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卫士长李银桥发现:毛泽东放弃午休痴读的竟是一本小人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1:47: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7-9-5 21:50 编辑

文汇网                        
2017-09-05 16:24:52
                                       
                        



【导读】小小连环画是几代人童年的美好回忆。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首创连环画册,“小人书”从此一炮而红。解放后,连环画迎来一个黄金时代,上海街头巷尾遍布小人书摊,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有那段花一分钱看小人书的日子。
弄堂口的风景

画家陈云华曾在画作中描绘弄堂口小书摊的模样:马路边的墙角,一排排的木架子,摆满小人书,外面用根麻绳拦住,像极了现在商店里摆放CD的架子;一块木板上花花绿绿地贴满新到的小人书封面,招徕顾客;小矮凳,长条凳,随意摆放,供看书的人坐下来慢慢翻阅……

在画家葛振纲的记忆中,“那时的上海小书摊达到了两千多家。可以说,每一个街道都有那么一两个、两三个小书摊。”

提起小书摊,画家杨宏富有一份特别的感情。那时候他还在上小学,有一次放学回来,看到别人摆小书摊只有几本书也摆在那儿看,而他家里有十几本书,就拿了一张牛皮纸,把这十几本小人书摊在上面。丰厚的收获却令杨宏富喜出望外,短短的两个小时,居然赚了2角5分钱。

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富的年代,通过摆一个小书摊,杨宏富一家解决了生活开支问题。逢节日的时候生意更好,一个佳节下来,孩子们的读书费就在里面了。在当时,这样的书摊一个月能挣到五六十块,杨宏富很自豪地说:“这五六十块,现在算来,最起码相当于五六千、七八千。能有这样的收入,是非常富裕的。”
省半壶热水去看小人书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娱乐生活也很枯燥,当时戏院、电影院的票价是很高的。如果租看连环画,普通新书一分钱一本,旧书一分钱两本,薄一点的还可以租到三本。所以看小人书就成了许多孩子的兴趣爱好,成为一种很普及的阅读形式。

梁大明是一位连环画爱好者。和那个年代的所有小朋友一样,当时的梁大明热衷于看连环画,零花钱基本上都花在了小人书上,有时为了省下一分钱去看书不得不绞尽脑汁。有一段时间,家里大人让他去泡开水,由于他家离弄堂口的老虎灶较近,与开水间的老板蛮熟悉的。他跟老板说:“阿姨,我这壶水分两次泡,今天泡半壶,一分钱先给你,下次我再来泡半壶。” 老虎灶里泡壶水一分钱,这里面还能有什么算盘可打?

▲漫画《老虎灶》


原来,梁大明每次泡半壶热水,兑半壶冷水。一分钱,分两次用,这样就相当于泡了两壶水。但是大人会问,这水怎么是温吞水啊?梁就说:“老虎灶水没烧开,你叫我这么早去泡是这样的呀……”大人想想就算了。“有时候混过几次,多混不好混的,不可能一直不开的。要混个两三天才能混下来一分钱。钱混来以后做什么?一分钱没派别的用场,马上冲到小书摊看小人书去。”说起这些,梁大明至今记忆深刻。

当然,小朋友聚在一起还会有各种古怪精灵的主意,有的想着法儿地少花钱、多看书。杨宏富回忆说:“比如说你也借一本书,我也借一本书。两个小朋友也晓得省钱的,偷偷地趁不注意就对调。被老板看到,便提醒说:‘不好调的,你再调你要付钱的。’而遇到一个比较有钱的小朋友,拿着五分钱去看书,旁边三四个同学围在边上一起看,揩油,还指指点点讲……”就是这样,连环画伴随着几代人的童年,度过了美好时光。

上海人美“一百单八将”

看图讲故事的图书形式很早就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起源于上海,可以说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一朵奇葩。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而随着国外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又推进了上海连环画的发展。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率先推出了第一套连环画册,这套开天辟地的连环画包括《三国志》《西游记》《水浒》《封神传》《说岳》和《红楼梦》6大部。这种上图下文、不识字也能大概看懂的“小人书”,从此一炮打响,迅速走红。

▲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西游记》


1932年前后,上海出版连环画的大小书局有30余家,占到了书局总数的一半。到1949年的时候,私营的连环画出版商达到一百多家。

▲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封神传》


这一阶段,上海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连环画名家,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被称为连环画界“四大名旦”的赵宏本、沈曼云、钱笑呆、陈光镒。他们风格各异,擅长的题材各不相同。四大名旦的出现,标志着上海的连环画走向成熟。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受到了一大批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的欢迎,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

