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再握杀手锏,攻克世界颠覆规则军备技术,美日担忧自身优势丧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03:52: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装备分析                        
2017-06-25 19:10

  
潜艇隐藏能力和反潜能力一直是美日两国的天下,长久以来,美日都以世界反潜能力前两位自居。不可否认美日潜艇确实具备强大的隐藏能力,并且美日安装新型数据链的反潜系统,确实具备强大反潜能力。不过中国的潜艇静音和反潜能力也在大幅提高,近日中国就攻克了一项世界最强反潜技术,美日心理阴影面积大增。
自从潜艇诞生开始,其作战原则是一个海洋中的刺客与杀手,从不进行正面交手,遇强避让,专找对方软肋处,毫无防备时下手,如此一来,对于潜艇的要求自然以隐蔽为第一要务。

《南华早报》网站报道,中国科学家称在磁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为寻找隐藏的金属物体——从矿物质到潜艇——的过程,带来前所未有的准确性。这款技术的关键在其强大的精确定位能力和较强的通用性。专家指出,这种技术能够通过空中运行装置精确定位地下矿体磁异常,从而确定矿藏位置,其精度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更加令人振奋的是,该技术可以较为便利的安装在民用或军用飞机上,不仅可以进行资源探测、工程考古,还可以进行反潜。

颠覆性技术是应用于国防和军事领域,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效应的技术,主要指能够从根本上快速改变军事力量平衡,使对手失去作战能力,从而形成非常规或非对称作战优势的技术或技术群。而这项技术则被世界公认为颠覆性技术。

科技点亮世界,强大的国防是中国的脊梁,为科技工作者点赞,加油! 反潜一直是我国最要命的短板,美帝核潜艇攻击力太强,不能早发现,是最大危害,如今发现关键技术,如果成功应用到反潜装备上,将大大提升中国反潜能力,这对美日绝对不是好消息。
张志教授指出,这项技术可以用来探测陆地上的矿物,并且也可以在海洋中追踪到潜艇。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雷冲博士表示,中国的设备与传统设计相比至少有两个不同之处。第一个是该设备使用了大量探测器,利用“阵列”原理,而不是一个天线,它收集的数据多于传统探测器。另外该探测技术还应用了由液氮冷却的超导计算机芯片,充分发挥了中国在超导领域的领先优势。

目前世界上主要军事强国提高潜艇隐身能力都是从静音做起,比如AIP静音技术、全电推静音技术、消声瓦技术、消声材料技术、减震涂层技术等等。但是中国这款探测技术并非仅仅依靠声音探测,因此在反潜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韦德指出,中国研发出此项技术,虽然目前来看主要是矿藏探测,但是其具备应用到反潜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且非常容易应用到反潜装备上,一旦这种技术成功用于军事用途那么美军在潜艇隐形方面的巨大优势将面临巨大挑战,美国潜艇将再也不能轻松自如的航行在西太海域。韦德指出,美国应该时刻关注中国该项技术的反潜应用问题,确保能够针对性应对,以免美国潜艇处于不利位置。

日本《每日新闻》指出,日本向来以反潜能力强而自豪,甚至在个别领域日本反潜能力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中国这项技术成功应用到反潜军备之后,日本的优势将会遭到大的削弱,那么日本在相关海域将失去相对中国优势,这对日本来说很难接受,必须想办法尽早应对。

创新是中国军备科技不断突破的源泉。科研论文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实施的调查显示,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化学等4个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在主要8大领域中与美国平分秋色,进入了“中美两强”时代。


穿旧鞋坐二等座的刘先林院士带领着团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国家节省近2亿元,创汇1000多万元。因病去世的“布鞋院士”——李小文是我国遥感领域“泰斗级”人物,床榻上的他还想着,“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老人,62岁时登上了潜艇,并下潜水下300米,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真正的“明星”,而不是靠一些无病呻吟蹭热度的戏子!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祖国发展,只为人民生活,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英雄!

正是有了 一大批这样辛苦攻关的科学家,中国军备技术才有了快速突破的巨大能量,才有了今天一个又一个杀手锏军备的攻克,真的要感谢他们。我说个真事,那是1997年,我读中专二年级的时候,在绵阳,由于当时我们学校教师不够,从外面招聘了一些老师,有个老师是九院退休的,教我们数学,记得有天下雨,那个老教师,骑的那种电驴子,在路上由于雨大路滑摔了一跤,到学校的时候,衣服湿透了,身上还有稀泥。随便处理了下,就给我们上课了,当时那位老师应该有60多了吧,真得很敬业,过了20年了,我还能记得他。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当今世界,科技竞争乃是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核心能力的竞争,这方面一旦落后,就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真正研究、真正实干者受尊重成明星,而不能让那些低级庸俗炒作者称为明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9 05:04 , Processed in 0.0077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