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终究是一件美好而神圣的事情! 2017-07-15 11:56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7:09: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叔本华写作《人生的智慧》一书时,人已近迟暮,生命即将走到人生旅程的终点。
作为一个认为存在虚无无意义、鼓吹自杀的人,想必早就对这人世了无牵挂,活到这个份上,哪怕是主动申请“自绝于世人”,我想大家也不觉得奇怪——于他而言,这事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已到晚年的叔本华,在行将就木之时,不但没有自杀,反而愈发认真地活着,而且还在这本书中,一再感慨人生苦短:
从人生的开始放眼看,生活显得一望无尽,但是,当人们走到了人生旅程的终点,回眸审视一生时,生命却又显得相当短暂。
从年轻的角度看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则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这位主张“人的生存实在是有不如无的东西”的智者,在面对晚年的时间飞逝时有着非常深刻的感悟:
我们生活的时间就像往下滚动的球体不断加速运动。在一个转动的圆盘上,距离圆心越远的点转动越快。同样,随着每个人距离生命的开始时间越远,时间也就消逝得越快。以至于到了晚年,每度过一天,我们的感觉就类似于一个向绞刑架又前进了一步的死囚。
说实话,人老了,的确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但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干脆死去,懒得活了吧?
这里,叔本华的态度很值得借鉴:我们年纪越大,就越懂得珍惜我们的时间。
他把一天比作人的一生:早上是一天中的青年时候,一切都是明亮、清新和轻松的;我们感觉充满活力,能够自如发挥我们的身体机能。晚上则是一天中的老年时期,到了这段时间,我们变得疲倦、轻率和饶舌。
叔本华认为,每一天都是一段短暂的生活,早上醒来就是诞生,晚上睡眠就是死亡和结束。人生如此短暂,所以,我们不应该贪床而缩短了早晨的时光,或者以没有价值的的工作和闲聊浪费这段时间;相反,我们应该珍视早晨为生命的黄金时光,并在某种程度上把它视为神圣的。
哪怕到了晚年,只要还活着,就还拥有生命中的黄金时光,人生依然值得珍惜和留恋。

叔本华年轻时已看破红尘生死,年老了却还惜时如命。要活,当然要好好的活,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所以叔本华在其晚年写的这本书中,不止一次敬告读者: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永远不会再来。
但在我们的想象中,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周而复始,好似无穷无尽。
我们忘记了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为秉持这种观念,有人活在将来,他们谨小慎微、忧心忡忡;或者眼睛盯着前面,不耐烦地等待将要发生的事情,仿佛将来的事情才会为他们带来的真正幸福。

对于这些对现在不予理会、不加咀嚼,听任现时匆匆逝去的人,叔本华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终其一身都在欺骗自己,并打了一个比方:这些人,尽管貌似精明,但却跟意大利的驴子一般无二——在驴子的头上,人们插上一根系着一束干草的棍子,这就加快了驴子的步伐,因为驴子看到干草就在眼前,总希望趋前得到这束干草。
我们很少能够在处理现在和将来两者当中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尺度,要么由于在过去我们的希望落空,现在就变得郁郁寡欢,要么为了将来操心伤神以至于败坏了现时。
叔本华对这类暴殄天物之人甚至忍不住破口大骂:由于烦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的做法。
叔本华在书中忍不住再强调:永远不要忘记,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只有现在才是真正的和现实的。

如果非要操心,非要后悔,某一特定的时间可用作操心、甚至后悔之用;但在这一特定的时间过去以后,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应该作如是观:无论事情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
毕竟,不管我们能够生活多长时间,我们都只享有那不可分的现在此刻。
因为,活着终究是一件美好而神圣的事情,愿我们都能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4 14:42 , Processed in 0.0080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