奋,一方面军你想走了八九个月打了那么多仗,确实是经历了千辛万苦,能够在这个雪山脚下能够看到一支这样强大的兄弟部队非常兴奋,就没想到会师之后还有分歧。
滕叙兖(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当时在这个四方面军和一方面军会合的时候,闹矛盾了,张国焘瞧不起毛泽东这支部队,什么破破烂烂的,残兵败将,你看我八万部队,人强马壮,张国焘很牛呀。
吴殿尧:(张国焘)所以他觉得他自己资格老,又很早做过共产国际的代表也,所以他眼头里根本就没把毛泽东放在眼里,也不把周恩来当回事。
杨子江(杨至成上将之子):张国焘有野心,他一看我这财大气粗,我这支部队强。这时候朱副司令基本参与到四方面军,也是为了怕张国焘搞独立,但是因为总司令毕竟资历老,参加讨伐袁世凯,最早的,资历比较老。
解说:当在懋功会师时,红四方面军的总兵力是四万五千人,拥有两万多支步枪,弹药比较充足,可谓是兵强马壮。而红一方面军则按照湘江战役后的情况号称三万兵力,实际全部加起来已经只有一万人左右,看上去接近乞丐,加上有着较大非战斗人员比例,实际战斗力已经很虚弱。两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先后部队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请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吃了一顿饭,席上有十几个菜,杨尚昆自称是已经将近一年没有吃过如此丰盛的饭了。杨尚昆在后来回忆说,“中央红军就是领导干部也不成样子,穿的是用藏民的毡子做的坎肩,披在身上像一个破口袋,一军团的干部比我们稍强一点,还有一个菜盒子,我们三军团穷的什么都没有,四方面军师以上的干部背篓里装着腊肉、香肠之类的东西,真是让人羡慕!”
两大主力会师给红军指战员带来的光明前景很快又布上了一层阴云,6月25日晚红一、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一起吃了顿晚饭,多年之后张国焘对当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毛泽东这个爱吃辣椒的湖南人将吃辣椒的问题当做谈笑的资料,大发其吃辣椒者就是革命的妙论。秦邦宪这个不吃辣椒的江苏人则予以反驳。这样的谈笑,固然显得轻松,也有人讥为诡辩,我在悠闲笑谈中则颇感沉闷。”
吴殿尧:他们一开始的分歧就是什么呢,是不是要继续北上,周恩来阐述了我们两军会师之后,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向北发展,张国焘认为我们可以在四川这一带发展,就是和中央提出相左的意见。
杨子江:张国焘一心想打成都,左倾路线那个思想,一个是分裂中央成为张主席。
吴殿尧:朱德在中央一、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和张国焘有过一个彻夜长谈,大概也包括互相摸底,朱德就是他非常厚道,张国焘对朱德还是,想通过朱德了解一方面军,朱德也想通过谈话做张国焘的工作,让他能够更好的和中央配合起来。(他)就是希望张国焘能够和中央团结一心,共同北上。
解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两河口一座关帝庙里举行会议,着力解决思想统一问题,朱德在发言中说,“两个方面军会合后,增加了很大的力量,两个方面军要统一指挥,一致行动去打击敌人,必要从政治上保障战争的胜利,要迅速北上,打出松潘,进占甘南,在川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要调动敌人,在野战中消灭敌人。”会上张国焘也表示同意中央的计划。
7月正是川西北高原小麦、青稞成熟的季节,由于国民党的宣传藏民都已经藏匿起来,只留下遍野的小麦和青稞,朱德一边命令部队进行10天割麦,一边派人去寻找藏民回家,按当地粮价付给现款。老红军杨定华在《雪山草地行军记》中写到,“朱德不仅同战斗员一样割麦和打麦子,并且割下以后,从一二十里远的地方挑五六十斤回来,他还常对一般战士和工作人员说,你们这儿年轻人挑不到四五十斤,唉,什么青年,大家只好很不好意思的对着他笑。”为了做好长途行军的准备工作,一时间高原上一片忙碌的景象。粮食准备好了,然而张国焘却变卦了。
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为此必须首先夺取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以便使主力能顺利向甘南前进。就在这时张国焘突然提出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有待解决,向中央伸手要权,为了争取张国焘,中央决定由他代替周恩来担任红军总政委,仍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兼总司令。
杨子江:党中央也是为了团结他,给他下了一个总政委的命令,当时总司令就跟他一块,这时候朱总司令基本参与到四方面军,也是为了怕张国焘搞独立。
吴殿尧:张国焘在这个说的是就是说我们要在四川这一带发展,就他不同意中央北上方针,中央坚持要北上,而且让他去打头阵,让他拿下松潘的地区,他害怕损失他的力量,这个分歧是这个,完了他拖延部队的目的是要权力。张国焘这个性格就是在党内一贯是飞扬跋扈的,擅自做主的,很主观。
