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源自清朝的三个笑话 2017-10-10 21:59回首五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4 04:58: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咱们来讲几个清朝来的笑话吧

第一个笑话,外国人无膝盖骨
从乾隆时期开始,中国人就普遍认为外国人真的比中国人少块膝盖骨,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皇帝面前有下跪的传统规矩,而外国人不喜欢下跪,才有了外国人少膝盖骨的说法。
原因是1792年,英国政府任命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以贺乾隆帝80大寿为名出使清国,这是西欧各国政府首次向清朝派出正式使节。在英国的史书中,马戛尔尼是中英关系上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事情,但在清朝的史书中却把这一事件视为一次进贡而已。1793年,马戛尔尼到达中国,为了打动乾隆皇帝,他准备了大量的礼品,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

然而,在清朝官员在与马戛尔尼交谈的过程中,却始终强调着马戛尔尼必须向乾隆行三跪九叩大礼的要求,马嘎尔尼认为即使对中国皇帝下跪叩头对他及英吉利来说都是一种屈辱。最终双方达成协议,英国作为独立国家,其使节行单膝下跪礼,不必叩头。
9月14日,乾隆接见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政府向其提出与中国贸易通商的要求,但乾隆认为中国作为天朝上国,不需要外国的商品即可自给自足,双方不存在平等贸易的基本条件。因为乾隆从来没有听说过英吉利这个国家,认为英吉利人向他贺寿是他威严所致的效果,大清又多了一个藩属国。同时,外国人少两块膝盖骨的说法便从宫里传了出来,成为一个笑话。

第二个笑话,外国人的腿不会弯以及...我不知道说什么好,看官请慢 ̄  ̄)σ
鸦片战争爆发前人们对外国人腿不会弯这一观念深信不疑。对于击败外国人,普遍很有信心。一些人甚至认为,只要打仗时只要准备一根棍子,朝外国人的下三路下手,一旦外国人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还有,再来看看大清大臣的一些神逻辑。
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联名给道光帝写过一道奏折,内容是:“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而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浙江定海被英军攻陷的时,林则徐再次给道光皇帝上书,重申他的这个观点:“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清朝大臣、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代表人物博尔济吉特·琦善在写给朝廷的折子里说,我们大清用大黄茶叶是可以制约外国的,西口以外的俄罗斯中亚国家都吃牛羊肉,需要大黄通便。而英吉利在大西洋,需要茶叶。这就有了这就有了“外国人无茶叶大黄必大便干燥而死”的说法。
支持这一说法的大臣还不少,曾望颜:“夷人赖以为命,不可一日欠缺之物,乃茶叶、大黄。而此二物,皆我中原特产。”
林则徐:“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以为生?”
百龄:“茶叶大黄二种,尤为该国日用所必需,非此即必生病,一经断绝,不但该国每年缺少余息,日渐穷乏,并可制其死命”
包世臣:“西洋人民所必需者,内地之茶叶、大黄。”

不得不说乔治·马戛尔尼没有朝乾隆三跪九叩影响挺大的,因为没有向皇帝下跪,不但出现外国人没有膝盖骨,之后还衍生出诸如此类的笑话
第三个笑话,出自《清宫二年记》,作者是德龄公主,曾作为慈禧太后的一等女侍官,与慈禧朝夕相伴达两年之久。其中有这么一段故事:庆亲王的四女儿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寡妇,她问我:“你真的是在欧洲长大并受教育的吗?我听人说,谁要是到了那个国家并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把本国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你到底是通过学习才会讲他们的语言,还是因为喝了他们给你的水呢?”

甚至,四格格还问德龄说:“英国也有国王吗?我一直以为太后(慈禧)是全世界的女皇呢。”
乾隆1711年出生,1799年去世,从他去世到德龄与四格格和德龄说这段话时,已有百年了,但是四格格对于世界的认知水平“喝了欧洲的水,会把本国忘得干干净净”,呃,该说什么好啊?
对此,我想说没文化确实可怕,但没文化又自大是什么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14:44 , Processed in 0.00805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