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知识】红军长征的饮食故事 2017-08-28 17:30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36: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长征的艰苦与曲折,在红军战士们的饮食中提现的最为明显。当年红军战士们不仅面临着强大的敌军,更要跟自己的肚子较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征中饮食的故事。
打土豪改善饮食
红三军团四师在大苗川得到苗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平等交易筹足了军粮。但买到的都是糯米,有的单位不愿意要,一来因为米好花钱多,二来有人说吃了糯米腿发软,走不动路。但经过了解,原来这里只产糯米,别无他粮。大家只好说:“就算过一个年节吧!”这时距1935年新年已不到10天了。1934年12月23日,红一军团经过65里的行军,由上格东经乌鸦铺抵达偏寨。肖锋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在上格东打了两家土豪,没收肥猪十二头,谷子百余担,把一半谷子和部分物品分给穷人,老公公、老婆婆都高兴得哧哧笑。他们说,要不是红军来,哪能分得这许多谷子和物品!”12月27日,由李聚奎、黄甦率领的红一军团一师攻占了施秉。肖锋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打了几家土豪的情形:“这里土产甘蔗糖饼子很多,每个人都吃了个饱,还带了许多做干粮。”
红军到达遵义时,每个战士都发了一两块银元。遵义有一家川菜馆子,花一元钱就可以美餐一顿。不到一两天的工夫,红军就把遵义好吃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杨得志将军回忆说,上级通知,部队上街买东西要用银元和铜板,不要用纸币(那时各单位大都有在江西发行的中华苏维埃纸币,也有缴获的国民党中央银行印的伪币,由于群众怕“变”,不愿意要这种货币),没有银元的单位,可以拿纸币到毛泽东主持的“没收委员会”去兑换。
宣威火腿的故事
1935年4月27日,由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九军团打下宣威。宣威是滇东部有名的富庶城市,宣威产的火腿驰名全国。此时随红九军团行军的王首道在回忆录中说:“(红军)没收了一家反动的大土豪,他家的火腿堆满了几房子,我们这些红军是吃不完的,就是顶有名的宣威罐头也没有拿得完。后来大批的分给群众,有许多贫民一个人分得两三只火腿,宣威及附近群众争火腿争得非常热闹,许多人说:云南的火腿这一次总算给我们红军和老百姓吃够了。”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也有如下记载:在云南红军从富足的火腿栈房中,没收了好几千只火腿,就有数十里外的农民来领受这一份不要钱的火腿——这是火腿业历史上一件新奇的事情。他们又照这个办法分配了几十吨的盐。在贵州的时候,从许多地主和政府官吏们那没收了许多鸭子,红军天天吃着鸭子,直到吃厌了。从江西出发时,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银行里,带来了大批的南京政府钞票、银元与银块,在他们路过的穷苦区域里,他们就用这些钱来买所需要的东西。
绝粮了该怎么办?
红军从云南转入四川时是暑热的夏天,每人都只穿一套单军衣,同时红军中的指挥员和战斗员都是中国南部的农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然进入雪山草地,在过夹金山之前,想补充衣服是不可能的。红军最初打算,命令各个连队用些瓶子装一点酒,每人分配一两个辣椒,以备上山时压寒,但当地老百姓总数不到百家,哪里来这许多酒呢?这愿望当然不能达成,结果只有在上山之前,由各连烧些辣椒开水,每人吃一碗然后上山。1935年6月底,红军离开懋功以后,困难与日俱增。沿途荒无人烟,更无生意买卖,藏民大多数藏匿或逃走。红军食盐断绝,粮秣恐慌相继而来,两餐青菜、荞麦、洋薯,也朝不保夕,许多部队常常每天只吃一顿,有些部队则每晚吃半饱,无可奈何,只好实行节省,将两天粮食分作三天来吃。

反映红军爬雪山的油画
中央红军到达卓克基时,到了绝粮的地步。这时该地的青稞已经呈现淡黄色,勉强可以割来吃了。为了避免饿死,红军便只好割早期青稞煮食,一面四处派人去寻找藏民回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除少数担任勤务的部队和伤病员外,上自朱德总司令,下至炊事员、饲养员,都一齐动手,参加割麦运动。
“七天工作计划”
