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开评书背后不为人知的奥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9 06:25:3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睿奕英德

2017-12-18 22:17:33


我们古代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其实都是从评书艺人那里来的,经过数代评书艺人和文人的整理修改,逐渐定型,才流传到今天。它们都有很重的评书体痕迹。
有人说评书祖师爷是周庄王,就像关羽成为理发行业的祖师爷,朱元璋成为讨饭的祖师爷一样,他们这些祖师爷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正式开门收徒,他们之所以成为祖师爷完全是后人的附会,无非就是为了“认门开宗”。
业界普遍认为,评书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艺人柳敬亭。经过长期发展沉淀,民国时期成为评书的中兴期,当时的说书人在街上“撂地”说《三国演义》,现场总是挤满了人。

当代名家单田芳

初期,评书不只是说,还要有唱,说书用的乐器很简单,最初用琵琶,后来逐渐被淘汰改用三弦。说书人除了抱在怀中的三弦外,便是绑在右小腿上的"刷板",这样,一个人就可以既弹又唱还能打节奏,后如果有条件的还会带上徒弟或助手,形成师傅打鼓(板),徒弟伴奏的演出形式。小此后读《西游记》、《三国演义》,基本还是就把大段的词赞跳过去,直接看正文,就觉得这些东西真是没用,现在知道了,这其实很有用啊,不但是民间诗词歌赋的汇总,而且主要是为说书艺人准备的。
评书是北方话的名称,南方叫评话、评弹(乐器略有不同,南方还是以琵琶为主),西部地区称为“道琴”(道情)。罗贯中就是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影响深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类书评书行话称之为“墨刻儿”,即是评书表演的蓝本。
以前听书的时候,十分惊叹说书人能把一部大书里面复杂的要素记得那么清楚,其实后来才知道,每段书中都有有梁子、柁子扣子,梁子是指评书及鼓书故事的梗概。 柁子是评书及鼓书故事中的大关节和高潮情节。扣子是指故事中的悬念。记住这些,就不难上手,当然,在上场之前还是要做功课的。

袁阔成大师

什么是得胜钩,鸟翅环?常听到这个词,但不知道是神马东西?现在就告诉你,这两个工具合起来是一套,是为了挂兵器使用的,一般在战马左侧,后面是环,前是钩,武将可将长柄武器挂在马上,可以腾出手(主要是右手)来使用弓箭等其他武器。

得胜钩


实际使用状况

什么是铁过梁,飞虎韂?“小肚子一顶铁过梁,右脚一踹绷蹬绳,左腿磕膝盖一点飞虎韂”这套嗑儿,是不是很熟悉?在这儿科普一下,韂是鞍下面的垫子,武将一般会装饰飞虎的形象,称为飞虎韂。铁过梁是马鞍前桥板(有前后桥板,通常前高后低)上的铁扶手。说书讲究语言干脆利索,经过前人不断总结,这样说不但语言上显得“脆”,而且很形象的描绘了催马战斗的一系列动作。



在历史长河中,评书艺人不仅对高文典册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甚至影响了很多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在抗战中,有很多民族英雄都是崇尚岳飞的,比如杨靖宇、佟麟阁等等很多。
现代生活中,大多数娱乐都是比较“费眼”,没事的时候,可以微合双目,静静听一段评书,既可保护视力,亦或静心有所得,岂不快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01 , Processed in 0.0075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