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这一段出现在小学课文《圆明园的毁灭》里绘声绘色的描写,大概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
![]()
![]()
在撤离圆明园时,为了让大炮和车辆便于通行,英法联军不惜把许多精美的时钟、挂钟以及象牙雕刻艺术品等,填到车辆要经过的车沟里。
大量精美的绸缎、珍贵衣料、玉器、瓷器等艺术珍品,除被抢劫外,还被践踏和破坏。
![]()
![]()
![]()
![]()
▲支离破碎的瓷器 每个士兵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圆明园中的金银库也被打开,并抢掠一空。圆明园当时遭洗劫的惨相是难以想象的。命运多舛让这个令无数外来者叹为观止,趋之如鹜,承载了一个朝代太多的智慧、梦想与荣光的花园付之一炬,徒留声声叹息。
![]() ▲圆明园界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很多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回到了国土,但大部分还是流落异国。
圆明园究竟有哪些国宝?我们先来看看道光年间内务府的一份奏折,此份折子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
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 ![]() 然而这些文物,对于偌大的圆明园,也只算是冰山一角罢了。
![]()
▲石鱼 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
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 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 漂泊海外的圆明园国宝中,有很大一部分现存欧洲,英法所藏最多。其中,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收藏1000余件。
![]()
在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高约2米的佛塔,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明景泰蓝、各种玉雕、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不胜枚举。
![]()
![]()
此外,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藏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是刻有“保合太和”的青玉方印,一是刻有“圆明园印”的白玉方印。“轻如棉袍,刀枪不入”的乾隆大阅甲胄则无言地伫立在法国军事博物馆内。记录着圆明园全盛之景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依旧躺在法国国家图书馆中。
![]()
▲乾隆大阅甲胄 法国军事博物馆藏 ![]()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局部 法国国家图书馆 ![]()
▲大英博物馆藏的东晋顾恺之绘制《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 圆明园珍稀文物一览: ![]()
▲清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拍卖价格:2亿2千万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0年10月07日 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
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
![]()
▲明陈栝《情韵墨花》手卷 拍卖价格:1.137亿元 拍卖地:香港佳士得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0年12月02日 陈栝的《情韵墨花》手卷被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今存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陈栝的《情韵墨花》就是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
![]()
▲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 拍卖价格:1.11亿元 拍卖地:香港佳士得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0年12月02日 ![]()
▲清乾隆圆明园十二生肖兔首 拍卖价格:1400万欧元(约1.1亿元) 拍卖地:巴黎佳士得拍卖行 拍卖时间:2009年2月25日 ![]()
▲清乾隆圆明园十二生肖鼠首 拍卖价格:1400万欧元(约1.1亿元) 拍卖地:巴黎佳士得拍卖行 拍卖时间:2009年2月25日 ![]()
▲清乾隆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 拍卖价格:6910万港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行 拍卖时间:2007年9月20日 ![]()
▲清道光“慎德堂宝”交龙钮宝玺 拍卖价格:9085万元 拍卖地: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11年12月06日 ![]()
▲清嘉庆黄地粉彩福寿万年云口瓶 拍卖价格:7762万元 拍卖地:香港佳士得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0年12月02日 瓷瓶是嘉庆初期官窑彩瓷瓶,其做工精细,瓶口反卷,甚为稀有。该瓷瓶自清末起流落在外,曾收藏于“放山居”,2010年由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卖价创嘉庆瓷新高。
此器造型俊秀,制作精细,寓意吉祥。里施松石绿釉。口沿施金彩。采用洋彩技法,用手摸上去,还能感到明显突出的立体感。
![]()
▲清乾隆御制粉青釉浮雕龙纹罐 拍卖价格:7455万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4年10月8日 ![]()
▲乾隆银铺首(银铸兽面活门环) 2003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 被国内买家购得 圆明园长春园之东有一玉玲珑馆,建于1747年,四面环水,只有一条迂回小桥可到。馆内有名为“陶嘉书屋”的三间西配殿,此对银环应为该殿的遗物。
这对银环两边各刻有“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和“长春园玉玲珑馆陶嘉书屋”铭文,门环样式则是仿西周铜环制成。由于当时常用的门环多是狮首或古钉状式样,所以这对门环比较罕见。
![]()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拍卖价格:2094.7万港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 拍卖时间:2000年5月2日 这件套瓶繁缛华丽,工艺精致,装饰集粉彩、青花、镂空等手法于一器,工艺奇巧,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霁蓝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 曾在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会中亮相,该拍品是圆明园陈设之物,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类品种中实属罕见。