1935年7月初,中央红军到达上打鼓,并在上、中、下打鼓布置宿营。因此地地势较高,麦子才开始含蕾,每天各个连队轮流派出一些人去寻找野菜,如野芹菜、野苦麦菜、野豌豆叶子等,以对付饥饿。每人每天只吃三两粮食和一些未加工的青稞麦子,肚子饿得确实有点难受。1935年7月12日,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向红一方面军各军团下达战略整训的“七天工作计划”。计划总计列出政治动员、粮食保障、部队整理等五条。粮食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这一条中规定:“休息时应节食,每天两餐一稀一干,要省至平均每人一斤以下。”“各连队在四天内除日食外,至少需筹存平均每人五十斤麦子或杂粮,超过四天,按日加筹。”“各连队存粮应一部分做成干粮,牛羊做成肉干,随时准备行动和作战。”
反动土司的密窖
毛儿盖是藏族地区最大的一个村落,大概有三四百户人家。杨成武在毛儿盖带着筹粮的队伍上山找到了反动土司藏起的一批羊。红军们赶走了敌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牦牛几十头,绵羊五六百只。这一天,虽然没有盐,他们还是饱餐了一顿,分配给了兄弟部队一部分,剩下的牛羊杀掉后都煮熟,一块块切开,再串起来做成了肉干。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红军在毛儿盖筹粮时,还曾用喇嘛寺的用面粉做的泥塑烙过饼充饥。但后来筹粮委员会命令说要保护喇嘛寺,就是反动派砸碎的“泥塑”也不能动。红四团团长带着的筹粮队在一个反动土司的家发现了一道特别厚的新砌的墙。大家动手拆开一看,几口大铁锅里盛着青稞麦和青稞麦面,还有一坛坛的玉米、黄豆、红辣椒、酥油,不仅有粮食,还有枪支、弹药,这更证明了主人的身份。同志们管它叫“密窖”。以后他们又一连发现好几个“密窖”,按照筹粮委员会的规定,凡是敌人留下的东西,一律没收。
吃田鼠就是美味
过草地时,红军的粮食日益减少。特别是在先头部队后面的部队,本来草地上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也都被前面的人捡走了。不久,红军便开始煮自己的皮带和马具(如果能够弄到水烧煮)。草地上的水大多有毒。战士们一个个都因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躺倒,许多人死了。剩下未曾碾磨的玉米和青稞也快吃完了。人们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有些野菜也有毒。
黄克诚回忆说,红军进入黑水、芦花等藏民居住地时,由于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部队只好找到什么吃什么。当时设法弄到了一批青稞,但水磨芯子被藏民破坏,无法磨面,就只好发动战士们用手搓脱粒,然后把青稞粒炒干了吃。郭林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走出草地的前一天,我带的干粮就吃完了,肚子饿急了。好不容易找到前面部队杀牦牛吃后丢下的一块皮,我捡起来,把毛烧掉再烤,半生不熟的,洗一洗就吃,一边咀嚼还一边吱吱地响,靠这块牛皮维持了一天。”《余秋里回忆录》记载:长征中某日,“我们红二方面军与红三十二军相遇同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不知用什么方法捉到几只田鼠,请我吃了一顿田鼠肉。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最好吃的一顿美味佳肴了……有一次,战士找到一面破鼓,把鼓面割下来用水煮着吃,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大家要食得好”
率右路军先头部队到达班佑的叶剑英和程世才,在当地打垮了一次敌人三千多骑兵的袭击,缴获了一批战马和牛羊。他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战利品送给了党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后来,博古见到叶剑英、程世才,曾感激地说:“你们送来一头牛,让我饱餐一顿,这是过草地后,我们得到的最好礼物。”唐金龙过草地时,数日没吃饭,饿极。出草地后,见有藏民巴扎,唐急购二十只鸡、两个“锅盔”(每个约五斤重),与李文清等四人聚餐,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半夜,四人均腹胀如斛,于地上打滚不止,一人竟胀死。

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油画
