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齐白石书法清雅秀逸,神采飞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13:47: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和法堡 2018-03-09 14:28:21

众所周知,齐白石(1864年─1957年)是近现代中国的国画大师,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等。其画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妙趣横生。不仅如此,齐白石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有关他的墨宝,业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谈到自己的从艺之路,白石老人曾说:“书法得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可见,白石老人的书法来源多是取法于一些极有性格和创造意识的书家之书法的。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老人要表现的,不是那种正襟雍容士大夫的味道,而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种他所追求的教化之外的“天趣胜人”的境界。不想,这样的风格,也曾给白石老人招致不少非议,毁之者每谓老人的作品失于野怪,缺少书卷气等。



应该说,白石老人的行书与篆书还是有相当成就的,只不过其行书终生未脱李北海形神,篆书至死未跳出《天发神谶碑》藩篱。但总体而言,白石老人的书法作品清雅秀逸,神采飞扬,充满了平民意识与朴实健康的审美情调,于粗袍乱服之中,自然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而对于某些非议,白石老人自辩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摹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其实,学习也好,摹仿也好,既有取外形的,也有取笔墨精神的。取形取神是学书的前后过程,每位书家都有个中甘苦,大可不必闪烁其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9 06:22 , Processed in 0.0076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