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高宗罕见存世书法真迹,吴湖帆看后感慨:真惊人心魄之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04:48: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5-15 22:24  
“绍”者,“继”也。
绍祚中兴,寓意着继续的兴盛——这是南下后宋高宗的愿望。
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迁都临安,改年号为绍兴,誓要重振宋室。
承袭宋代皇室一直以来对翰墨文艺的重视,成为重压形势之下夺回正统文化话语权重要的一部分。彼时,南宋帝王及皇室成员本身,就是居领导地位的书家。
遗憾的是,短短一百五十三年南宋朝,流传下来的帝王书迹,也不过数十件。如若将其中政令、诏书以及院画书题剔除在外,更是少之又少,且多已入藏北京、台北故宫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高宗算是其中最多的,流传的独立书迹也不足十件。
流散在民间的,更是凤毛麟角。
《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是其一——单件南宋帝王书迹已足够稀罕,更何况,这一卷集合了四件南宋早中期数位皇帝的书法作品。
如卷后题跋中,曾经收藏它的主人程琦所写,千百年来,未遭损毁,“异数”也。
也难怪鉴藏家吴湖帆过眼后,不禁感叹:“真惊人心魄之品。”

吴湖帆给表兄陈子清的信里这样说:“近见云林、叔明二轴(长皆三尺左右,阔一尺左右),实令人醉心,惜为经济关系,徒增怅惘。叶遐翁又带来宋高宗、孝宗、光宗三帝书扇,真惊人心魄之品。此皆弟之眼福。”
叶遐翁即叶恭绰,近代书画鉴定家。他拿来的“宋高宗、孝宗、光宗三帝书扇”,便是我们今日所见《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
说它“惊人心魄”,一点不过分——
集合南宋诸帝所书团扇和斗方四幅,分别题为宋高宗《御笔草书七绝》、宋孝宗《御笔楷书七绝》、宋光宗《御笔行楷书联句》、宋宁宗《御笔行书联句》,且每幅均有清代学者翁方纲对题。卷首王福庵题:“奎章睿藻”。卷尾叶恭绰、程琦题跋。潘延龄、程琦递藏,尝刻入潘氏《海山仙馆法帖》,上世纪七十年代为日本藤井有邻馆收藏。跨越了近九百年。
刚结束的“敏行与迪哲——宋元书画私藏特展”上,《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就在展出之列,你一定有印象。
追溯到五年前的亚洲艺术周,这也曾是最贵的一件拍品。
不久之后,它又将重新登上拍场。如果之前错过了它在龙美术馆的公开亮相,六月中旬再去中国嘉德春拍预展中与它照面;5月18日,它还将在杭州停留一日。




程琦在卷后题跋中称其为“稀世之宝”,果真如他所言?
来细细看这件《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
盛放卷本的外盒,名字下刻有两行小字:无上至宝希世奇珍,潘氏海山仙馆秘笈。
这里的潘氏,是清末广东文化界的名人潘仕成,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从道光九年开始至同治五年(1866),用了整整三十七年,刻成了书法史上著名的《海山仙馆法帖》。
《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也曾被刻入《海山仙馆法帖》。


《海山仙馆藏真》拓本

打开卷本,经过王福庵所题引首“奎章睿藻”,是四件南宋帝王御笔,三件团扇,一件方斗。
像这样的团扇与册页形式,因北宋末年宋徽宗的倡导成为流行样式,目前最有名也是存世最早的书法扇面,就是宋徽宗的《草书团扇》。如此,直接令团扇与册页两种形制在南宋延续流行,宋高宗也极力倡导团扇书法。
三件扇面书法的题跋中,翁方纲都提到它们是“南宋画院写生团扇对题幅”。这是南宋最常见的双面团扇对幅作品,一面为画,一面为书法题写的诗句。当然,这几件御书扇面的另一半已无线索。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曾总结南宋画院作品上帝王书写诗句的两种情况:“一是录自唐代和北宋的诗句,和带有模仿性的新诗新句,或者整个用语来自唐人或将唐人的联句改易数字,嵌入宋诗里。”
《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中第一幅就是题为宋高宗《御笔草书七绝》的纨扇。写的是北宋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醾菊》:
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醾白玉花。
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


明代中期,无锡安国曾收藏了这一扇页。在鉴藏史上,安国是“巨眼”级别人物,富可敌国,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古玩及书画珍品,所藏宋元名迹更是多且精。
翁方纲在对题中写道,汪砢玉曾在《珊瑚网》中说:“刘松年着色团扇,宋高宗对题,有‘明安国玩’四字印。”恰与之对应。
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在《古书画伪讹考辩》中这样评价此幅:“所见高宗存世作品十件真迹之一。”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宋高宗《草书天山七绝扇》,便是高宗退位后的晚年书迹。
自幼受徽宗影响的高宗同样热爱书法,也继承了父亲的天赋,被认为“创立了一种新的南宋王朝书风”。
退居德寿宫的这段时间,高宗在书法创作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像这样誊写诗词的团扇作品是最多见的,书风也渐趋成熟。
“历代帝王中,纯粹因书法而得后世认可的恐怕也只有赵构一人。”学者方爱龙在《南宋书法史》中这样评价高宗。

