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一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北京卫视 2017-06-01 17:1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 05:3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存放于韶山毛泽东遗物馆里的两副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这两副老花眼镜,一副没有左眼镜腿,一副没有右眼镜腿。可以肯定地说,任何眼镜店都绝不会有这种眼镜出售。只有一条腿的眼镜架在鼻梁上,姑且不论是否符合对称美的审美原则,单是架不架得稳,就很成问题。但毛泽东偏偏需要两副这样的眼镜。
在生命最后一段时间,他对这两副眼镜的依赖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原来毛泽东,需要单腿眼镜,不仅与他晚年的视力减弱有关,还跟晚年喜欢卧床阅读的习惯有关。

当然最根本的是,与他酷爱读书有关。他曾经这样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对毛主席来说,读书是他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他一生。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生当中几乎没离开过读书。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也没间断过。甚至在长征路上,在马背上,他都读书。
1938年8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就曾经这样说过:“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你死了,你还是没有学完,而由你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再学下去,活到老,学到老。”

毛泽东不仅这样倡导,而且身体力行。
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说:“毛主席家里全是书,包括主席的卧室、床上、餐桌桌上、茶几上,还有书房里面,过道里面,厕所里面都有书。但门类比较齐全,更别说马列著作了,还有各种藏书,各种工具书,还有文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对个人来说门类相当齐全了,差不多像图书馆一样。”

这张照片是由画家魏楚予创作的油画,名为《求索》。画作上的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半躺在床上读书。简朴的桌凳、书架,还有那堆得高高的、几乎占据了半张床的书,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读书工作的场景。毛泽东对读书的那份热爱,从这幅油画里就可见一斑。
宽大的书架,丰富的藏书,毛泽东拥有的读书条件,看上去似乎足以令一般人为之羡慕。但人们所不了解的是,看上去条件优越的毛泽东,偏偏在读书这件事上,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轻而易举。甚至为了多读点书,他几乎不得不跟人捉了一辈子秘藏。
第一个捉迷藏的对象,是他那位严厉的父亲。
毛泽东的孙子毛新宇说:“我太爷爷不让他读书,一个就是说,我太爷爷嫌他浪费油,晚上读书耗油,所以就不让他读书,说家里的油耗不起啊。那么我爷爷就得想办法。”
一面是求知若渴的少年心灵,一面是节俭到舍不得灯油的严厉父亲。为了读书,少年毛泽东不得不跟父亲捉起了迷藏。1936年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时,毛泽东曾这样回忆他与父亲捉迷藏的招数:“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里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一百年前的许多个夜晚,宁静的韶山冲里,就是这张床上的蓝布印花被单,被那个酷爱读书的少年遮在这扇窗户上,保护着那颗在书本里,如饥似渴的心灵。
毛新宇说:“太爷爷让他读四书五经,我爷爷从小爱看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时候私塾先生都头疼。说这都是朝廷政府不让读的,都是反叛书。”
举行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的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后的毛泽东,仍离不开书,想方设法地找书看,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可以从地主家弄来书。贺子珍给毛泽东做了大口袋,专门给他装书,斗地主分东西,他首先问有没有书,当然还有报纸,因为从报纸可以了解到敌人的消息。他就是要广泛地收集材料,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毛泽东那时候是嗜书如命。对书有特别的感情。
不仅如此,战争岁月里,毛泽东还喜欢保管和收藏他所读过的每一本书。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捉迷藏游戏,顶多换来父亲一顿打骂的话,那么,战争岁月中,为了读书,而与另一个对手继续地捉迷藏,风险就大不相同了。因为这次的对手,换成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健儒说:“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的时候,主席带了那么多的书,很不方便,因为敌人的追兵跟得很近,枪声都能听见了,所以再带着的话,就会影响行军的速度。因为舍不得自己的书,一生不爱求人的毛泽东,也只得求人帮忙了。所以他就找到一个家在绥德的战士,主席说:‘我有几箱书,现在带着不方便,能不能先寄存在你们家里,会不会给你们家里带来什么连累?’战士说没问题。”