解说:当时张国焘愿意北上,又不愿意北上的原因,就是想争官做,并且鼓动自己的下级打电报给中央,想当中央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些事完全可以说是那种军阀的老套,我们看了这电报是十分诧异这个怪人的。
陈晓楠:在权力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张国焘表示同意北上,但是战机已经贻误了,胡宗南部的主力已经集结在了松潘地区,薛岳部呢由雅安进抵文县、平武,川军已进占懋功、绥靖、北川及岷江东岸地区,这样红军就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原定的松潘战役计划难以实施,红军不得不改道经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北上。
解说:为了穿过荒芜人烟的大草地,中共中央军委将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组成左右两路军分别北上,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领,奔阿壩,再北进夏河,右路军由中共中央前敌总指挥部率领,奔包座、班佑,再向夏河前进。9月上旬由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在攻占阿壩之后,进入草地。第三天来到噶曲河边,由于刚下了一场暴雨,本来很浅的噶曲河水势上涨,一时间显得水流湍急,张国焘以此为借口拒绝继续前往班佑。此时已到达班佑地区的毛泽东、周恩来十分焦急,多次来电催促,为了弄清噶曲河上涨的情况,朱德带着警卫员亲自来到河边。
吴殿尧:朱德就让他的警卫员下噶曲河水里去探深浅,他说能过去,但张国焘不肯过,不仅不肯过,他而且跟毛泽东走的徐向前的那个部队那几万人的部队南下,张国焘独断专行,对抗中央,这是后来说他的错在这。而毛泽东他确实是很有主见,觉得抵制张国焘的这种行为,所以他带领部队悄悄离开了,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信息,说是张国焘要把整个部队南下,然后对中央有形成威胁了。
滕叙兖:当时已经目标清楚了,要往北走不是往南走,这个是对的,毛泽东这个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张国焘不听,张国焘说我要往南走,我要到松潘地区,那地方穷地方,那都是藏族,我到那儿去搞一个根据地。当时如果朱德要不跟着走麻烦了,可能这四方面军最后被折腾光了。
杨子江:后来张国焘继续南下,这样总司令阻拦不了,跟着下去,下去以后三次过草地,三次过雪山,吃了很多苦。
解说:在拖延过河的同时,张国焘不经朱德同意,就以朱、张名义致电陈昌浩,率领右路军南下,电令正要北上的第二纵队就地巩固阵地,备粮待命。企图胁迫中共中央红军南下,为贯彻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毛泽东果断决定率一、三军团先行北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曾问毛泽东,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坦言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吴殿尧:朱德一想他是什么心情呢,他是希望红军好不容易会师,应该一起北上,北上是中央的既定方针,但是张国焘他自以为自己力量大嘛,人多枪多势众,他不听中央的,朱德面临着考验怎么办。
杨子江:总司令这时候呢吃了很多苦,从全局出发从大局出发,跟着张国焘一起,但是同时跟他做着坚决的斗争。
刘煜滨(刘亚楼上将之子):毛主席带领红一、三军团北上,中央也随着北上了,这样呢朱总司令和刘伯承元帅,还有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他们就是留的这个四方面军,在朱总司令留下以后,实际上当时的处境非常艰苦,朱总司令和张国焘做了很多斗争,当时呢刘帅就讲,咱们是不是也走。
吴殿尧:而且一方面军的部队好多部队就是九军团和五军团的部队干部就要求咱们也离开张国焘部队吧,咱们也北上吧,去找一、三军团去找党中央去。朱德说我们还不能走,我们要跟着四方面军南下,因为四方面军是党的部队,不能把它丢给张国焘一个人。我们要慢慢做四方面军的工作,在这过程中可能我们要受点委屈,我们要忍辱负重,坚持把这个团结做好,将来会把四方面军团结到正确路线上来的。所以朱德就跟着南下了嘛。
解说:9月15日张国焘在阿壩格尔登寺召开中央川康省委和四方面军党员活动分子会议,攻击中央北上是不顾整个中国革命利益,破坏主力红军团结的分裂逃跑。他先后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和下达南下命令,彻底背弃中央北上方针。张国焘指使追随者围攻朱德、刘伯承,要他们当众表态反对北上,拥护南下。
吴殿尧:他们就是曾经围攻过朱德在会议上,在张国焘主持的会议上,主要是他的人马嘛,就围攻朱老总嘛,说你要表态,朱德说天下红军是一家,不能红军打红军,党中央北上方针是正确的,所以他们有一些追随张国焘的四方面军的干部,有时候也辱骂朱德。康克清回忆说,朱德像一个不沉的航空母舰,任凭他们怎么斗,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不说话,不吱声,他们就很急。