宋高宗自己并无子嗣,退位时选择了养子赵昚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关于孝宗的书风,《书史会要》中仅六字:“有家庭法度。”字如其人,孝宗本人性格沉稳、自律,一如他笔下的字。
长卷第二幅是题签为“宋孝宗御笔楷书七绝”的扇面,猜测为孝宗的自作诗,与道教相关:
只因青帝苦多情,偏向仙曹系姓名。
王母赐伊丹一粒,花中独自得长生。

当年,高宗将自己临写的《兰亭序》分别赐给孝宗和吴皇后的养子,要求他们“依次临五百本”。孝宗恭恭敬敬地抄写了七百遍,呈给父皇,另一位则推脱自己没空抄录搪塞了过去。这让高宗内心对继位人选也有了答案。
最终,孝宗自律的性格,也使其成为那个短暂王朝中相对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高宗亲自教诲之下,孝宗的书法在南宋诸帝中称得上甚佳,同时也导致了孝宗和高宗的字不易区分。目前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孝宗书《行楷书七言绝句纨扇》和《池上疏烟七言联句纨扇》,波士顿美术馆藏有《平生睡足七言联句纨扇》。

第三幅题为“宋光宗御笔行楷书联句”的纨扇,叶恭绰认为是整卷中最精彩的一件。纨扇上书:
蓼岸飞寒蝶,汀沙戏水禽。
这件特别之处在于,两行之间还有“御书”二字印。翁方纲认为这件与孝宗那件一样,也是南宋画院写生团扇的对题幅,并认为出自光宗之手。


叶恭绰则在卷后题跋中写下自己的意见,他以两件同为南宋帝御笔作为佐证,认为第三幅“非光宗笔也”,应是宁宗所书。一件是《行楷书浅沙五言联句》,曾出现于香港嘉德2013年秋拍;另一件是何冠五田溪书屋旧藏《行楷书潮声五言联句纨扇》,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不过,这两件目前学界公认为宋理宗的手笔。上世纪八十年代,徐邦达先生也在《南宋帝后题画书与院画》中认为,《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中的第三幅、第四幅都应归为理宗的书迹。

叶恭绰题跋

卷上第四幅方斗旧题签为“宋宁宗御笔行书联句”,来自北宋诗人陈师道的《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
此幅左上角有“御书之宝”,右边则有“乙卯”二字葫芦印。翁方纲在这一幅后的题跋写得最为详细。据他考证,“南宋惟高、孝、宁、理四帝有‘乙卯’”,而根据“御书之宝”、“乙卯”两方印章印泥色泽之区别加以考证,认定“此幅为宋宁宗之笔无疑也”。


除了第一幅高宗御笔为无锡安国曾藏,整卷还先后为晚清广东藏家伍元蕙、潘延龄以及近代旅日藏家程琦所收藏。
程琦是在此卷递藏中的关键人物之一——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安徽歙县人,1911年生人。编写有《萱晖堂书画录》二卷,书法一卷,画一卷。
早年留学日本的程琦,因为父亲程秉泉就是大古玩商,自少时就结识了广阔的人脉,尤其是与清末大收藏家裴景福,两家来往甚密切。新中国成立后,程琦便移居日本开古玩店。
他眼光独到,收藏极富,水准也高。据说,当年国际拍卖市场上,数他和王季迁是最为瞩目的华人收藏家。
《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的卷尾题跋中,除了1936年秋日叶恭绰留下的题跋外,还有程琦写于1996年中秋节的长跋。
程琦对此卷的挚爱,流露在跋文字里行间,称这几幅墨迹“恢恢乎帝王之度”、“精采照人”,为“稀世之宝”。

程琦题跋

受宋徽宗影响,南宋皇室整体都保持了相当高艺术学养,延续着对书法的热情。从高宗,到孝宗、光宗、宁总、李宗,甚至吴皇后、杨皇后都擅书,可谓空前绝后。
书学著作自南宋也更为完备,对各帝书风、水平均有记录。陶宗仪《书史会要》中记载:
·孝宗,讳昚,太祖宗派秀王之子……书有家庭法度。
·光宗,讳惇,孝宗第五子。亦能书
·宁宗,讳扩,光宗长子……书学高宗。
·理宗,讳昀,宁宗侄……其书亦从高宗家法中来。
……
这些简短的记载,与书迹实物便有了观照。
再将目光投至八百余年前,会更觉感慨,王室书风如此之盛的景象之下,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又是怎样风雨飘摇的状态。
帝王对文化艺术的倡导与复兴,并未能力挽整个王朝衰败的狂澜。
如今,南宋皇宫早已毁于一场大火,昔日繁华付之一炬。连曾经德寿宫的“小西湖”也早已无人知晓,深埋于地表五米之下。
唯有如此难得的帝王墨迹传世,还可作为那个短暂如梦的王朝,曾存在过的历史印记。
5月18日,这件与杭州渊源颇深的《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将重回故里,在杭州停留一天。
中国嘉德将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婕所带领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古代书画传习研究所一起,在南山书屋举办“武林文脉——嘉艺赏析会”。
届时,除了《南宋四朝宸翰集锦卷》,黄宾虹《黄山汤口》轴、潘天寿《耕罢》轴、赵之谦《异鱼图》卷四件书画名迹将一同亮相,进行鉴赏与研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0:51 , Processed in 0.00786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