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江水 于 2018-6-6 05:42 编辑
谁说中国功夫都是假的?这些武林高手颠覆你的想象!
2018-06-05 20:27
身轻如燕,飞檐走壁; 行侠仗义,快意江湖。 阿谈相信,大多数人年少时 都曾有过一个类似的武侠梦。 但只有年岁渐长后才会清楚—— 所谓武林,其实只是幻想中的世界。 ![]()
诚然,影视剧中酷炫的技能要靠后期, 腾空飞跃的场景也离不开威亚, 但这并不代表,在2018年, 这种古老的传承便就此消失了。 今天阿谈想带你们看看, 现在依然活跃的武术流派。 ![]()
谈及传统武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少林若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在世界赛场上名声响亮的武僧“一龙”, 便是嵩山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少林功夫将佛教禅宗之长 与武术的刚柔并济相结合, 讲究“禅武合一”。 ![]()
而少林功夫中有一招无上禅功: 名为“心意把”。 心意把虽然只有一个动作, 但是变化莫测又可应万变。 一个动作可以演变出十二种变化, 动显于外,点化千钧; 静显于内,锤炼心意。 ![]()
每天清晨,古轮心意把的 第五代传承人吴南方都会 在嵩山脚下的古轮禅院带着弟子习武。 三十年间,他从未间断,日日拳不离手。 ![]()
![]()
吴南方门下弟子众多, 但真正能将心意把学好的, 也不过寥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弟子的心态。 “在诱惑众多的当下社会, 作为一个年轻人, 想尽快学习这门功夫, 是非常不容易的。” ![]()
吴南方决定遵循祖制, 从12名弟子中选择6名最为优秀的, 和他一同进行长时间的苦修。 ![]()
苦修并不特定于某种方法, 一举一动都能成为修行。 前往老宅的路上需要徒手攀岩, 在山石上打坐静心; 到达老宅后自行挑水捡柴, 睡觉时要在窄小春凳上保持平衡。 ![]()
![]()
一切都完成后, 吴南方不发一言, 独自在房里练起了功。 他没有把房门关死, 好奇的徒弟们就都聚在门缝前, 偷偷看着、比划着。 其实这都是吴南方的刻意为之, 他想试验弟子们是否求知若渴, 结果也让他十分欣慰。 ![]()
![]()
吴南方深知, 功夫不是练出来的, 是逐渐磨出来的。 心意把练心、练意、练气、练力、练法, 但最重要的还是长年累月的坚持, 这样才能真正地,水到渠成。 ![]()
既然说到少林,就不得不提 同样是中国武术“双绝”的武当。 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 武学造诣可谓是臻入化境, 而在道家思想中, “三丰”这个名字也大有来头, 它代表的是乾坤合一、阴阳变化。 ![]()
作为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的陈师行, 数十年如一日地精研武当功夫; 除去世人熟知的拳法外, 他还擅长一项独门秘技 ——武当轻功。 ![]()
没有什么功夫是能一蹴而就的, 而要求身姿轻盈的轻功就更是如此。 武当功夫要求的是以静制动, 相比其他派别来说,更讲究内功; 但这不意味着完全忽视另一方, 因为只有足够的硬功夫才能支撑起 轻功对于身体的极高要求。 ![]()
陈师行让弟子们模仿青蛙的前进方式 在深坑里外反复跳跃以锻炼下肢; 待力量足够时,以倒挂金钩强化脚尖发力。 ![]()
![]()
基础打牢后,在木桩间 “蜻蜓点水”练习速度、准度及平衡。 最终于走壁中,检验成果如何。 ![]()
![]()
这一套练习流程走下来不难, 难的,是将思想与之统一。 陈师行最重视的, 还是弟子们在习武过程中 展示出来的品德心性。 ![]()
会武不耀武,有德不失德。 陈师行时时观照自身, 又常领弟子礼拜祖师, 为的就是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 为弟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
所以即便他脚踝有伤, 也坚持在弟子面前演示了走壁; 修武者的伤痛在所难免, 言传身教,是道法的最好表现。 ![]()
![]()
看过《倚天屠龙记》的朋友们, 一定对其中狠厉的灭绝师太印象深刻; 但现实中的峨眉派武术, 并不是只有女性参与, 还集合了拳术和棍术, 是真正的刚柔并济、一法多变。 ![]()
峨眉山市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主任 王超今年已经55岁了。 从1980年代起,他就开始搜集 各种峨眉武术的资料, 通过演练、交流、展示等方法, 努力将峨眉武术的 器械和套路逐步还原了出来。 ![]()
年轻时尚能处于先锋, 随着岁月的流逝, 王超已不再坚持于要站上舞台, 而是将精力放在教习徒弟, 让峨眉武术得以延续上。 ![]()
12岁的李国立是他最小的徒弟, 在一次练习中,王超发现 李国立的身体比同龄人柔软灵活许多, 他便决定将峨眉武术中 富有传奇色彩的“猴棍”传授与他。 ![]()
![]()
“猴棍”顾名思义, 是模仿猴子习性的一门棍法; 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 正是修习了这项绝活, 才将那石猴演得活灵活现。 ![]()
虽然年纪尚小, 李国立的猴棍已是打得像模像样, 这令王超由衷地感到自豪。 他教导李国立: 习武莫若修心,磨砺意志才是根本。 李国立似懂非懂,却还是默默记下。 ![]()
中国人习武,从来就不在于攻击; 止戈为武,是为真正的和平。 ![]()
古代的功夫流传至今, 经过了千年的传承与演变, 渐渐地有了衰落之势。 阿谈觉得,武术日渐式微, 是因为它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刚需相悖, 但其作为文化符号在国际舞台上 为中国带来的正面影响, 是无法单纯以经济价值来估量的。 ![]()
当年若是没有打入世界的李小龙, 也许Chinese Kung-fu就不会 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应当感谢这些默默坚守的习武者, 若没有他们的艰苦修行, 就没有今日我们所见的百家功夫。 ![]()
这就像李小龙曾说过的: “人,活着的人,创造武术的人, 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种武术体系 重要得多,也更有价值。” - END - (部分图片来自纪录片《传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