解说:在朱德过去的革命生涯中,曾遇到过无数次的艰难困苦,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心情沉重,此时的朱德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立即脱离张国焘,单独北上,或率留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原五、九军团的部队寻机北上,二是继续与南下的部队在一起,并设法把南下部队引向重新北上陕甘的道路。随毛泽东、周恩来北上的队伍只有七千人,而张国焘这里还有近5万红军战士,他不能把这一大批革命力量丢给张国焘不管,为了保留红军的有生力量,他还是留了下来和张国焘一起随左路军行动。
1935年10月5日,张国焘在理番县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攻击中央犯有政治路线错误,已经失去领导全党的资格。他宣布仿效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办法,另立临时中共,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并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等人的党籍,12月5日张国焘要求中共中央不得再冒用党中央名义,只能称北方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红一方面军也只能称陕甘政府和北路军。
吴殿尧:有很多人就在这围攻朱老总吧,最后刘伯承看不下眼了,你们什么态度,这样对待总司令,实际上很激烈,最后他们连刘伯承也整,后来把刘伯承总参谋长给职务都给取消了,斗争相当激烈。但是朱德就做到了什么呢,不妥协,但是也不分裂。
解说:张国焘虽然对朱德的不配合很不满,但考虑到朱德在党和红军中的巨大声望,也不敢对他采取极端手段,为了借助朱德在红军中的威望,张国焘还宣布朱德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朱德严正表示,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
1935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以及先期到达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1936年2月,国民党军队向天泉、庐山大举进攻,张国焘意识到南下没有出路,终于同意了朱德提出的向前转向康北地区准备北上的方案,为了把左路军完整的带到陕北,1936年3月朱德电示任弼时、贺龙领导的二、六军团北进,同四方面军会合一起北上。在等待二、六军团的四个月是非常艰苦的四个月,老红军回忆说,当时我们全军几万人口粮没有着落,基本上靠野菜充饥,张国焘的回忆录也说1936年春夏之交,我们组织了野菜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这个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在漫山遍野的野草中寻找一些可以吃的东西。为了准备御寒物资,朱德号召指战员自己动手捻毛线织毛衣。康克清回忆说,朱德捻出的毛线粗细均匀,动作轻巧熟练,大家都赞不绝口。后来我问他才知道他从小在家里就捻过毛线。
滕叙兖:朱德想得非常周到,所以最后红军一会师,会师的时候,会合的时候,朱德就是把一支很好的四万人的部队给带回来了,所以如果没有朱德,中国革命的前途很难讲。因为当时毛主席、周恩来到达陕北不到一万,就朱德带了四万人过来,这是奠定了长征的胜利,完成了长征的历史任务,保留了这个红色种子,保留了南昌起义这个我们这支红军部队,否则就被国民党吃掉了。
解说:1936年6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朱德立刻同贺龙、任弼时商量如何将部队分开行动,以避免被张国焘控制。7月1日,红二、四方面军分三路纵队开始北上,朱德第三次跨进了草地。
陈晓楠: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若尔盖大草原,纵横300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因为历史上一直为松潘所辖,所以又叫松潘草地。松潘草地如今是游人青睐的地方,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中国黑颈鹤之乡等等美誉,可能人们却很难知道当年这里无道路,无人烟,也没有食物,曾经是红军的死亡陷阱。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带领的数万红军战士三过雪山,三过草地,行程达到了三万五千里,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会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1:19 , Processed in 0.0075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