红军长征到哈达铺,中革军委下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命令:为了迅速恢复红军体力,全军上至司令员,下至炊事员、挑夫,每人先发大洋一块,用于改善伙食。其时,五块大洋可买百余斤肥猪一只,两块大洋可买肥羊一只,一块大洋可买鸡五只、鸡蛋百余个、蔬菜五六担。总政治部特别提出“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各个连队伙食单位,都割鸡杀鸭,屠猪宰羊,每天三顿,每顿三荤两素,战士们吃得满嘴是油,光溜溜的。大家眉飞色舞,喜气洋洋,互相见面时,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同志,哎唷!过新年啊!”杨定华回忆说:这个新奇的口号,是我到红军几年来第一次听到的,这大概是因为红军体力亟待恢复的缘故吧。这也就是红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无微不至的地方。
三过草地的艰难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不同,他们不经常转移,因此能够用事实证明,他们的部队与到处掳掠的军阀部队不一样。跟其他红军部队一样,他们劫富济贫,把一部分粮食、鸦片、布匹、钱财分给穷人,留下的部分足够满足自己的需要。长征开始时,他们的军队粮草充足,还能向非常穷困的红一方面军提供大量食物和布匹。

反映红军过草地的油画
但陈锡联后来回忆: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三过草地,吃的苦也不比红一方面军少。如果偶遇豌豆苗地,前面走的人吃叶,中间走的人吃秆,后面走的人吃根。缺氧啊,身体不好的人,起先看他走得好好的,接着就晃荡起来,再接着就摔倒了,拉也拉不起来。尤太忠回忆三过草地时说:“我那个连队,从四川出发,是106人。走出草地时,还剩下53人!”其中大多是饿死的,没有吃的,把干部骑的马,用枪打死了杀了吃。有的把牛皮烧了炖着吃,他自己就吃过牛皮。把毛箝掉烧掉,用水洗一洗,放盐煮一煮。煮熟后装在口袋里,装几块,走走饿了咬一口,走走饿了咬一口,那时管什么味道不味道啊!长征的艰苦与曲折,在红军战士们的饮食中提现的最为明显。当年红军战士们不仅面临着强大的敌军,更要跟自己的肚子较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长征中饮食的故事。
打土豪改善饮食
红三军团四师在大苗川得到苗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平等交易筹足了军粮。但买到的都是糯米,有的单位不愿意要,一来因为米好花钱多,二来有人说吃了糯米腿发软,走不动路。但经过了解,原来这里只产糯米,别无他粮。大家只好说:“就算过一个年节吧!”这时距1935年新年已不到10天了。1934年12月23日,红一军团经过65里的行军,由上格东经乌鸦铺抵达偏寨。肖锋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在上格东打了两家土豪,没收肥猪十二头,谷子百余担,把一半谷子和部分物品分给穷人,老公公、老婆婆都高兴得哧哧笑。他们说,要不是红军来,哪能分得这许多谷子和物品!”12月27日,由李聚奎、黄甦率领的红一军团一师攻占了施秉。肖锋在日记中记载他们打了几家土豪的情形:“这里土产甘蔗糖饼子很多,每个人都吃了个饱,还带了许多做干粮。”
红军到达遵义时,每个战士都发了一两块银元。遵义有一家川菜馆子,花一元钱就可以美餐一顿。不到一两天的工夫,红军就把遵义好吃的东西吃得差不多了。杨得志将军回忆说,上级通知,部队上街买东西要用银元和铜板,不要用纸币(那时各单位大都有在江西发行的中华苏维埃纸币,也有缴获的国民党中央银行印的伪币,由于群众怕“变”,不愿意要这种货币),没有银元的单位,可以拿纸币到毛泽东主持的“没收委员会”去兑换。
宣威火腿的故事
1935年4月27日,由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九军团打下宣威。宣威是滇东部有名的富庶城市,宣威产的火腿驰名全国。此时随红九军团行军的王首道在回忆录中说:“(红军)没收了一家反动的大土豪,他家的火腿堆满了几房子,我们这些红军是吃不完的,就是顶有名的宣威罐头也没有拿得完。后来大批的分给群众,有许多贫民一个人分得两三只火腿,宣威及附近群众争火腿争得非常热闹,许多人说:云南的火腿这一次总算给我们红军和老百姓吃够了。”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也有如下记载:在云南红军从富足的火腿栈房中,没收了好几千只火腿,就有数十里外的农民来领受这一份不要钱的火腿——这是火腿业历史上一件新奇的事情。他们又照这个办法分配了几十吨的盐。在贵州的时候,从许多地主和政府官吏们那没收了许多鸭子,红军天天吃着鸭子,直到吃厌了。从江西出发时,他们在自己的国家银行里,带来了大批的南京政府钞票、银元与银块,在他们路过的穷苦区域里,他们就用这些钱来买所需要的东西。
绝粮了该怎么办?