追兵的枪声之中,所有人都焦急万分,担心着毛泽东的安全。毛泽东同样一路眉头深锁,担心的,都是他的书。
张健儒说:“到第二天,这个战士又赶上了部队,他报告主席说,这个书我们家已经藏好了,是一个小口的土窑。不要说国民党了,土匪也找不到,请你放心,所以主席露出了笑容,连声说谢谢,谢谢你。”
随着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响起,毛泽东总算不用再为读书,跟敌人提心吊胆捉迷藏了,书堂而皇之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主席外出不管时间长短,都要带一大堆书,包括鲁迅的书、《二十四史》、《汉书》、《史记》、英文字典,还有《辞海》《辞源》长年累月走到哪跟到哪。
然而,随心所欲读书的畅快,并没有延续多久。似乎是为了考验毛泽东读书的毅力,新的困难摆在了这个爱书人的面前。这回的对手连毛泽东也难以战胜,那就是他自己每况愈下的健康。首当其冲的,是读书离不开的视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的视力已经开始下降。就连戴上眼镜,也很难看清楚书上的小字。
这段时间主要是用放大镜。

随着视力的继续下降,到了七十年代,即使用放大镜阅读,毛泽东也越来越感到吃力了。
逄先知说:“党的高级干部读三十本马列经典著作,他特别嘱咐要印大字本。”
从眼镜到放大镜,再到专门印刷的大字本书,毛泽东用他一惯的执拗,与视力与健康较着劲。
读书要占领工作以外的全部时间”,这是毛泽东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忘了睡觉,忘了吃饭。工作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个读书人这样向疾病宣着战。直到他真的不能再读书。

1974年毛泽东患了白内障几乎失明,直到1975年8月做完手术,将近600天里,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好在白内障手术得已成功。重新回到有光世界的毛泽东,又戴上了他的单腿眼镜。似乎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他看书的劲头更大了。
但是老迈的身体已然不允许他再长时间手不释卷。身边的医护人员,也不能再允许他,继续无视自己的健康。

唐由之说:“做好手术是不能看书的,他72小时里面看书我都是不同意的。凡是古书或者细小的字的书,我不让他看,时间上我也控制。”
这样的规定,对于这个离不开书的人来说,无疑近乎苛刻。八十高龄的毛泽东伤心落泪了。因为人们不让他尽情读书。
1976年,毛泽东在病危之时,他还在使用这两副单腿眼镜,为了看书,毛泽东又和医生们捉起了迷藏。
吴连登说:“病情非常重,就是离不开氧气,离不开鼻饲,到那个时候都还在看书。”
1956年7月9日毛泽东高度昏迷,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他又向卫士周福明示意要看书看报。
周福明说:“他说话我听了半天我也没听清楚。他床头有纸有笔,他就画一道两道,画了个三。然后用铅笔,戳了几下床头,我就问主席你是不是要看三木武夫的材料?他点头了。”

三木武夫是当时日本自民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正在参加日本大选,病危的毛泽东仍关注着他的情况,或者说关心着国际政治时局。而此时此刻,平素严厉的工作人员,也终于不忍再阻拦他这唯一的兴趣。他们尽量读给他听,一边朗读一边潸然泪下。1976年9月8日,毛泽东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是根据医疗组护理记录,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仍达11次之多,时间共两小时50分钟。也就是说这一天他平均每两小时看书一次,每次看书约15分钟。
毛新宇说:“我爷爷读的最后一本书叫《容斋随笔》。《容斋随笔》也是跟《资治通鉴》一样,是讲治国平天下的,他吸取古代古人的那种政治治国智慧,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我的体会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
这天下午4时37分,经医生抢救,毛泽东再次挣开了眼睛,他再次要求看文件,在心律失齐,危在旦夕的情况,阅读长达30分钟。这是这个一生酷爱读书的人,最后一次阅读。
八个小时后,毛泽东永远合上了双眼。他再也用不上这两副特殊的单腿眼镜,再也不用为了读书跟人捉迷藏了。

天国若有书,想必他还会满室书香芬芳吧。
毛泽东生前藏书逾10万册。他拥有北京图书馆的第一号借书证,据不完全统计,仅1949年到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图书馆等单位借阅图书2000余种,5000余册,除北京图书馆外,湖北、长沙、上海等地的图书馆里,都留有毛泽东借书的记载,他曾通读过共3200卷,约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一书,他曾通读17遍。毛泽东毕生读过多少书,至今无人能完全统计出来。

《档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6-2 06:46:29 |只看该作者
钟灵五岳韶峰聚,毓秀三江湘水收。
大任天垂昭伟世,喷薄红日映神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6-2 12:30:08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2:34 , Processed in 0.0084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