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9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代宗师”傅抱石的熠熠之光! 艺道中国 2017-06-06 16:37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15:2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有着“一代宗师”之誉的中国书画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其成就和艺术地位已被世人公认,他独创的“抱石皴”在中国画艺坛绽出了绚丽多彩的奇艳。
傅老绘画从研究古人、研究画史开始,师法上古,兼收并蓄,而又化为己有,自出机杼。他长期攻研山水、人物画,亦擅金石书法,不论是山水还是人物都达到了艺术上的最高境界。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他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傅抱石 青年)

(傅抱石 中年)
理论家宋振庭先生生前曾对抱石先生作过评论,他是个大学者、大诗人、学者的科学冷静,诗人的丰富感情,画师的高超笔墨功夫,三者结合构成傅抱石这个天才,我们欣赏傅抱石的艺术作品,总是被它的深邃意境所吸引,被它的艺术境界所感染。

江山如此多娇 横幅 纸本设色 1959年7—9月人民大会堂藏
傅抱石曾说:“美术是民族文化最大的表白。若是这句话没有错误,我们闭目想一想,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东西,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美术史上的这张白纸,我们要不要去写满它?这许多疑问,为中国美术,为中国文化,换句话,即是为民族,岂容轻轻放过!”

登庐山诗意 镜片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傅先生的作品真正做到“诗情”与“画意”的巧妙结合,纵观历史,能完美达到此境界的前有唐代王维,后有清代石涛,当代首推的应是傅抱石了。

虎踞龙盘今胜昔 1946年作
傅抱石先生的作品,每幅都充满了诗意。他一生对中国文学中诗词研究极勤,领会极深,学识极为渊傅。他从大量诗词佳作中吸取丰富营养。山水画以诗情动人,人物画以诗意传神。他巧妙地把诗词所追求的美与绘画艺术所追求的美结合在一起,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涵,加强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芙蓉国里尽朝晖
可以说,傅抱石是近百年来,中国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因为他对中国画进行了改革创新。中国画讲了几千年的“中锋用笔”,就是画画的时候毛笔的笔锋要集中,不能散,而傅抱石则把毛笔的笔锋打散画画,非常有特点。虽然“散锋笔法”宋代就有,但以前像他运用得这么好的还没有。

抢渡大渡河 1951年秋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的画中,还借鉴了西方美术中的水彩画,从很多傅抱石的画中,可以看到西画常用的焦点透视,而不是散点透视。

井冈山 纸本设色 1964年1月南京博物院藏
1963年10月,傅抱石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视察江西,11月抵达井冈山地区写生,返回南京后创作了数幅井冈山题材的作品。此幅《井冈山》就是其中之一。此图采用侧势构图,山势陡峭,峰险谷深,山顶平缓,云罩雾绕,近景则杉树密林参差有致,再现了井冈山的地貌特征。此图俨然脱尽旧式山水的画法和格式,无论构图、画山、画树,都从自然中来。

塔景钟声 镜心 1960年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是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1960年9月,为了走出当时沉闷的国画困境,傅抱石率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进行旅行写生。这是一段二万三千里的旅程,傅抱石在写生过程中将历代山水皴法与地质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不断尝试新的笔法,画风更加自由奔放,笔墨更加潇洒雄健。此图集写实的场景与富有想象力的笔墨与一体,预示着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其山水画面貌将为之一变。

韶山诗意图
傅抱石先生的山水画成就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写生方法的介入,直取生动的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二是独特的绘画语言,开创了抱石皴等一系列独特的绘画语言。

雨花台颂 1960年作
傅抱石的《雨花台颂》,作于一九六零年三月,当年创作当年发表,该作品七十平尺,迄今为止是我们所见到的傅抱石独立创作最大幅的作品,气势恢弘,博大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作品通过远中近景的描绘,用焦点透视处理的手法,突出了雨花台的主题,通过点缀于画面的桃花、人物、工厂的烟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时代活力的画卷,是傅抱石晚期山水画中最为典型最为完美的一幅作品。

万松山馆图1941年作
傅抱石时居重庆金刚坡,正是其艺术创作进入成熟时期。图中远山使用淡花青渲染轮廓。中部群山则采用散锋勾勒法,粗中见细,肆意挥洒,已经开始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并配合色彩的浓淡变化,表示山体的层次,从中可以窥见傅抱石从散锋笔法向抱石皴初步演变的痕迹。近处松树、柏树的处理手法仍保留了石涛树法的痕迹。

飞瀑听泉图
从作品落款可以看出这是傅抱石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的作品,那个时期,傅抱石已在尝试放弃线而直接以面的方式去表现自然,并且开始尝试用散锋皴法。此图以写意为主,挥洒顷就,惟点景人物,线条精炼准确,疾速运笔中显其动势,简洁无冗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却不流草率。

重山叠嶂图 1945年作

幽谷鸣泉图 1945年作
此图采用高远式结构,近景和中景的层次被模糊化,使远景的山峦逼近眼前,呈现出高大险峻、峭拔欲倾的山势特征,山体轮廓及树木松石以破笔散锋快速写成,极尽毛笔之所能,从笔尖到笔根,勾厾皴染,粗头乱服,有佛家“破除名相”之豁达。用墨则酣畅淋漓,营造出湿气氤氲的效果。近景施以大片浓墨,衬托出溪水之清和亭中高士之幽,简淡,示意而已。

太白诗意图 1945年作
傅氏好写诗意画。本幅诗意画章法大胆而奇特,两株重墨画成的大树几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画面,大树下面有条蜿蜒曲折的小溪,一高士及一抱出画的童子沿溪而行。远处有崇山峻岑,应是溪流之源头。画面满而黑,而在“满”与“黑”之中却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由于画家精心画出了“透气处”,使画面不闷不塞。

碧海群帆
本画大江的S型走势的对角线纵贯构图显得更为悠深宏阔,同时相应的山势就显得更加连绵纵横,乱帆争卷的力度就显得更为激荡;在隔岸的桃花、树竹、野寺的配景上描绘更为细致,层次更为丰富,意境更为深远,特别是几颗大树的树干墨色沉著有力,增加了作品的壮魄之气;江水山体的处理上,“抱石皴”用得更加繁细,江水的流动显得更为汹涌澎湃,山体在夕阳的映照下更为浑厚深沉。
而在昨日,保利国际拍卖17春拍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中,傅抱石先生的作品更是无一流拍!

茅山雄姿 以1.87亿元成交

山鬼 以6382.5万元成交

天女散花 以2990万元成交

仿石图 以1610万元成交

湘夫人 以1380万元成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6-10 22:11:15 |只看该作者
懂生活,是一种艺术,懂书画,是一种艺术 的生活。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8:38 , Processed in 0.00859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