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昨日正午,顶着炎炎烈日,八十岁的张作梓老人还在义务铺路,维护社区门前的井盖防止开裂。 本组图片由记者王迪摄 维修完一处井盖,张作梓又推着车向下一个维修点出发。 一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驮着一袋水泥、半袋沙,几个瓶瓶罐罐装着水,再加上一个马扎、一个铁盆和一把小铲子,这就是80岁老人张作梓每天出门的行头。 破损的井盖、被轧坏的路面、塌陷的小坑都是老人细心寻找的马路隐患。 25年来,他用捡破烂换来的钱买水泥,自己下河挖沙子,他像城市的医生,用一双饱经风霜的手修补着沈阳的大街小巷。 记者探访 每天四点就忙活 不耽误大家出门 清晨四点,天刚蒙蒙亮,张作梓老人推着骑了十多年的三轮车,像往常一样出了门。“方芳园小区门口的井盖周围路面被轧碎了,再这样轧下去说不定哪天就得出事……”老人一边琢磨着,一边吃力地蹬着车来到方家栏路方芳园小区门口。 停稳车,放好安全锥,老人吃力地搬下车上的水泥和沙子,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将粗沙子淘成细沙,再和上水泥,老人熟练地用手中的铲子涂抹着小区门口被轧坏的井盖。“天天轧来轧去的,这井盖周围的路面都碎了,太危险了。 ” 抹完水泥,老人从三轮车上拿出一袋食盐,均匀地洒在水泥表层。老人说,水泥加了盐,再均匀地涂抹融在一起,路面就会坚硬无比,不容易轧坏,这是他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像这样的井盖,老人每天要修四五个,再加上填坑,每天一出来就要忙上五六个小时。 捡破烂换钱买水泥 为省钱下河挖沙子 从南塔到大东门,从长安路到万柳塘,从方明街到上木场,老人修过的井盖和路面不计其数。老人的足迹到哪里,哪里的路就会变得平坦顺畅。“年轻的时候能干,种地卖点庄稼换钱,经济宽裕点。 ” 如今,老人已经80岁了,老人和患病虚弱的老伴仅靠800元的低保金生活。“老伴身体不好,还得买药,经济不太宽裕了,买水泥的钱就少了。” 为了能继续买水泥修路,老人便利用空闲的时间上街捡破烂换钱。“一袋水泥24块钱,只够用四五天。 ”为了节省成本修更多的路,老人还亲自到河边、废弃工地挖沙子。“这袋子里的沙子都是我自己挖的,就是粗了点,得多淘几遍。 ”老人乐呵呵地说,“年纪大了,别的干不了,每天修几处井盖,填几个坑,咱沈阳的路就能顺畅点。 ” 市民称他是“沈城最美老人” 老人的行动感动了周围的人们。“老人的身影我再熟悉不过了,我们这一圈的井盖坏了他都修。”在方家栏附近上班的李女士说,“老人家太不容易了,这都坚持多少年了,十年前我就在上木场见过他在修路。 ”“每次出门看到新修补的路面,就知道老人又出来干活了。我跟老人聊过,他的初衷就是发挥余热,方便他人,这种精神太值得敬佩和学习了。”家住方家栏附近的小伙儿张智宏感动地说,“我觉得老人称得上是‘沈城最美老人’。 ” 家里最显眼的就是满墙的锦旗 说话间,老人已经修补好了两个井盖和一处被轧坏的路面。烈日下,老人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粗糙的双手挂满了水泥,可看着被抹平的路面,老人满意地笑了。 眼看要到午饭时间了,老人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给老伴做饭。记者跟随老人来到位于方家栏路的老人家中。一间并不宽敞也不豪华的小屋内,除了简单的几样家具,老人家里挂满了锦旗和感谢信。 看到记者惊诧的表情,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拥军爱民,无私奉献”“救命恩人,无私献血”……从老人帮助过的人寄来的感谢信中记者发现,原来,老人一直是个热心人。“那天,我到村西河坝找一个人,谁知一不小心跌进了河坝里。幸亏遇上了您这样的好人,您奋不顾身将我从水中救出,并送我回家,连口水没喝就走了……”“一九七六年,我妻子难产大出血,生命垂危。紧急关头,正在医院陪弟弟治病的您二话没说,说自己的血型与我妻子的血型相符,愿意为我妻子献血,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从受助人写给老人的感谢信中,感激和钦佩之情流露笔端。 面对面 每次修路都特高兴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记者:您从什么开始修路呢? 张作梓: 1987年吧。那时候有些地方还是土路,我眼看着这些路变成了沥青路。天天出来转悠,哪儿的路不平就修哪儿。一转眼,都二十五年了。 记者:为什么要那么早出来忙活呢? 张作梓:修路要赶早,赶着早高峰车辆多之前修,才不会耽误大家出门,也不会造成交通堵塞。早上四五点钟就从家里出发,等到行人和车辆多起来的时候,基本上已经修补好几处了。 记者:从家里那么多的锦旗看,除了修路,您还做过不少好事呢。 张作梓:没啥,就是该帮的时候帮了一把。 记者:做一件好事,能坚持二十五年,动力是什么呢? 张作梓:真的没啥,都是应该做的,都是小事。其实我也有收获啊,天天在马路上逛,就当锻炼身体了。修路已经成为我最大的爱好啦! 记者:修路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一个人吗?有人帮您吗? 张作梓:上次有个姓王的年轻人,开着车看见我修路,下车就给我200块钱,说让我买水泥。还有个女士,给我100块钱让我买点吃的,我都用来买水泥了。 记者:您今年八十岁了,什么时候停下来享享清福呢? 张作梓: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支持我,鼓励我,我要修到修不动为止。 记者 刘晓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5 01:46 , Processed in 0.00810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