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一个鸡蛋上去 2018-02-26 20:52:42
![]()
扔一个鸡蛋上去 有一句谚语古老相传:“江南的才子山东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西诞生过西周、秦汉、盛唐等王朝,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历史传奇故事。最近强势刷屏的《国家宝藏》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送选的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和《阙楼仪仗图》壁画。那么,这三件从170多万件珍品中选出的文物到底有啥不一样?来了别走,陪你解读这三个“国家宝贝”,顺便陪我扔个鸡蛋上去。
![]()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大唐“黑科技”长这样?
![]()
相传在安史之乱,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唐玄宗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后来重返此地思念之情难却,密令改葬,开墓后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想起当年贵妃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不禁老泪纵横。
![]()
但是不要误会啦,准确的来说,贵妃娘娘当时佩戴的香囊并不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类香囊是贵夫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无论是狩猎、游玩,还是弹琴、研磨,都会随身携带,走过的地方,香气袭人。这么看的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作用约等于我们现在使用的香水,贵妃娘娘就更不必说,生前佩戴的这个香囊可不是丝绸棉麻做的普通香囊,而是金银做的,堪比当时香囊界的潮物。
出土时间:1970年
出土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南郊何家村
现居/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遗宝》展厅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1970年出土于西安南郊的大唐遗宝,这个通体饰有镂空葡萄花鸟纹的银香囊里面,有一个半圆形的金香盂,把香料放在香盂里,无论如何转动,在巧妙的机械结构和重力共同作用下,香盂都始终保持水平,不会让香料洒出来。
![]()
![]()
香囊的原理与今天我们见到陀螺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从高精尖的航空航海,到GPS定位系统,甚至日常的相机里都有运用(不然你以为相机防抖功能是怎么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直到16世纪才开始出现类似的陀螺仪原理"万向支架"来避免海上颠簸,你说我们的古人厉不厉害!这个唐香囊绝对是集合科技、艺术和文化于一身的大唐“黑科技”。
![]()
外径4.6厘米 金香盂直径2.8厘米 链长7.5厘米 而且银香囊之前也不叫这名儿,叫熏球(是不是一下就接地气了)。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也出土了两个这样的香囊。除了这个做工和花纹都神工鬼斧的器物,一起发现的还有一个物帐碑,碑上明确记载了“香囊两枚”,这才确定了器物原本的名字。
![]()
![]()
透过香囊,联系起一个人物、一个时代。每一个都是观察大唐盛世的窗口,没一个都反映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的交流。要是讲它们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要想听故事,那快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止是大唐盛世,整个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更多的故事等待着挖掘,还有更多的文物等待着守护。
古代密码学的最高追求,认证加密都靠它!
![]()
出土时间:1975年
出土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
现居/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
长9.5厘米 高4.4厘米 厚0.7厘米 身上铭文: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这非常重要的四十字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大致意思是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兵遣将,都要用兵符警醒“认证”。
最初设立兵符,是皇帝为了在战争中有一个并且非常严肃的、可以传递于君王和边塞之间、使用和调动兵力的信物,杜绝将军们拥兵自重,动摇皇权。兵符通常一切左右两半,需要调兵时,由朝廷官吏拿着黄帝的右半符与持左半符的将士汇合,然后两半相合,即为“符合”,然后才有调兵权。
然而这样一个极具历史价值的国宝,当年竟然差点被当成废铜卖掉!
![]()
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少年杨东峰在农事时,铁锹“铛”一声脆响,挖出了一个拳头大小的金属疙瘩。样子像猫又像虎。本想把这件金属动物拿去当废铜卖,但废品收购站的人说“这东西太轻,值不了几个钱。”这件金属动物就成了几个孩子手中的玩物,久而久之,“铜老虎”青黑色的身上渐渐显出了漂亮的金黄色文字。由于文字为篆书杨东峰看不懂,于是,他辗转找到了陕西省博物馆,考古专家一番审视后,断定眼前的器物是一枚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最后杨东峰获得了一张陕西省博物馆发给的表扬信,因献宝有功,得到了7元人民币的奖金。 怪不得老一辈陕西人说,“一铁锹下去,指不定铲到啥嘞!”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征战非常频繁,有了它,调兵遣将不在话下,没有它,除非王亲自出面下令,才能调用出兵。所以杜虎符成了非常重要、有效的认证工具,虎符在秦国军事中承担重要的保密工作。现陕西只有左半边,并且上面有榫卯,在一起是严丝合缝的,换句话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铸造虎符的左边就相当于注册密码,右边相当于登录输入密码,只有合在一起,才算认证成功。
杜虎符虎符代表了中国古代密码学的最高追求。这杜虎符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1认证,2 保密。例如我们现在使用的:银行优盾、指纹认证、手势密码、刷脸认证、虹膜认证、保险柜、电子文档的加密功能等等,虎符可以说是“现代密码学的鼻祖”。
其实古人除了认证工具,发明了加密的工具:文字密码。先秦诸侯国之间征战非常频繁,军报信承载着军事情报,但是直接写在纸上太危险了。所以,事先由发送方和接收方共同商量一个密码本,接收方对照密码本就可以破译出来。后来除了杜虎符,还出现鱼符,后来演化成了官员的“身份证“,鱼符分两为左右两半,合起来显示“合同”,我们今天合同中的骑缝章可以说就是由此而来的。
一座城池,一幅壁画,尽显大唐风韵
![]()
阙楼其实是唐代皇宫前面的一个高耸楼台,每次大臣们上朝觐见的时候,都要到阙楼上面想一想自己的奏章中是不是有缺(同“阙”)失。《阙楼仪仗图》所描绘的是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
出土时间:1971年
出土地址: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
现居/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
从壁画中就已经能看出初唐人物画的水平已经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画里从阙楼进入皇宫,是由196名文武百官组成的仪仗队伍,包括“三军仪仗队”:步行卫队、骑马卫队和车队。车用的是太子级别的金辂车,但车前的羽毛和贴金装饰却都是皇帝级别的仪仗器具。旁边再配上装饰华丽的三彩三花御马,整个气场强到不行。
《阙楼仪仗图》描绘了真实的大唐景象。当时的长安是国际化“CBD“,是世界最大的城市,180多万的常驻人口中包括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 各国使节都来朝拜,而为了显示大唐天朝帝国的气度,交流期间吃住全包,来回路费全包,走的时候还会得到回礼,并且回礼常常比进贡来的礼物更多更贵重。而不管是2000多年前的盛世长安,还是现在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西安,都在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流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阙楼仪仗图》的另一个价值是里面描绘了风格独特的建筑风格。阙楼出檐远,斗拱比例大,使得楼阙显得高大雄伟。
![]()
![]()
说到壁画中阙楼建筑中的斗拱榫卯结构,不得不说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师、梁思成的弟子、建筑大师张锦秋先生。她作为西安大唐芙蓉园的设计者,将这座以唐代皇家园林为主题公园的大门左右两边,以三出阙为设计灵感,让2000多年后的我们去感知当时盛唐的繁荣景象。
其实不只是“国宝天团”,这些“国家宝贝”不外借展出随团出行的时候,它们都静静躺在博物馆,等着你去欣赏解读、守护传承。(不过也有人说这次陕博没有拿出真正的实力,没有出现呼声最高的镶金兽首玛瑙杯。那在你心中最能代表陕博去亮相的国宝是什么呢?关于它们的前世今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