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国元帅逸事:刘伯承妙联骂师爷,陈毅巧对请良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9 04:16: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少真道君 2018-02-18 23:41:29

开国元帅刘伯承出生于四川开县,自小聪慧,五岁入学,十岁文字已通顺。他的私塾先生任贤书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部下。大渡河一战后,石达开全军覆灭,任贤书死里逃生,隐姓埋名,晚年流落到赵家场,被刘伯承的父亲刘文炳留下执教。任贤书也极为喜爱这个聪慧的学生,不仅教刘伯承读书,还教他习武,经常讲述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在任贤书的教导下,刘伯承自小便富有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

12岁,刘伯承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堂,与同学邹靛澄、谢南城结为兄弟。三人成绩优异,被称为三才子。
一天,老师出一上联:红花不香,香花不红,唯有梅桂开花又红又香。刘伯承对:臭屁不响,响屁不臭,只有吃豆放屁又臭又响。引得满堂大笑。
1907年5月下旬,刘伯承15岁,开县爆发红灯教起义。义和团骨结合红灯教,举起了“反清灭洋”的旗帜,四乡群众纷纷响应,声势浩大。教体操的邵师爷跟随侯知县镇压红灯教,结果打了败仗,邵师爷被打死。随后,满清调集重兵,镇压了红灯教。
侯知县把邵师爷的尸体放在忠烈祠祭奠,送挽联、花圈、供品的络绎不绝。刘伯承、邹靛澄、谢南城也决定送挽联。挽联似哀实讥:
  • 刘伯承的挽联。
上联:战马长嘶浦河岸上湘楚壮士八面威风;下联:昏鸦悲啼凤凰山下洞庭孤魂四季寂寞。横批:呜呼哀哉
  • 邹靛澄的挽联。
上联:效尽犬马劳;下联:流干奴才血;横批:死得活该。

刘伯承以为写的太露骨,改动了几个字。
上联:保大清效尽犬马劳;下联:报皇恩流干奴才血;横批:死得其所。
当局虽然知道是讥讽,但也找不出岔子。


抗战爆发后,陈毅领导的新四军进入茅山地区。由于日寇封锁,药品缺乏,伤员得不到医治。有位名叫“辛三仙”的医生,不愿为日军服务,从镇江逃到茅山,住在乾云观,采集草药为百姓治病。陈毅听说后,想请他为新四军治病。可惜两次登门,都没能见面。
陈毅第三次来到乾云观,观中道人交给一张辛三仙留下的纸条,上书: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陈毅一笑,对上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第二天,一个小道士下山传话,请陈军长到乾云观相见。第三天早上,陈毅动身,到了乾云观,辛三仙早已等候。陈毅想到几次往返,吟道:三顾道观,三拜三仙山心动。辛三仙对道:四咏雄文,四仰四军事通明。
两人走入观中,道人奉茶,谈笑之间,陈毅吟出一对:稼轩当年哭京口;三仙今朝笑茅山。意在劝辛三仙出山:辛稼轩报国无门,只能长歌当哭;辛三仙却可以用医术报国,为抗日将士治伤。京口是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最终,辛三仙答应为新四军治病,还与乾云观道士商议,将乾云观当作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总医院。
陈毅下山时,又写下一副对联:深山引高士,盛世期新民。贴在乾云观正门两侧。

  • 参考资料:内蒙古文艺出版社《中国十大元帅传奇将领纪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2-19 07:43:50 |只看该作者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2-19 07:46:3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09:03 , Processed in 0.00946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