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0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辽宁采石场曾惊现神奇宝物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22:2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原汤 于 2012-8-6 22:30 编辑

辽宁采石场曾惊现神奇宝物

采石,作为一项古老的行业,直到今天,仍散发着恒久的魅力。如今被游人观瞻,已成沈阳清陵一景的石像生,采自今铁岭横道河子的采石场;为辽景宗与萧太后爱不释手的大辽国砚,取自本溪一带的采石场;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霸王龙头骨化石,则是朝阳喀左大城子镇采石场在一次挖掘中无意发现的。
一宫两陵石像生出自铁岭想儿山

   
铁岭横道河子满族乡地处长白山南麓余脉,因蒲河水横贯村境而取名横道河,这里有丰富的地下矿藏资源,硅石、石灰岩,玄武岩、花岗岩居多,其中玄武岩开发于明末清初,著名的沈阳一宫两陵所采用的石料大都取之于横道河的武家沟想儿山,武家沟村民的姓氏,大部分都姓,来自山西,武氏家族其祖先均为石匠,世代以凿石塑雕为生。

   
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沈阳一宫两陵(东陵、昭陵、故宫)内有很多雕工精湛的石像生。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翁仲,石像生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含有驱邪、镇墓的意味。

   
石像生所用石材十分讲究,要质地坚硬、纹理细密,尤其供帝王陵寝装饰之用的石像生更是石材中的上品。据说,营建盛京城、修坟筑陵的石料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钦定的,负责采办石料、工程设计的是大臣邓公池,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邓公池不久后获罪被斩,他留下的工程由侯振举接办。侯振举是山西洪洞县人,他亲自返回家乡招来当地有名的石匠武氏一家。长者名曰武鳌,他带着三个儿子踏上了漫长的闯关东之路。那年头兵荒马乱,还没到山海关,最小的儿子就走丢了,武鳌只好带着两个儿子来到想儿山脚下,这两个儿子,一个叫武登科,一个叫武豋(拼音:dēng )。

   
雕塑陵寝用的石像生难度很大,石像生一般高两米,长三米,山脚下的石头根本用不上,武氏父子登上山顶,冒着生命危险开凿质量好的玄武岩。

   
那时开山取石,用的不是炸药,全凭手中的钢钎,上百吨重的大石头只能在山上就地雕琢,父子三人带领一批学徒工匠,披星戴月,吃住在荒郊野岭,凿出的一块块石砖方方正正,如刀切一般,雕琢出来的石狮、石马等石像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那时的蒲河流域是一片荒郊,蒲草丛生,只有一条车辙宽的驿道,高低不平,曲曲折折延伸至盛京城外。当时,运送这些石塑材料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泥土驿道,一条是蒲河水路。小型石料由旱路驿道(现在的沈平路)运往,几十吨重的石像生只能等到冬季蒲河结冰时由冰滑车运送。

    1638
年,故宫,东陵基本竣工,努尔哈赤看着自己寝地威严雄伟的石像生十分高兴,第二天御驾想儿山,犒赏武氏家族。赐武氏家族为皇族镶黄旗,凡武氏生儿不当兵,不负徭役,世享其福,武氏家族于此繁衍生息,人烟渐稠,武家沟也因此而得名。武家沟村西北武氏祖陵上,有一座墓碑,详细记载了武氏的来历和武氏家族为沈阳一宫两陵所立的汗马功劳。

   
如今的武家沟村郊外仍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采石场,乘车顺着一条开挖多年的山道进山,但见运送石料的载重汽车川流不息,凿石机将大块石头凿成小块,再磨成石粉。采石场内的山体经多年开凿已呈切割式的剖面,废弃的碎石堆触目即是……这里便是一宫两陵中那些精美石像生的原产地。

大辽国砚取自本溪小黄柏峪

桥头镇位于本溪市东南部约十五公里处,此地盛产石材,尤以河东村小黄柏峪出产的石材以制砚闻名,这种石材是一种沉积岩,即水成岩,属上好砚材。《奉天通志》物产篇这样描绘它:青如碧玉,紫若沉檀。这种石料不仅外观美妙绝伦,而且质地细腻、坚硬,具有抗酸、耐碱、抗腐蚀、抗风化、防辐射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制砚石,用它制成的砚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

   
桥头镇的制砚石材按其色泽分成五类:第一类是紫色的紫云石;第二类是绿色的青云石;第三类最为常见,在紫色石中夹有厚度约为两至三毫米呈线状的绿色石,一般为三至四道线,故当地称其为线石;第四类是黄色,通体呈黄木纹状的木纹石;第五类是黄绿相间的木纹石,是纯黄色木纹石演变不彻底、不完全而形成黄绿交替色。另外,还有人利用山涧石制砚。

   
几十万年前,本溪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变迁时将一些藻类植物和泥沙埋于地下,经过几十万年的沉积挤压成板岩。含藻类植物的部分呈青色,故称青云石;含泥沙的部分呈紫色,故称紫云石;二者相间为线石,线石仅产于长白山余脉黄柏峪——辽宁本溪桥头镇的少数几处砚坑中。