红军从云南转入四川时是暑热的夏天,每人都只穿一套单军衣,同时红军中的指挥员和战斗员都是中国南部的农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忽然进入雪山草地,在过夹金山之前,想补充衣服是不可能的。红军最初打算,命令各个连队用些瓶子装一点酒,每人分配一两个辣椒,以备上山时压寒,但当地老百姓总数不到百家,哪里来这许多酒呢?这愿望当然不能达成,结果只有在上山之前,由各连烧些辣椒开水,每人吃一碗然后上山。1935年6月底,红军离开懋功以后,困难与日俱增。沿途荒无人烟,更无生意买卖,藏民大多数藏匿或逃走。红军食盐断绝,粮秣恐慌相继而来,两餐青菜、荞麦、洋薯,也朝不保夕,许多部队常常每天只吃一顿,有些部队则每晚吃半饱,无可奈何,只好实行节省,将两天粮食分作三天来吃。

反映红军爬雪山的油画
中央红军到达卓克基时,到了绝粮的地步。这时该地的青稞已经呈现淡黄色,勉强可以割来吃了。为了避免饿死,红军便只好割早期青稞煮食,一面四处派人去寻找藏民回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偿。除少数担任勤务的部队和伤病员外,上自朱德总司令,下至炊事员、饲养员,都一齐动手,参加割麦运动。
“七天工作计划”
1935年7月初,中央红军到达上打鼓,并在上、中、下打鼓布置宿营。因此地地势较高,麦子才开始含蕾,每天各个连队轮流派出一些人去寻找野菜,如野芹菜、野苦麦菜、野豌豆叶子等,以对付饥饿。每人每天只吃三两粮食和一些未加工的青稞麦子,肚子饿得确实有点难受。1935年7月12日,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向红一方面军各军团下达战略整训的“七天工作计划”。计划总计列出政治动员、粮食保障、部队整理等五条。粮食保障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在这一条中规定:“休息时应节食,每天两餐一稀一干,要省至平均每人一斤以下。”“各连队在四天内除日食外,至少需筹存平均每人五十斤麦子或杂粮,超过四天,按日加筹。”“各连队存粮应一部分做成干粮,牛羊做成肉干,随时准备行动和作战。”
反动土司的密窖
毛儿盖是藏族地区最大的一个村落,大概有三四百户人家。杨成武在毛儿盖带着筹粮的队伍上山找到了反动土司藏起的一批羊。红军们赶走了敌人,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和牦牛几十头,绵羊五六百只。这一天,虽然没有盐,他们还是饱餐了一顿,分配给了兄弟部队一部分,剩下的牛羊杀掉后都煮熟,一块块切开,再串起来做成了肉干。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红军在毛儿盖筹粮时,还曾用喇嘛寺的用面粉做的泥塑烙过饼充饥。但后来筹粮委员会命令说要保护喇嘛寺,就是反动派砸碎的“泥塑”也不能动。红四团团长带着的筹粮队在一个反动土司的家发现了一道特别厚的新砌的墙。大家动手拆开一看,几口大铁锅里盛着青稞麦和青稞麦面,还有一坛坛的玉米、黄豆、红辣椒、酥油,不仅有粮食,还有枪支、弹药,这更证明了主人的身份。同志们管它叫“密窖”。以后他们又一连发现好几个“密窖”,按照筹粮委员会的规定,凡是敌人留下的东西,一律没收。
吃田鼠就是美味
过草地时,红军的粮食日益减少。特别是在先头部队后面的部队,本来草地上的东西就少得可怜,仅有的一点也都被前面的人捡走了。不久,红军便开始煮自己的皮带和马具(如果能够弄到水烧煮)。草地上的水大多有毒。战士们一个个都因剧烈的腹疼和急性痢疾而躺倒,许多人死了。剩下未曾碾磨的玉米和青稞也快吃完了。人们以毫无营养的野菜充饥。有些野菜也有毒。
