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砗磲之美,巧夺天工 2017-08-14 00:00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05:34: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砗磲在国内属于非常名贵的饰品,精品砗磲饰品更是价格不菲,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砗磲之所以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首先,砗磲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纯白度被视为世界之最,具有镇宅、招财、养身、镇心安神、安定气场的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佛教信徒最多的国家,砗磲在国内自然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而且,中国使用砗磲有悠久的历史,砗磲之名最早见于东汉时代。在一些历史文献中经常可以发现提及砗磲的文字。三国时魏文帝曹丕《车渠椀赋序》就提到:“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也。砗磲作为佛教圣物加上悠久的历史背景,自然成为现代人们衬托自己高贵气质的最好装饰。



砗磲是一种珍稀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千克以上。



我们今天所说的砗磲,是精美绝伦的砗磲工艺品。它们的原材料就是这些来自深海的海洋瑰宝——砗磲化石,或者说是玉化砗磲。近年来,精品砗磲工艺品、饰品价格不菲,甚至超过了黄金,成为收藏界众玩家的热宠。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来自深海的古怪生物,究竟为何被世人如此疯狂地追捧呢?


相信第一眼见到“砗磲”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会感觉很奇怪。这个奇怪的名字,其实最早叫“车渠”,据考这一称谓始于汉代。当时的人们发现砗磲贝表面有一道道沟槽,就像车轮碾过后留下的痕迹,因此形象地称它为“车渠”。后来人们又发现,砗磲贝壳又厚实又坚硬,而且呈现柔和细腻的白色或浅黄色,具有异常美丽的光泽,经工匠仔细琢磨后所制成的器物,甚至可与玉器相媲美。于是,称之为“砗磲”。也就是自那以后,砗磲的身价也随之暴涨。


自然死亡的砗磲贝壳,在海底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沉寂,在深海高盐度、高压强和低温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长期作用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变成了化石;而后又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发生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逐渐转换成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玉化砗磲(以下简称“砗磲”)了。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人想要获得砗磲很不容易,因此它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三国时魏文帝曹丕《车渠椀赋序》就提到:“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也。”汉代的伏胜在《尚书大传》中记载,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之后,他的大臣散宜生就是用砗磲大贝赎回了周文王。在清朝,二品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朝珠是砗磲做成的,六品官的顶珠也是砗磲所制,其纯白的颜色也象征着统治阶级的高贵,纯洁与清廉。在西方,砗磲的身份同样高贵,与珊瑚、珍珠和琥珀并称“四大有机宝石”。



砗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砗磲的白度是10)。在中国,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被并尊为佛门“七宝”,是高僧供佛的重要法器,能消灾解厄、降恶聚灵、降临福祉、庇佑子孙,镇宅辟邪。佛教认为,砗磲饰品带来了大海里强大的气场,蕴含着一种正能量,是有避邪的功能,做成艺术品陈于案头,或者做成佛珠戴在身上,可以给家宅和自身带来祥和百福。作为世界上佛教信徒最多的国家,砗磲在我国自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玉化砗磲温润、致密、柔和、坚韧、正义、光洁、谦和,有清越绵长、表里一致、瑕不掩瑜、气如白虹等一系列特征,代表了君子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德、道等完美品行思想。把德和砗磲结为一体,将砗磲与君子结缘,成为中国砗磲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古人将砗磲人格化,神圣化,强调佩砗磲的本质不只是表现外在美,而是表现人的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用砗磲来表现君子的才识渊博、洁身自好、温文尔雅、谦恭有礼,指导君子的道德修养,规范君子的言行,约束君子的行为举止。



砗磲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砗磲可镇心安神、凉血降压,又兼这来自深海、富有灵性的砗磲有较强的场域能量,故而长期把玩、配带能稳定情绪,去除杂念,改善失眠,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
此外,由于砗磲的颜色瑰丽,除了我们常见的白色外,还有透明、黄色、紫色和血红色等。这些瑰丽的色彩、加上其本身温润的光泽、圣洁的特性,使得制成的手镯、戒指、挂件、把件等饰品展现出其他宝石无法比拟的美。同时,这份来自海洋深处的滋养,对事业、姻缘和健康等都大有裨益,适合任何人群佩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1:03 , Processed in 0.00777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