   
辽砚因始产于辽代而得名。辽代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对中原文化十分重视,一次偶然的机会,北枢密院史兼北府宰相萧思温发现小黄柏峪村盛产石料,于是命人开采、雕刻,制成精美的砚台。进贡入宫后,辽景宗和萧太后都十分高兴,景宗挥笔在砚台上提了大辽国砚四字,辽砚自此得名。萧太后封辽砚为御砚,并派重兵把守小黄柏峪,严禁私人开采,每年都选上等石料,为王公贵族、皇子皇孙制作砚台。

   
清朝康熙年间,皇宫开始用吉林所产松花石和本溪桥头所产桥头石制砚。到乾隆朝时,吉林的松花石不易采得,故大量用桥头石代之。产于本溪市桥头镇小黄柏峪村的辽砚,以其独特的石材、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名扬天下,历史上曾一度跻身于中国名砚之列,流传着南为端砚、北为辽砚之说。

   
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笔架山采石场的地层中出产紫色页岩和蛋青色泥灰岩,俗称云石,云石是东北地区稀少石材,颜色呈浅绿色,山水画图案花纹,少量的紫云石更为珍奇少见,是高档次艺术品的主要原料,它因哺育了辽砚文化而深受文人墨客青睐。

   
大块云石加工制作的石球、石桌、石柱则更能显示出石头本身千变万化的纹理和温润色彩;而用云石的石板铺成的甬道,走在上面如踏云而行。

喀左采石场挖出世界最早霸王龙

    2009
9月,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霸王龙化石在辽宁省朝阳市境内喀左出土。科学家们经研究后认定,这种庞大的霸王龙生存于1.2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比北美等地已经发现的同类霸王龙要早5000多万年!

    2009
3月,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接到报告,有人在大城子镇小城子村的一处采石场发掘出古生物化石,并有部分散失。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研究员、姬书安研究员等人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他们发现,经地方有关部门保护并追回的古生物化石主要有:一块保存有1/3的恐龙头骨化石、2块不完整的肠骨、1块爪骨、2节椎骨等,另有一些出土化石毁坏严重,残骸已无法辨识。这块生物化石,牙齿大而锋利,是非常凶猛的大型食肉类恐龙,出土的肠骨外侧有一个竖的嵴,这是霸王龙的一个特征。从出土的头骨化石推断,这个霸王龙的体长在10米左右。

   
在喀左采石场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是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中首次被发现的霸王龙化石,对研究霸王龙的起源、迁徙和进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而今,采石场现在辽宁地界仍大量存在,且出产石料千差万别,如凤城的采石场是以出产花岗岩为主;抚顺采石场出售花岗岩毛石、碴石;地处桓仁的采石场储藏的松花石资源丰富;建平县的采石场新开发出一处中型类似石岛红、枫叶红的花岗岩矿
……
主任记者 张松辽宁喀左采石场挖出的霸王龙头骨化石。 (资料片)

延伸阅读

采石场里的神奇传说

   
国内外有一些采石场,因开凿时间年深日久且地貌独特,世人见之称奇,盛名之下便衍生出令人虚实难辨的神奇传说。广东的燕岭古采石场被传为是女娲补天地;希腊克利特岛的一家采石场的幽深地道,被传成是囚禁人身牛头怪的神秘迷宫
……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位于广东省石排镇燕窝村至田边村段,由于历代的开采,目前遗址延绵1.475公里的范围内均有人工开采痕迹,面积达25000平方米,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断崖、绝壁、石柱、奇峰峭峋;石窟、石桥、石窗,千姿百态。其中,以摩崖石刻十八房间补天石为主要景观。传说中的女娲补天石就在十八房间附近。所谓的房间,其实是古代石匠们向山冈纵深凿石形成的长方形石窟,类似建筑的房间,故名。从十八房间出发,拨开繁茂的枝杈叶藤,百米开外,就可以看到这根采石遗存的石柱:高约30米,上粗下细,陡立于石窟水面上,水体可与十八房间相通。巨石柱左边又有石壁和石柱,石柱之间由石壁和石桥连通,构成一幅石柱石墙石桥石窗的美妙图景。

   
当地居民介绍,补天石得名于女娲补天的传说,说法有两种。相传女娲在此炼石补天,炼成高12丈的红石36501块,补天用了36500块,为恩泽此地特赐一块,故名补天石,此为一说。另一说为,女娲补天的时候,采集五色石,其中红色石头便是在燕岭采集的,这附近还有一个补天台

   
20091019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希腊克利特岛一家采石场地下,发现了精心开凿的地道网络,怀疑是古希腊神话中囚禁人身牛头怪的神秘迷宫。这个地下洞穴网络位于克利特岛南部格尔蒂镇附近,由于传说的弥诺斯宫殿就位于距此地20英里外的克诺索斯,这个地下洞穴被认为就是人身牛头怪迷宫。

   
克诺索斯遗址是在一个世纪前被发掘的,被很多人视为传说中弥诺斯王的宫殿,弥诺斯王利用迷宫囚禁了妻子与一头牛产下的混血儿——人身牛头怪。而根据《独立报》的报道,学者们认为新发现的地道乃人身牛头怪迷宫的可信度更高。

   
这座采石场下的迷宫洞穴,由彼此相连长度接近3英里的地道构成,地道内一些区域被加宽,尽头建有房间。

张松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2-8-7 10:44: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飞 于 2012-8-7 10:45 编辑

一个神奇的故事,好似美丽的传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12-5 08:42:23 |只看该作者
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6 22:59 , Processed in 0.0095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