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个甲骨文里的东夷小国为何改变了殷商国运? 2017年01月04日 16:00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06:5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图片来源:网络

说起即墨蓝村,经常坐胶济线火车出行的朋友想必并不陌生,作为胶济铁路的一处重要节点,所有出入烟台、威海、青岛的火车都会经过蓝村,夷国都城遗址就坐落在这里。夷国的经历令人扼腕,落后时要挨打,强大时也要挨打,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谁受谁知道。

人方掣肘,周武趁势灭商

“东夷、西狄、南蛮、北戎”概括了上古时期中国大地的部族分布情况,其中的东夷主要是指古黄河、济水之间及泰山以东、以南的东夷各部落、方国,“夷”也成了东方区域的泛称。不过,到了先秦时期,还真有个古国就叫夷国,单从名字上就可以知道,这个古国是纯正的东夷族群。

夷国为颛顼的后裔,妘姓。颛顼是五帝之一,妘姓则位列上古八大姓,足见夷国历史的悠久。追根溯源的话,夷国跨越了夏商周三朝,算是长寿的古国,这大概与其身居海滨,处于中央王朝统治薄弱区域有关。

今天的“夷”字写起来有点复杂,可在甲骨文里,“夷”字很简单,就是两笔:一撇一捺,和现在的“人”字差不多,因此,商朝的“夷”和“人”互通。存世的殷墟甲骨里能看到不少关于“人方”的卜辞,这个“人方”就是商朝时期的夷国名称。

人方,通俗说就是夷族建立的方国。在甲骨文里,这可是个改变殷商国运的字眼。大家都知道商朝的亡国之君是商纣王,在《封神演义》和正史里,商纣王宠爱妲己、残害忠良,被塑造成昏庸无道、祸国殃民之徒。

不过自从殷墟甲骨问世后,学者们发现纣王有点冤,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正统地位,没少往纣王身上泼脏水。毛泽东曾评论商纣王:“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纣王天资聪颖,才力过人,当时商朝有两大敌人:西边是周,东边是夷。作为东夷强支,此时的人方势力很大,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都是他们的地盘,加上文化的差异,自由散漫惯了,很让朝廷不满。

纣王继位后,大兴拓土开疆之事,派出重兵攻打人方等东方部落。人方虽然实力不俗,但商朝强兵压境,真刀真枪干起来,高下立判。最终,人方战败,退守一隅。

商朝虽然赢得了战争,可自己损失也很惨重,元气大伤。结果西边的周武王乘虚进攻,商朝竟就此亡国。可以说,商纣王倾尽国力征讨人方,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纪人来犯,选择忍气吞声

对人方来说,这场恶战几乎是世界末日。据甲骨文记载,商纣王军队俘获人方3万多人,人方的战死者更是不计其数。与商纣王恶战后,人方再也不是那个雄赳赳气昂昂的东方强部了。

很快,改朝换代,人方摇身一变成了夷国。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为巩固政权,分封诸侯,其中就包括夷国。山东半岛上的土著古国为数不少,但是在周初大分封中得到承认的只是少部分。

表面上看,周人对敌人的敌人还算倚重,给了人方名分,封其为夷国。实际上,吃一堑长一智,轮到自己坐天下,周人的东方政策要比商人强硬得多,一边是鲁国的宗法礼教,一边是齐国的以夷化夷,两碗迷魂汤下肚,山东诸多土著国早已找不着北。

此种形势下,几乎被商军推倒重来的夷国成了朝廷重点监控对象,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夷国倒也识趣,自己默默疗着伤,除了觐见君王以外,向来深居简出,少涉周边纷争,渐渐成了海边被人遗忘的角落。

可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国家亦是如此。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八月,纪人伐夷,夷国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按说纪国和夷国也是惺惺相惜的老熟人了,夏商周三朝都在打交道,两国一个在寿光,一个在即墨,原本该和睦相处才对。究竟为何反目,使得纪国奔袭近三百里来攻打夷国,史书并没有记载,但从当时纪国和夷国的实力来看,无疑是纪国找了个借口以大欺小,抢掠一番。

硬着头皮应了战,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夷国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小命,躲过一劫。挨了第二次打后,夷国表现依然淡定,大概也是看透了世事,没去找周边大国讨公道,就这么自认倒霉了。

旁人看来,很难想象夷国是如何一次次接受战争的蹂躏,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创伤,但隐忍之下,夷国还是等来了否极泰来的那天。若干年后,这个行事低调、明哲保身的夷国依然存在,而那个整天打打杀杀、周旋于齐鲁之间的纪国却成了齐国领土的一部分。

或亡于齐,或亡于楚,夷国的最终归宿并不为人所知,因为,当时早已没人关心这点。夷国灭亡后,它的部分子民以国为姓,成为今天夷姓的重要来源。

拥立有功,故城迎来侯爷

今即墨蓝村有个古城村,这里坐落着壮武古城遗址,它的前身正是夷国的都城。这里地处胶莱平原,西临大沽河,西南靠近胶州湾。古城夯土板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均长500米,面积0.25平方公里,现遗址尚可辨。古城址周围暴露遗物有墙基、路基,出土过陶豆、陶豆盘、陶片、汉砖等文物。

夷国都城怎么又叫壮武古城呢?因为这里在汉代被挪作它用,成了壮武侯国所在地。壮武侯名叫宋昌,因协助汉文帝刘恒登上帝位有功,而被封为了壮武侯。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氏家族的权力空前膨胀,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吕氏死后,刘氏子孙和文臣武将寻机荡平诸吕,夺回了统治权,大臣们几经商议后,决定推举身在西北边塞的代王刘恒继承帝位。

刘恒为人实在,虽说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他却高兴不起来。究竟是福是祸,刘恒犹豫不决,便征求自己最信任的两个属下,郎中令张武和中尉宋昌的意见。张武主张,此时正是朝廷最混乱的时候,而且朝中的一班大臣都是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物,是刘恒的长辈,很难驾驭,所以不能去。宋昌却坚决反对,认为刘汉江山稳固,如今汉高祖就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两个儿子,刘恒应当仁不让,力主刘恒进京。

思忖良久,刘恒接受了宋昌的建议,决定带着张武、宋昌等人前往长安承袭皇位。宋昌帮助刘恒当上了皇帝,刘恒自然不会忘记,下令设壮武侯国,宋昌成为壮武侯。壮武侯国是汉文帝元年(前179年)设立,到了汉景帝中元四年(前146年)国除,改为壮武县,属胶东国。后来,人们便称夷国古城为壮武古城。新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改称晓武县,属郁秩郡。更始元年(23年)复原名。南北朝刘宋时期撤废,并入即墨县,故城彻底废弃。


原标题:夷国:甲骨卜“人方”,两伐灭底气        作者:张九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6 05:33 , Processed in 0.0218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