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国之痛:遗失的国宝何日能回家?2017-02-11 18:40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09:1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史,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与更迭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了无以数计的文化瑰定。许多文物,都是价值连城的,但,文物是历经千百年的祖先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又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正是因为文物的无价,所以,曾有人开玩笑地说,随便集齐几件遗失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就能买下日本三岛。
近代史上的中国,是多灾多难的,就连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国之珍宝,也散落世界各地。君不见,今时今日,有很多中国国宝在其它国家的博物馆堂而皇之地展出,有的甚至被公开拍卖,还有的已经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国宝的根在中国。
今天,就给你介绍几件曾经辉耀史册,如今下落成迹的几件国之重宝。
1)禹铸九鼎秦汉以后民间就广泛流传禹铸九鼎传于商周的故事,如《史记》说“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用于祭祀,“遭圣则兴”,周灭亡“鼎乃沦伏而不见”。《资治通鉴外纪》更说“禹复为九州,收天下美铜,铸为九鼎,以象九州”。大禹治水不仅使九州恢复了生机,而且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九鼎就是由九州的贡金所铸,所以可引申为国家统一的象征。它遭圣则兴,乱世沦伏,因此不仅是统一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还是盛世的象征。
夏亡,成汤把九鼎移至商邑,又为殷镇国重器。殷亡,九鼎为周所得,周武王又迁至洛邑。陈于西周镐京。周公制礼作乐,创列鼎制度,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鼎于是成为权利的象征。“问鼎”成为争夺天下权利的表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掠取九鼎时传说九鼎突遇风浪沉没于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捞,始终没能得手。
记载着中华民族统一历史的九鼎就此失去了下落。自夏禹铸九鼎,作为传国之宝,这九鼎就成为权利和国家的根基和象征。
2)和氏璧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
与和氏璧有关的著名典故完璧归赵,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和氏璧和由它制成的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断断续续流传了很长的时间,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
据说,西汉时期,王莽曾经为汉平帝雕刻了一枚传国玉玺,被加号“安汉公”。
唐末,天下大乱,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公元923年,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也随着到了后唐。
最后一个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和氏璧”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兰亭集序 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
有关《兰亭集序》的故事也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最为人们认可的一种说法就是:唐太宗派萧翼到辩才和尚那里骗取到王羲之的书法真迹《兰亭集序》后,把他一直带在身边,并留下了遗嘱:死后用这一绝世珍品殉葬。世传阎立本作《萧翼赚兰亭图卷》(现藏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即以绘画形式反映此事。所以后人都认定《兰亭集序》最后的归宿是在唐太宗的昭陵里。
当年,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茧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当时就名满天下、惹人追捧了。而唐太宗酷爱书法,是唐代颇有建树的书法家、收藏家和书法理论家,一生致力于收藏王羲之的书法真品,据说先后共得到两千二百余件。
4)十二生肖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北京人头盖骨上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也叫北京人头盖骨,是价值无法估量的珍贵化石。
1927年的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村,负责挖掘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历经两年的挖掘和考察,终于在1929年12月4日,工作人员从一个洞口窄小的洞穴中找到了一个半露在外面,半掩埋在土地中的猿人头盖骨。这就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随后的1936年,相继出土了五个完整或者残缺的头盖骨,震惊世界。
不过一直被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这些头盖骨,却在1940年随着日军占领北平之时出现了危机。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与医学院院长胡顿,准备将北京人头盖骨运送到纽约。不料运送之时,待头盖骨到达秦皇岛,未等踏上前来迎接的美国军舰,就被日军偷袭。计划中止,北京人头盖骨也就此下落不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7 06:49 , Processed in 0.00738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