毛主席也曾说:“连环画,小孩爱看,大人也爱看,文盲看,有知识的人也看,我建议成立个美术出版社,多出一点新的连环画。”

▲赵宏本创作的《水浒》一百零八将


1952年,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后更名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社专设了连环画创作室,各路画家聚集在此,高谈阔论、挥毫泼墨,最多时有一百多位。于是,大家照着《水浒》里梁山好汉的气派,封了个“上海人美有‘一百单八将’”。

▲沈曼云代表作《济公》


著名连环画家王亦秋老先生还记得当年第一次走进办公室,“我们一分配下来到这儿的时候,哎呦,这么多人啊。这个倒蛮难混的嘛。”办公室可以集中大概四五十个人,人均一两个平方米左右,十分壮观。每每回忆至此,王老先生都会自豪地说:“人家说这个华东的,世界的一个大车间,一个画连环画的大车间!”

▲钱笑呆代表作《穆桂英》


老一辈画家的精益求精、勤勉踏实,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批经典的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三国演义》《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使连环画成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美术界的一座高峰。

▲陈光镒代表作《小雷音寺》


连环画泰斗贺友直
贺友直先生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当年“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2009年,贺老获得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评选颁发的“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谈起自己的成就,贺老谦虚地说:“那是捡便宜捡来的。我命活得长,这是第一个便宜,第二个便宜,成绩比我大的人走得比我早嘛,落下来就是我了。”

▲贺友直作品《山乡巨变》


贺老是个奇人,他只读过小学,没什么文化,但是他去中央美院当客座教授,场场爆满,美院为此还专门设了“连环画系”;他一句外国话也不会说,法国的昂古莱姆连环画博物馆却把他的脚印印在地砖上,铺在了广场上。他从出版社成立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画了一辈子的连环画。代表作有《山乡巨变》《朝阳沟》《白光》《十五贯》等。

▲贺友直作品《朝阳沟》


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够根据主题的需要,在画面里制造情节。而仔细品读贺老的连环画,你会发觉其中的生活细节贴切真实,妙趣横生。当年,为了创作《山乡巨变》,贺老更是两下湖南农村去体验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2016年, 贺友直在上海去世,享年94岁。生前他居住在巨鹿路“一厅四室”三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直到生命最后的日子,仍不知疲倦地创作着。他总说:“做人就是要像上海人讲的寻开心寻开心,开心是要寻的。”在连环画的世界里,贺老找“寻”到了属于自己的“开心”。

《三国演义》最经典

在连环画的黄金时代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全套60册的《三国演义》,自出版以来,多次重版,成为了中国连环画经典,到现在印了1亿多册(套)。

陈钢伟是一名连环画收藏家,因为从小对连环画的热爱,1998年他关掉了手头上正赚钱的灯具店,开始一门心思从事连环画收藏工作。他记得早些年《三国演义》画几本出几本,书一上市,就会被三国迷们一抢而空,不久就要重版。

所以,要攒齐一套《三国演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是一本一本“跳着出”,一边买一边还要做记录——哪一本买好了,哪一本还没有配,哪个新华书店有了,就到哪个新华书店里面去。

▲《三国演义》之《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之《千里走单骑》


在《三国演义》刮起的这股旋风里,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地等待着每一册连环画的出版。那时候,没有看过文字读本的《三国演义》很平常,但是不知道这套连环画的人几乎没有。

梁大明回忆说:“当时从看第一本到看最后一本相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天天等着,心情比较焦急。希望早点来、早点到,拿到书以后,又不舍得一下子看光。”

可以说,那个时候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国家领导人,都对它爱不释手。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就曾经在回忆录中提及: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天中午,李银桥发现毛主席没有休息,捧着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在读着,而且还不断发出笑声。李银桥就说,主席你也看小人书;毛主席笑着说,小人书意义大。

《三国演义》连环画,有七千多幅图画,115个人物形象,它云集了上海30多位连环画高手创作而成,描绘了三国战场上千军万马、气势磅礴的景象。王亦秋说:“画刘备要像那么回事儿,要画曹操也得要像那么回事儿。这个要去刻画人物,就非常吃力了。”

▲《三国演义》人物造型


张伯诚也是著名的连环画家,他回忆说:“那么多人物形象都要统一,六十套,每个人不能自己画自己的,风格可以不一样,但是形象要统一。”而在葛振纲的记忆中,“甚至于一个香炉,都是从博物馆考证了当时的一个香炉的造型来进行勾画的。”

连环画《三国演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后来拍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创作人员也参考了这套连环画里的人物造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6:47 , Processed in 0.0077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