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的关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2:06: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迪迪历史小课堂 2018-01-15 11:34:25
很多人都以为秀才很一般,但实际上,秀才的水平可真不一般。
以一位同学为例,该同学在小时候入学堂,和其他同学都坐在同一房间内学习,叫做“同窗”。
同学要在县里参加县试,通过县试的,再去州里参加府试。通过府试以后,才能去参加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即,一批学生,要通过县里的统考,能过线者,才参加市里的统考,通过之后,参加省里的教育官员举办的考试,过线者方能成为秀才。通不过的,就叫童生。

有八十多岁的老童生,也有过了秀才考试却一直不能中举的,考到死都没考上。一个乡镇上,考上秀才的并不多,大约一个村里几年会出一个。难度不小,但上得起学,有点智商,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考上的。最难的是接下来的,秀才考举人,那不是一般的难啊。
考中举人相当于考上了清北
秀才考举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闱。
秋天考试,秀才们到本省(即本土、本乡)考场集中参加,所以也叫“乡试”。考试下来,数千名秀才,能有几十个名额。范进中举后为什么疯了?就是因为考举人太难了。考上了举人,就算是成了爷。
一个普通的县里,数年可以出一个举人。《白鹿原》中的朱举人,就是一个典型。举人择优成为地方官员,如果不能成为本地高官,则至少也是县里的名流,县令有大事,举人都要被请出来参加。

举人们春天参加国考意图成为进士
秋闱结束,张榜公布中举名单。中举的举人,和往年的举人,可以选择参加来年春天举行的京城会试,又叫“春闱”。各地举人去京城考试,数千名举人,录取几十个人,凡是录取的,就叫贡士。
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即可赐进士。基本上,只要是考上贡士,就算是进士,殿试主要是为了排名。譬如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的是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考进士的难度,可以说是变态的。进士可以做重要官员甚至京官。进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要说张居正变态,是真变态,太厉害了,二十三岁考中进士。更变态的还有,比方说杨廷和,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
录取比例
秀才从所有童生中录取,录取比例小于十比一。
举人从所有参考的秀才中录取,录取比例约为3%
进士从所有参考的举人中录取,录取比例小于10%
三年一考,一个县里的两千名能读书的学生,会有一百多人考中秀才,大概一个村里能摊上一个。这些秀才中,又会有5个人能考上举人。然而本县的所有举人,很难再能考上进士。一个省只有十个人考上了进士,这十个人当中,又只有第一名可以考上庶吉士。因此可以粗暴地这样说:
本村第一是秀才。
本县第一是举人。
本省前十是进士。
全国前十庶吉士。
迪迪历史小课堂 2018-01-15 11:34:25
很多人都以为秀才很一般,但实际上,秀才的水平可真不一般。
以一位同学为例,该同学在小时候入学堂,和其他同学都坐在同一房间内学习,叫做“同窗”。
同学要在县里参加县试,通过县试的,再去州里参加府试。通过府试以后,才能去参加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即,一批学生,要通过县里的统考,能过线者,才参加市里的统考,通过之后,参加省里的教育官员举办的考试,过线者方能成为秀才。通不过的,就叫童生。

有八十多岁的老童生,也有过了秀才考试却一直不能中举的,考到死都没考上。一个乡镇上,考上秀才的并不多,大约一个村里几年会出一个。难度不小,但上得起学,有点智商,努力一下,还是可以考上的。最难的是接下来的,秀才考举人,那不是一般的难啊。
考中举人相当于考上了清北
秀才考举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秋闱。
秋天考试,秀才们到本省(即本土、本乡)考场集中参加,所以也叫“乡试”。考试下来,数千名秀才,能有几十个名额。范进中举后为什么疯了?就是因为考举人太难了。考上了举人,就算是成了爷。
一个普通的县里,数年可以出一个举人。《白鹿原》中的朱举人,就是一个典型。举人择优成为地方官员,如果不能成为本地高官,则至少也是县里的名流,县令有大事,举人都要被请出来参加。

举人们春天参加国考意图成为进士
秋闱结束,张榜公布中举名单。中举的举人,和往年的举人,可以选择参加来年春天举行的京城会试,又叫“春闱”。各地举人去京城考试,数千名举人,录取几十个人,凡是录取的,就叫贡士。
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即可赐进士。基本上,只要是考上贡士,就算是进士,殿试主要是为了排名。譬如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的是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
考进士的难度,可以说是变态的。进士可以做重要官员甚至京官。进士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要说张居正变态,是真变态,太厉害了,二十三岁考中进士。更变态的还有,比方说杨廷和,十二岁中举人,十九岁中进士。
录取比例
秀才从所有童生中录取,录取比例小于十比一。
举人从所有参考的秀才中录取,录取比例约为3%
进士从所有参考的举人中录取,录取比例小于10%
三年一考,一个县里的两千名能读书的学生,会有一百多人考中秀才,大概一个村里能摊上一个。这些秀才中,又会有5个人能考上举人。然而本县的所有举人,很难再能考上进士。一个省只有十个人考上了进士,这十个人当中,又只有第一名可以考上庶吉士。因此可以粗暴地这样说:
本村第一是秀才。
本县第一是举人。
本省前十是进士。
全国前十庶吉士。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 16:13 , Processed in 0.00768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