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颜值、有气节、有品格,每一位书画大家都曾画过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17:10: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陈毅同志曾以松喻志并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古人又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五大夫松”也因其传奇色彩的传说至今被人们所熟知。自古至今,千年的历史,松一直挺拔而从容的在那里,屹立不倒,劲拔苍翠,引无数人为之笔墨挥毫、赞扬歌颂。

【钱松岩 松】

古今之人,爱松、咏松、画松多到数不胜数。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者;历代画松的古今大家中,善于诗文书画者众,今天,我们就来瞧瞧那些画松高手。

从五代始,画松者就络绎不绝。五代荆浩的《松鹤会琴图》和巨然的《万壑松风图》就是画松中的代表作。到了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虽是描写江边景色,但是大面积的对松树的刻画却也令人印象深刻。

【荆浩 《松鹤会琴图》】

唐以后进入书画集大成者的宋代,在这期间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书画家。北宋的李成、郭熙,南宋的李唐、马远、刘松年、马麟、夏圭等等,他们都是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画松的高手。他们彪炳于春秋画册中,给后人观瞻敬仰,亦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书画理论和技法源泉。


【南宋 李唐《携琴访友图》】

元代的绘画史,突出成就者不多,但也就那几位足够撑得起元代的书画江山。他们纵情于山水中、隐逸于松林间。赵孟頫的《松荫会琴图》、倪瓒的《幽涧寒松图》、赵雍的《松溪钓艇图》、王蒙的《春山读书图》等等都对松有重笔的描画。松无疑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和借喻对象。


【赵孟頫《松荫会琴图》】

明代绘画在我国绘画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不断继承前人的成绩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文人画派和院体画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沈周的《苍松片石图》、陈淳的《松石萱花图》、唐寅的《山路松声图》都是画松中的代表作。

明至清,虽然文人的雅逸风气逐渐淡化,但画松者仍旧不少。弘仁、石涛、梅清等等都是画松的爱好者。

【《苍松片石图》 明 沈周】

石涛对画松有着特殊的偏爱。据考证,石涛画的松树,得法于黄山,大致有两种画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干多挺直,松针较宽,短促出笔略带圆弧形,六七笔成一组,具自然生态之趣;其二,悬崖高山之松,松干多以斜出取势,盘曲瘦硬,松针细长刚劲,用墨干而浓,给人以苍劲畸形之感,多得益于黄山。


【石涛 松风涧水图】


【弘仁 《松壑清泉图》】

近现代也不乏喜画松者,张大千、溥儒、黄君璧、钱瘦铁、钱松岩、陆俨少、梁树年、魏紫熙等等一众书画大家,他们笔墨各异,设色有别,但表达的情感无疑都是一样的。而张大千则是画松中的频繁者和出众者。


【钱瘦铁 松】

张大千一生画了很多关于松与高士的国画,从这当中也不难看出大千心中对于远古高士的独特“情结”和对于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张大千 松】

自古以来,无论是高僧还是文人、隐士,大多喜欢以山林作为他们修行、习业、陶冶性灵的地方。因为在山居的岁月里,人们不仅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又可以在山林湖泽间,过着恬适自在的生活。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画家,由于审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画法以及笔墨、构图呈现出各异的形态。松树高风亮节,傲凌风雪,不畏严寒,愿你也有像松一样的人格品质和气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6-28 11:14:52 |只看该作者
雪霜知劲质,今古占嘉名。
断砌盘根远,疏林偃盖清。  

鹤栖何代色,僧老四时声。
郁郁心弥久,烟高万井生。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09:07 , Processed in 0.0080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