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跟着党的步伐 去革命老区 去避暑圣地 2018-07-05 16:05
七月是党的生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红色旅游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也是进一步传承党的精神谱系的需要,引导我们发挥永远奋斗的精神,将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将党、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激发干事创业的更大热情。
![]()
97载风雨兼程
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我们党带领人民
不解奋斗,
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的前途命运
创造了彪炳史册的
伟大奇迹!
一颗红星向着党
歌声响彻耳边
![]()
★ 回顾党97载历史烟云 ★
01
树立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
02
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
03
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
04
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
05
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
06
党的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
08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钉钉子精神
09
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
红色旅游是党的事业、国家战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的多次深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景区参观革命纪念设施、瞻仰革命遗址。从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纵深,从不忘初心、更好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红色旅游工作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 跟着党的步伐——红色旅游
作为党性教育的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研究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课堂,红色旅游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清涧县的红色旅游景点有清涧起义旧址、袁家沟革命旧址、《沁园春·雪》创作地、枣林则沟革命旧址。
![]()
红色精神
新时代,我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历史节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尤其需要党的精神谱系,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
![]()
清涧起义旧址
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共产党员唐澍(唐东源)、李象九、谢子长(谢浩如)、白明善(白乐亭)、白锡龄,白自强(清涧地方党支部负责人,负责宣传)等以党组织掌握的陕北军阀井岳秀部第十一旅第三营为主力,联络其他几个连的千余官兵在陕西省清涧县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10月12日下午,起义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带领下,转战延川、延长。第二日,起义部队在城内部队里应外合下占领延川县城。途经延长县时,一举歼灭驻军两个连并一个营部。驻宜川守军闻讯,立即向准备参加起义的宜川3个连发起进攻。这3个连当即应敌,激战一昼夜。第二天,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白明善带领清涧、延川的起义部队到达宜川城下,守军旅长康子祥带残部弃城而逃。3支起义部队会师宜川,人员发展到1700余人,起义部队改编为旅,旅长李象九,下辖三个营,谢子长、韩起胜、李瑞成分任营长。不久,起义部队遭到井岳秀部高双成师的围攻,由于领导人之间意见不一,唐澍去西安向省委汇报,部队在李象九、谢子长率领下转移韩城,暂归杨虎城部王保民师。
部队起义后南下,于当日抵达延川县城,部队军纪严明一路秋毫无犯,不少战士路过家门而不入。13日,起义部队占领延长县城,城内敌人全部缴械投降。次日,部队继续向宜川挺进,15日到达宜川城外,与城内共产党员李瑞成等起义部队相配合,占领宜川县城。随后起义部队改编为旅,李象九任旅长,孟澄斋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营,谢子长、韩起胜、李瑞成分别担任营长,全旅近千人,一千多支枪。清涧起义使井岳秀万分惊恐,急令高双成率部围攻。由于起义部队行动方向不够明确,战术应变不够灵活主动,不得不仓促突围,除谢子长营和韩起胜营冲出外,其他人员冲散,辎重全部丢失。
11月,唐澍和省委派遣的阎揆要来到韩城,与谢子长、白明善、史唯然组成军委,并决定将部队开往清涧、安定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经过短期准备,以谢子长营为基础180余人在韩城举行二次起义,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总指挥唐澍、副总指挥谢子长、参谋长阎揆要。革命军北上途中进攻宜川受挫,继续北撤到延安、延川、安定、安塞、保安一带,沿途屡遭国民党军队袭击,损失惨重,遂分散隐蔽,等待时机。唐澍、谢子长、阎揆要等回西安向省委汇报。
![]()
![]()
袁家沟革命旧址
袁家沟的革命历史
袁家沟革命旧址位于清涧县城东50公里袁家沟村,袁家沟村位于清涧县城东约40公里的高杰村乡。地形独特,一道南北走向的山梁把村子分为东沟、西沟两部分,两条沟里住着20余户人家,沟里流出两条小溪,向南汇入无定河。1936年2月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征到袁家沟村度过了十六个日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在此发表了著名的抗日《东征宣言》,在白育才宅院一线五孔窑洞中的其中一孔的一张小炕桌上,挥笔写下为山川增辉的《沁园春·雪》词章。钟灵毓秀的小山村袁家沟先后走出四位省委书记。故居新建成四馆一室,即东征纪念馆、《沁园春·雪》纪念馆、袁家沟自然人文展览馆、新农村建设展览馆和石碑文化长廊。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1978年12月修复开放,至今完好。室内陈列着毛泽东1936年的照片、红军东征西进图及毛泽东用过的木炕桌、木床、木柜及红军当时用的苏币4张。1984年2月清涧县政府公布袁家沟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榆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由西部电影集团摄制的《陕北是个好地方》10集电视系列片中,由特型演员王翰文扮演的毛泽东再现了当年毛泽东朗声吟诵、挥笔书写《沁园春•雪》的情景,引起强烈反响。
![]()
![]()
《沁园春·雪》创作地
伟大诗篇的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雪“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复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应柳亚子要求,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和词的小序写道“次韵和毛润之咏雪之作不尽依原题意也”。原作因而被爱好者传抄,不久即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
![]()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
枣林则沟会议背景
1947年3月29日至31日,毛泽东和中央前委、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期间在清涧县枣林则沟居住过2天。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央书记处紧急会议,史称“枣林则沟会议”。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3月29日,中共中央在枣林则沟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关行动问题,史称枣林则沟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由中央书记处的3位书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成立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刘少奇为中央工委书记,中央工委立即东渡黄河,前往晋西北或其他适当地点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会议前一天,中央还成立了后方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副书记和后方支队司令,转移到晋绥解放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保障工作。枣林沟会议是在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会议根据形势的要求,确定了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分工,既保障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对全国各解放区实施不间断的指挥,又作好了应付各种突然事变的准备,在转战陕北途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红色革命老区不仅连接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血脉,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避暑环境。红色旅游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年接待游客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7年的13.04亿人次,年均增长15%以上,其发展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其寓教于游的体验,怡情养志、益德益智,是实实在在心灵之旅、精神之旅,有助于激活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使党的精神谱系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
袁家沟毛泽东旧居
![]()
避暑圣地
太极圣境
七月风清气爽,山清水秀,景色怡人。革命老区旗帜飘扬,红色脉搏跳动在每一处历史遗迹中,等着你来一起聆听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