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早年耕田喂猪,40岁出山,近70岁收复新疆:左宗棠为何能大器晚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6:23: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江水 于 2017-11-26 06:24 编辑

        2017-11-25 08:16

嘉庆十七年(1812)冬,左宗棠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东乡左家塅,祖父左人锦是穷秀才,以耕读为本,以授徒为业,父亲左观澜也是穷秀才,长年坐馆,教书育人,两袖清风,一怀明月。左宗棠二十一岁中举,此后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他内心不服气容或有之,但这宗苦闷终究敌不过另一宗快慰,他在京城的大小书肆淘到了一大堆农书和医书,竟如获至宝。

左宗棠

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入赘湘潭周家,妻子周诒端温润贤德,不乏咏絮之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完全认同夫君以耕读为本的想法,卜居乡间时,她赋七言绝句一首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

树艺养蚕皆远略,从来王道重农桑。

左宗棠退隐乡间,不肯出仕,周夫人并无微词,但她深明大义,十分了解夫君的抱负和才能,因此也表明了更高的期许:“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
左宗棠做上门女婿,在湘潭周家生活的那段时期心情是愉快的。他依照比例,亲手绘制了一幅纵横九尺、别以五色的全国地图。他写信告诉次兄宗植:
日来已着手画稿,每一稿成,则弟妇为影绘之,遇有未审,则共取架上书翻查之,十得八九,其助我殊不浅也。
他们夫唱妇随,合作的情形别有趣味,并不输给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猜书赌茶。在这封信中,左宗棠还写道:
新作小楼,极为轩豁,左图右史,乐此不疲。又作一联语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虽不免夸大,然自觉志趣不凡,知兄必斥其狂态逼人矣!
二十五岁的年纪,左宗棠专治实学,造诣精深,想必左二哥赞他都来不及,怎会斥责小弟?
从二十九岁到三十七岁,左宗棠在安化陶家坐馆八年,专授一徒,此徒是已故两江总督陶澍的儿子陶桄,也是左宗棠的东床快婿。在此期间,他将耕读为本的想法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做到了有名有实。
“买山而隐,为苟全之计”,“但愿长为太平有道之民”,左宗棠并非口头说说、笔头写写而已。祖上只传下几十亩薄田,长兄宗棫去世后,他与二哥宗植不忍分割家业,就将田产悉数留给了寡嫂。左宗棠在安化陶家坐馆,每年束脩能得二百两白银,家中用度多方撙节,四年的积蓄足以让左宗棠了却一桩心愿。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相中湘阴县东乡的柳庄,购入七十亩土地,建成小型庄园,“略以古农法之便于今者行之”,“日与庸人缘陇亩”,植桑栽茶种稻谷,还喂了猪,养了鱼,鸡鸭成群结队,“别有一段乐意”。

左宗棠旧居(柳庄)
咸丰二年(1852),左宗棠为左氏家庙撰写新联:

纵读数千卷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

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

年逾不惑,他仍然以耕读为本,认为“良农胜过贵仕”,“务实学之君子必敦实行”。
左宗棠自号“湘上农人”。他的语录之一是:“农为人生第一要务。”他的语录之二是:“治生自以务农为先务。果欲为隐居求志之处士,太平有道之良民,舍躬稼其何从乎?”道光十八年(1838),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在家书中写道:“榜发,又落孙山。从此款段出都,不复再踏软红,与群儿争道旁苦李矣。”这次出远门,他最大的收获仍是购买了许多足供探讨的农书,写信给周夫人:
他日归时,与吾夫人闭门伏读,实地考察,著为一书,以诏农圃,虽长为乡人以没世,亦足乐也。君能为孟德曜,吾岂不能为仲长统乎?
仲长统是东汉末年的狂生,不乐名位,性喜卜居清旷,其高论影响后世: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享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贵,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左宗棠与仲长统似又不似,二人性情狂简相类,但仲长统秉承道家思想,清静逍遥,左公尊儒崇墨,经世致用而摩顶放踵。
左宗棠重视农耕,他特别喜欢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诗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耕读者的惬意溢于言表。他有个见解与众不同:孔子训斥樊迟,孟子责备陈相,原意在于劝导学人立志要立大志和远志,并非说读书人不应当务农。由于后儒讲习不明,“遂至博极群书,不知五谷,宁奔走于风尘,而怠荒于稼穑,名为学者,实等游民”。古代大贤伊尹生于畎亩,诸葛亮躬耕南阳,务农有何不妥?左宗棠不仅喜爱干农活,而且编著了一部《朴存阁农书》,只可惜未及付梓就散失了。


道光二十五年(1845),左宗棠写信给恩师贺熙龄,汇报乡居生活,谈及农事,笔歌墨舞:
乡居不能不耕田。耕田有数善:岁入之数较多,山泽之利并得,可以多蓄庸力,可以多饲鸡豚,可以知艰难,可以习劳苦。……今居乡既久,乃益习其利。明岁亦督耕十余石田矣。世间惟此事最雅、最正、最可久恃,而人每不之务,实为可叹耳!
务农好处多,左宗棠的身板子较绝大多数书生更为硬朗,他敦劝挚友胡林翼去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后者心存疑惑,咨询本家几位叔叔,都说这不是读书人修身齐家的良策,于是他就放弃了。日后,左公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位“救火队长”之一,吃了不少苦头,办了许多大事,活到了七十四岁高龄,相比而言,胡林翼体弱多病,只活了五十岁,未尽其才,着实可惜。
左宗棠以耕读为本,受益良深,其荦荦大端有四:一,知稼穑之劳苦,晓民生之艰难,日后他做封疆大吏,重民命、惜民力均出于自觉;二,以实学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实学,力戒空疏,务求切实;三,收放自如,进退有据,进则能兼济天下,退则能独善其身;四,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经世致用,有根有源。由此可见,左宗棠大器晚成,绝非偶然。



原标题:左宗棠的耕读本色,

原载《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6月19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 08:55 , Processed in 0.02761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