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经典动画片,都来自上海美影厂,总有一部属于你的童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22:36: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4-18 23:47
      

一部作品能看一辈子

  3分钟带你回顾上海美影厂60年
六十年前的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到今年正好60周岁。看到这个生日提醒时,我一下子想去听刘昊霖的《儿时》,这首歌的词是唐映枫写的,从头到尾满满当当的画面,每一个都是充满了绚烂色彩和丰富背景音。“铁道旁赤脚追晚霞,玻璃珠贴盒英雄卡”,“我们就一天天长大,甜梦中大白兔粘牙”,这样的童年里,还伴随着那些永远的动画电影电视剧,小时候看和长大后看都有各自不同的体会,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今日编辑李不苦

1、

上一次和对门的孩子扮演黑猫警长,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上一次看到片头闪亮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更记不得是何年何月。
美影厂60周岁了,我遭遇了网络上对它突如其来的怀念。过去多少年,鲜有人提了,以致那块金字招牌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若说起《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舒克和贝塔》,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

上海美影厂《大闹天宫》

我对美影厂最深刻的记忆是《雪孩子》。约莫3岁时候,我坐在大屋里看电视,电影频道正好放到这片子。一只小兔子堆了个雪孩子,它们像朋友一样一起玩耍。可就在突然之间,小兔子的房子起火了。
雪孩子冲进火里,当它抱着昏迷的小兔子化成一滩水的时候,我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掉,鼻涕也止不住地流。爷爷从厨房里走过来叫我吃饭,看我这样子吓了一跳。
我吸着鼻子对他说,雪孩子化了。
那时候要接受这个结局,真的太难了。在一个孩子眼里,它们之前明明一起玩儿得那么开心,怎么能转眼就化了呢。爷爷说,你看雪孩子后来又从水里飞到天上去了,它又活过来了。
可是对我来讲不一样,雪孩子再也没有了,它化了就是化了。
  

《雪孩子》里雪人为了在大火中救出兔子而化成水,叫人落泪

后来又长大了一点,妈妈带我到电影院看《宝莲灯》。印象中,那是我在影院看过的第一部动画电影,感觉无比新鲜。当年梁天为片中的假道士配音,还有片尾的《爱就一个字》,都太过经典,以致我此刻回想起来,还是那句“我带着个小猴儿走一走”和张信哲温柔多情的声音,交织着萦绕在脑海。
片子看过一遍之后,在我心里久久没能散去。《宝莲灯》里有很多我从没接触过的新概念,这让我对世界、对人产生了不少问题。
比如,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结果被二郎神压在山下很多年。我似乎隐隐知道爱情是个什么东西,便总忍不住去想,他们这么多年不见,不会很想对方吗?
还有,沉香从一出世就没了妈妈,为什么劈开山见到妈妈的时候,感情还能这么亲热呢?

美影厂动画片《宝莲灯》剧照

我没完没了地缠着大人追问这些问题,当他们发现“等你长大了就会懂”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就把《宝莲灯》的插图版故事书甩给我,让我自己去一边研究。
那本书后来被我翻烂了,能吸引我反复读那么多遍的故事,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有了。

2、

或许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样东西什么时候兴起了,所有人都记得;可它是哪一天黯然失色的,谁也没来得及察觉。
美影厂在我们的生活里默默退场了,我7岁后的童年被日本动漫和迪士尼迅速攻占。但幸运的是,到了初中的语文课上,我又重新见到了它。
初二作文课,老师给我们放了美影厂在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电影《山水情》。

水墨动画《山水情》

病倒的老琴师被渔家少年搭救,于是向少年传授琴艺,待到病愈时,他将古琴送给少年,转身离去。高山之上,少年弹起琴师教他的《山水情》,思念之音不绝于耳。
20分钟的片子,只有琴声,没一句对白。老师让我们补充留白的部分,用想象力把它改写成一个丰满的、完整的故事。
为了这作文,我把《山水情》看了一遍又一遍。初看只觉得水墨画面美轮美奂,故事仿佛太过单薄。可当我问自己该补充些什么,才发现这朴素的留白中有千言万语。
山水间以琴会友,人世间情缘如水墨般缥缈寡淡,不可强求。我要走了,把琴递到你手中,知音之意不必再说;你已远去,我只以一曲怀念你,不需要更激烈的情感了,这是何等的隽永。中国古典意味的惜别、面对聚散离合的淡然,多少意蕴都在其中了。
  

《山水情》剧照

这部片子被誉为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动画彻底商业化之前,最后的一部艺术精品。
沿着它,我开始回想,美影厂曾经奉献给我们的那么多故事,是不是都被我低估了。
长大后再看《哪吒闹海》,看到的是一个悲情的英雄。这个少年在一片混沌的天地间自刎,带来多少震撼,远不仅仅是5岁时触发的一点伤心。再回头看看《三毛流浪记》,它哪里只是个小男孩的城市历险记。底层人如何存活,社会众生何种面相,它的刻画比很多拍给成年人的电影更深刻。
从前把美影厂举到一种高度,以为它靠的是做好美术片的精湛工艺。多少年后才渐渐察觉,那些作品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在于它们讲述了一个个值得品味一生的好故事。
  

《哪吒闹海》剧照

3、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重新在网上搜索观看《雪孩子》,可是比片子更打动我的,反倒是那些弹幕。
一上来有人发了句:居然真的有人啊。接着大家开始一个个主动报道了。这些屏幕后的成年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一秒回到了他们的童年时代。
“我今天一年级了。”
“我三年级了,各位好。”
“大家注意了,这个雪孩子是咱们一年级课本上的那一个。”
我已经长大了,这一次看到雪孩子化了没再哭鼻子。可我依然觉得感动,这感动似乎也并不仅仅来自于怀旧。
  
长大以后,我很多年不怎么看动画了。每次见到还在上小学的弟弟,问他喜欢什么动画,他张口喜羊羊,闭口熊出没。我勉强陪他看了几次,怎么也无法投入到剧情中去。
曾经的美影厂,出一部作品就能看一辈子。小时候看,能唤起一个孩子最纯真美好的情感共鸣,能启发出探索世界人生的太多思考;长大了再看,能看出它厚重的文化内涵,能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同一个故事有新的体会。
  

美影厂出品的《葫芦兄弟》

今天的中国动画,不再把动画当作一门全龄化的艺术,而仅仅是哄孩子的工具。哪怕是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如今面对的这一切也太过于粗浅,太过于敷衍了。
在美影厂60年的生日里,那个问题又重新浮现在很多人的脑海:它为什么衰落了,它还能不能再回来?
体制、市场、资金、技术…造成它黯淡的因素太多了,退出历史舞台,或许真的是它避无可避的命运。但纵然厂子的辉煌不复昨天,有一点却没有半分借口可找:低幼化的东西太好做了,靠着周边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做好内容的用心,在任何一个时代里都不该流失掉。
仰望美影厂,很多人急于总结,那个时代里有计划经济,有人才聚集,那个时代的工艺,即使日本也要远渡来学习。
可我只是不想忘记,那个时代里还有讲好一个故事的匠心。

这些经典动画片

都来自上海美影厂

总有一部属于你的童年

1955年《神笔马良》

1959年 《渔童》

1960年《小蝌蚪找妈妈》

1962年《没头脑和不高兴》

1964年《半夜鸡叫》

1980年 《三个和尚》

1981年《九色鹿》

1982年 《猴子捞月》

1982年 《狼来了》

1987年 《黑猫警长》

1988年 《阿凡提的故事》

1989年《舒克和贝塔》

2004年 《大耳朵图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21:52 , Processed in 0.00862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