![]()
▲清乾隆 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 拍卖价格:5330万港元 拍卖地: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8年12月03日 瓷瓶为放山居(Fonthill Heirlooms)旧藏。在传世的乾隆御制瓷中,此类花瓶未见它例,非常珍罕,为孤品。瓶上以各色珐琅彩绘以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蝴蝶,精雕细琢,匠心独运。
![]()
▲清乾隆 胭脂红地轧道锦纹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 拍卖价格:4440万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 拍卖时间:2004年10月31日 ![]()
▲清乾隆 炉钧釉地金酱彩浮雕“夔龙拱福”图仿古铜式双耳瓶 拍卖价格:2894万元港元 拍卖地:香港苏富比拍卖会 拍卖时间:2012年10月09日 ![]()
![]()
▲清乾隆御制职贡图 拍卖价格:780余万欧元(约6200万元) 拍卖地:法国巴黎德鲁奥拍卖行 拍卖时间:2012年6月12日 ![]()
▲青铜鎏金佛塔 佛塔高约2米。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摆放。
![]()
▲清乾隆 九洲清安(晏)之宝 拍卖价格:168万欧元 拍卖地:法国巴黎 拍卖时间:2009年 ![]()
▲团龙翡翠 墨绿色的整块圆形翡翠上,正面雕刻的蟠龙栩栩如生,造型精美,色泽浓郁,在翡翠的背面有一张1860年贴上去的圆形纸片,上面用英文写着“绿色翡翠,来自北京夏宫”。夏宫指的就是圆明园。
![]()
▲景泰蓝麒麟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曾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2015年3月该文物在巴黎南部的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内被盗走。
![]()
▲圆明园珐琅侍女酒壶 酒壶侍女图案为郎世宁所绘,现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
▲康熙玉如意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曾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圆明园, 始于康熙年间修建, 由于六位清帝的高度重视, 它汇聚了世界上最伟大建造技艺, 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奇珍异宝, 被雨果称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 ![]() 随着公众对于圆明园的 好奇心与日俱增, 修与不修的争论, 持续了30年,从未停歇。 ![]() 这时, 一位教授出现在公众眼前, 她带领着80多位学者和专家, 穿梭于圆明园遗址等各处相关地点中。 15年的共同努力, 终于完成了, 圆明园的虚拟复原。 ![]()
10000余件历史档案, 80位专业人员。 4000幅复原设计图纸, 2000座数字建筑模型, 6段历史分期120组时空单元, 严谨精确的数字化建造, 重现圆明园灿烂的历史。 ![]()
![]()
荒芜黯淡了一个多世纪, 得幸于现代科技发展, 和热心人士的参与, 这座“世界奇迹”建筑, 再次出现在眼前。 ![]()
而这背后团队的总负责人, 就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 在她50年的学术生涯中, 目光从未脱离过圆明园。 ![]()
就是因为郭黛姮多年来的努力, 带领着一群群人考察研究和积累, 才使得圆明园数字技术, 到2010年, 仅仅开启一年时间, 就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
曾经也有一些影视作品, 使用了重现圆明园技术, 然而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这些项目都未能有足够的准确度。 ![]()
“国内做得最认真最科学的一次”, 每一项工作, 都是综合了各种史料信息, 横跨建筑、历史、园林等学科技术, 再使用网络工程和视觉艺术等 众多领域的浩大工程, 为的就是, 呈现一座最真实的“圆明园”。 ![]()
金碧辉煌的宫殿, 玲珑蜿蜒的桥梁, 一望千里的湖泊, 精致华丽的内室, 让人仿似有穿越之感, 也做一回大清子民。 ![]()
文源阁藏书丰富 复原一个景区就有十多道程序: 遗址信息精确采集与记录, 残损构件的虚拟拼接, 文献资料精细研读, 样式房建造技术分析等。 ![]()
《乾隆四十景》上的风景,真实度极高 ![]() “样式雷”图谱 即使同一个景区, 每一位皇帝爱好不同, 一些景点也会随着变化。 因此, 郭黛姮团队根据历史分期的不同, 呈现了每个景区不同年代的样子。 ![]()
上下天光 乾隆时期 ![]() 上下天光 道光时期 每一个景区建筑的材料,颜色, 室内装饰,搭配布景, 周围的植物景观, 都需要结合历史资料, 严格的论证。 ![]()
而历史档案浩如烟海, 不仅要从国内寻找, 有些还要远赴异国他乡。 ![]()
![]()
半亩园室内 古代文献的记载, 也会出现错误和残缺, 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当时具体情况, 再作分析。 ![]()
一道道程序,环环紧扣, 丝毫不得出现差错。 经过确定景观的所有要素之后, 根据实地考察, 精确模型, 再使用数字技术, 让遗址重新复活起来。 ![]()
![]()
这样的复原, 在郭黛姮看来, 也是圆明园的另外一种重生, “它不仅解决了遗产保护, 与遗产重生的矛盾, 又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和认知。” ![]()
“走进”圆明园, 当一座座建筑出现在眼前, 我们已经跨越时空, 看到这曾经震撼世界的园林, 是怎样的一种辉煌景象。 ![]()
当封建王朝走向末年, 帝国迎来了最后一道强光, 康乾盛世的繁华, 让统治者有足够的财富, 去建造一座这样的园林。 ![]()
这里成为皇室的第二座离宫, 皇帝长时间在此工作,生活; 200多座宫殿,3000多亩面积, 成为帝国的心脏。 ![]()
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 传说中东海的蓬莱小岛, 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都凝结成了道道风光。 ![]()
万方安和 这座形态似“卍”字的建筑, 四面环水,冬暖夏凉, 带有浓厚的政治含义, 象征大清江山的永久传承, 是雍正皇帝的最爱场所。 ![]()
![]()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的建造, 灵感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 临水而建的白玉台阶, 平水而立的宫阙亭台, 如梦似幻, 宛若仙境。 ![]()
![]()
西洋楼 历时150余年, 六位皇帝的精心营造, 圆明园见证了帝国最后的旖旎风景, 也同它一起, 化作一滴清露, 消失在寂寥无色的清晨。 ![]()
时间无法逆流, 岁月不可轮转。 这座历史遗迹, 一直在向我们诉说着, 那道由血泪凝成的过去。 ![]()
虚拟复原圆明园技术, 拨开了历史的重重迷雾, 让我们看到了, 如真实一般的圆明园。 (“复原后的圆明园”) 时长4分56秒,建议在WIFI下观看 再现历史, 是为了使历史, 不再现。 圆明园曾辉煌,曾败落, 但是华夏儿女们的一份情, 从不曾凐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