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7-2-26 04:47 编辑
附雅楼主
2017-02-25 15:52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精于书法,是当代书法巨匠。其书法大气磅礴、豪放酣畅、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充满激情又不失理性,用笔老辣,时紧时密,时快时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毛体”风格。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但他老人家也非常喜欢书法类书籍和字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毛主席关于书法的言论心得,希望能从中获益。
"字要写的好,就要起的早;字要写的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功,才能得心应手。"
毛主席“福”字 "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比如王羲之的书法,我就喜欢他的行笔流畅,看了使人舒服。我对草书开始感兴趣就是看了此人的帖产生的。他的草书有“十七帖”。记住了王羲之的行笔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又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郑板桥的每一个字,都有分量,掉在地上能砸出铿锵的声音。这就叫掷地有声啊!"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中国庙宇古色古香,也是书法胜地,许多古庙都有造诣很高的书法艺术,许多字真是妙笔生花,栩栩如生,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我们应该很好地研究和学习。" "王羲之当初跟卫夫人学书法,也学张芝的草书,能博采众长,也有他自己的风格,笔势流畅,秀丽多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主席当年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叫《宋襄公论》。国文教师谭咏春阅卷时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文章固然可取,又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故当时师生们誉他的文和字为同学中之“两绝”。
毛主席楷书欣赏
毛主席楷书欣赏 分享一则小故事,表明领袖对书法的热爱。
1959年以后,毛泽东对书法用功尤甚,好像是有意再征服另一座高峰似的。再说这黄炎培老先生,一辈子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生活极其朴素,唯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他视如命根,珍藏多年。当毛泽东知道了这一国宝后,也很想一睹为快,便向黄炎培借阅。真迹借来之后,借期一月。毛泽东爱不释手,工作一停下来便拿起真迹翻看研究,反复揣摩,时而拿起笔来对照练习,练到兴头上,连吃饭也忘了。但毛泽东没有忘记借期。然而,黄炎培更珍惜他的这本书法名帖。借出一个星期之后,他便不断打电话询问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归还。卫士婉转地报告主席说:“黄炎培那边又来电话了。”毛泽东很恼火地说:“怎么他也学会逼债了,不是讲好一个月吗?我给他数着呢。”卫士解释说:“他不是催要,是问问主席还看不看。”“我看,”毛泽东喝了口茶,拿起烟嘴继续说道,“到一个月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催讨,他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可是,黄炎培还惦记着他的艺术珍品,又来电话了,这次电话一直打到毛泽东那里,先是谈了些别的事情,最后又问起那本真迹。毛泽东说:“任之先生,一个月的气你也沉不住吗?”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黄炎培不够朋友够英雄。”一个月到了,毛泽东将王羲之的真迹用木板小心翼翼地夹好,交给卫士,并郑重嘱咐:“送还吧,零点前必须送到。”卫士说:“黄老说过,主席只要还在看,多看几天没关系。”毛泽东严肃地说:“送去吧,讲好一个月就是一个月,朋友交往要重信义。”由此可见毛泽东对王羲之真迹痴迷达到何等程度!尽管他十分喜爱王羲之的真迹,却没有让李世民“智赚《兰亭》”的故事重演。 ——搞自《毛泽东书法·从临摹到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