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古至今,多少人在写《兰亭序》,为啥毛泽东和别人不一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 06:3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书法微评 2018-02-01 09:08:16

毛泽东自幼喜爱书法,他对魏碑、颜体、柳体及怀素狂草都下过一定的功夫。但毛泽东一辈子基本没临过帖,他学习书法的主要方法是读帖。从流传下来的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我们能窥见传统书法对他老人家的影响,他善于博采百家而又能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构思巧妙、洒脱雄奇的独特书风,令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专业搞书法的人齐声赞叹。毛泽东的书法虽然有“字因人贵”存在的因素,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必然是一位、或者说是唯一一位可以流传千古的现代书法大家。毛主席写字,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比如我们看他书写的《兰亭序》,就能感受到他老人家是如何随心所欲了。

我们很多人临写《兰亭序》,虽然临写出来的结果赶不上王羲之(写几辈子恐怕也赶不上),但在笔法上、外形上还是尽量想办法去靠近王羲之原帖的。但毛泽东写《兰亭序》却和任何人不一样,他写的《兰亭序》短短百字,写错的地方却很多,这就可以确定他老人家不是照着临的,而是信手而写的。我们看,全文从“永和九年”始,到“惠风和畅”止,洒洒落落近百字,全然不顾王羲之的笔法、笔意,而都是以自家毛体笔意出之。要问这是为什么?只能这么回答:因为他是毛泽东!我们看放大图:

如上图,开始书写时还是相对规范,基本上是行书,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儿王羲之的意味。写着写着,笔下顺畅了,情绪高涨了,放开了,字越写越草,越写越大,于是大小参差,上下错落,节奏起伏,信手挥就。

从“癸丑”误作“癸卯”,“坐”字误作“座”字,“其致一也”误作“其致一致也”,“咸集,咸集”重复书写等情况看,毛泽东在写这篇《兰亭序》时,不但没有临摹,而且也没有比对抄写,可能是凭记忆落笔而成。

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他老人家挥写时还是很尽兴的,所谓“畅叙幽怀”如是也。至少这一点还是可取的,值得我们学习。

虽有瑕疵,但纵观毛泽东式《兰亭》全貌,通篇之豪放刚劲、畅爽气息是不容置疑的,由此也说明毛泽东他老人家摆脱一切枷锁、束缚,我的书法我做主的人生态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2-2 06:32:36 |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的书法如同他的伟大人格一样潇洒自如,恢宏大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2-2 06:33:27 |只看该作者
书法是臻至化境才出草书。落笔无悔,通篇布局成熟于胸,才气喷薄而出,跃然纸上。从清末民国到解放,你看看写草的有几个?比比就知道了,再往故人比怀素张旭还喜欢酒后做书,以开书路,毛主席呢?从不饮酒。我本人毛泽东主席的忠实粉丝。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9 00:32 , Processed in 0.0087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