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美与人格美的完美结合 2017-07-18 16:46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22:26: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育。
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对母亲殷夫人非常孝顺。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
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
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
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
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他的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
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
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

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一共有三大境界。
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
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
“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
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
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

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
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
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
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
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
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
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
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
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
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
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
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

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
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
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
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
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
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

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23:32 , Processed in 0.00931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