黄克诚回忆说,红军进入黑水、芦花等藏民居住地时,由于得不到当地群众的支持,部队只好找到什么吃什么。当时设法弄到了一批青稞,但水磨芯子被藏民破坏,无法磨面,就只好发动战士们用手搓脱粒,然后把青稞粒炒干了吃。郭林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走出草地的前一天,我带的干粮就吃完了,肚子饿急了。好不容易找到前面部队杀牦牛吃后丢下的一块皮,我捡起来,把毛烧掉再烤,半生不熟的,洗一洗就吃,一边咀嚼还一边吱吱地响,靠这块牛皮维持了一天。”《余秋里回忆录》记载:长征中某日,“我们红二方面军与红三十二军相遇同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不知用什么方法捉到几只田鼠,请我吃了一顿田鼠肉。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最好吃的一顿美味佳肴了……有一次,战士找到一面破鼓,把鼓面割下来用水煮着吃,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大家要食得好”
率右路军先头部队到达班佑的叶剑英和程世才,在当地打垮了一次敌人三千多骑兵的袭击,缴获了一批战马和牛羊。他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战利品送给了党中央机关和后续部队。后来,博古见到叶剑英、程世才,曾感激地说:“你们送来一头牛,让我饱餐一顿,这是过草地后,我们得到的最好礼物。”唐金龙过草地时,数日没吃饭,饿极。出草地后,见有藏民巴扎,唐急购二十只鸡、两个“锅盔”(每个约五斤重),与李文清等四人聚餐,狼吞虎咽,一扫而光。半夜,四人均腹胀如斛,于地上打滚不止,一人竟胀死。

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油画
红军长征到哈达铺,中革军委下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命令:为了迅速恢复红军体力,全军上至司令员,下至炊事员、挑夫,每人先发大洋一块,用于改善伙食。其时,五块大洋可买百余斤肥猪一只,两块大洋可买肥羊一只,一块大洋可买鸡五只、鸡蛋百余个、蔬菜五六担。总政治部特别提出“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各个连队伙食单位,都割鸡杀鸭,屠猪宰羊,每天三顿,每顿三荤两素,战士们吃得满嘴是油,光溜溜的。大家眉飞色舞,喜气洋洋,互相见面时,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说:“同志,哎唷!过新年啊!”杨定华回忆说:这个新奇的口号,是我到红军几年来第一次听到的,这大概是因为红军体力亟待恢复的缘故吧。这也就是红军政治工作的特点和无微不至的地方。
三过草地的艰难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不同,他们不经常转移,因此能够用事实证明,他们的部队与到处掳掠的军阀部队不一样。跟其他红军部队一样,他们劫富济贫,把一部分粮食、鸦片、布匹、钱财分给穷人,留下的部分足够满足自己的需要。长征开始时,他们的军队粮草充足,还能向非常穷困的红一方面军提供大量食物和布匹。

反映红军过草地的油画
但陈锡联后来回忆: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三过草地,吃的苦也不比红一方面军少。如果偶遇豌豆苗地,前面走的人吃叶,中间走的人吃秆,后面走的人吃根。缺氧啊,身体不好的人,起先看他走得好好的,接着就晃荡起来,再接着就摔倒了,拉也拉不起来。尤太忠回忆三过草地时说:“我那个连队,从四川出发,是106人。走出草地时,还剩下53人!”其中大多是饿死的,没有吃的,把干部骑的马,用枪打死了杀了吃。有的把牛皮烧了炖着吃,他自己就吃过牛皮。把毛箝掉烧掉,用水洗一洗,放盐煮一煮。煮熟后装在口袋里,装几块,走走饿了咬一口,走走饿了咬一口,那时管什么味道不味道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0 06:34 , Processed in 0.0084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