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极尽繁缛,皇四代的奢华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9:17: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极尽繁缛,皇四代的奢华

正广文化 2018-08-10 06:52:59

清乾隆 紫砂黑漆描金吉庆有余壶


经历了康熙雍正两朝的励精图治,清王朝走向了代表本朝政治经济巅峰的乾隆时代,作为一位皇四代及富三代,乾隆皇帝开启了清王朝奢华繁缛、铺张奢靡的审美倾向。经济的富足必然为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在皇家科学院和御窑场共同努力下,这种类似于当代高科技孵化器的合作机构,使得乾隆一朝的瓷器生产成为清代宫廷瓷器的集大成者。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


同样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紫砂器的制作上。乾隆一朝不惜工本,在康熙和雍正两朝装饰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开拓,研发了更为繁复的、复杂的紫砂装饰工艺类别,例如大漆描金、金银彩装饰、堆泥装饰等等。
清代乾隆时,有陈文柏、陈文居、“寄石山房”、“荆溪水石山人”等、所制紫砂盆,远销日本。著名的紫砂工匠有惠逸公、范章恩、潘大和、葛子厚、吴月亭、华凤祥、贞祥、君德、吴阿昆和许龙文等。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圆壶高 11cm,口径5cm,足径5.5cm


壶圆球形,细弯流,耳形柄,馒头盖有钮。驼色细砂泥,光润滑爽。腹部一面刻乾隆帝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篆书款“乾”圆形印、篆书款“隆”方形印。另一面方形开光内印烹茶图。
此种壶不仅造型独特,而且浅驮色的调砂泥在乾隆朝以后也已绝迹。
清乾隆 紫砂泥绘烹茶图六方茶壶通高16.5cm,口径4cm,足径4.3cm

壶呈六方形,小口出唇边,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壶腹两面有委角长圆形开光,一面开光内印刻乾隆七年(1742年)御制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诗云:“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
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冷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另一面开光内泥绘烹茶图。
清乾隆 紫砂荷莲寿字壶高10.5cm,口径7.3cm,足径7.5cm



壶圆腹,耳形柄,短直流,浅圈足。通体凸雕装饰,盖钮为花蕊形,盖面饰梅花,肩部有一周如意云头纹,腹中部环绕细竹纹,将纹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有20个篆书“寿”字,其字体各异,下半部凸雕池塘荷莲纹。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是特为乾隆皇帝庆寿而向宜兴定制的紫砂茗壶,吉祥喜庆的纹饰设计不落俗套,娴熟精练的浅浮雕技法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造型大气端庄,款识的书写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清乾隆 紫砂提梁壶通高14.5cm,口径8.2cm,足径7.3cm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三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
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清乾隆 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高12.5cm,口径5cm,足径9.5cm


壶口微撇,粗颈,硕腹,阔平底,弯流,螭龙形长柄,圆盖,圆钮。腹部两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一面堆绘乾隆帝御题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节选,原诗云:
“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惭昔,歌泳羶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装池更喜商邱荤,法宝僧庵慎弆全。”此诗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作(参见《清高宗御制诗文集》),壶上只节选了诗的前半部。另一面堆绘烹茶图。
此壶造型独特,制作精工,为乾隆时期宫廷壶的一种壶式。
清乾隆 紫砂黑漆描金菊花壶高9cm,口径8cm,足径7.5cm

壶直口唇边,扁圆腹,短弯流,环形柄,圈足。盖拱起,上饰宝珠钮。紫砂内胎,外髹黑漆,上绘金彩大朵菊花,花儿竞相开放,花叶染为红、绿色,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底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此壶的紫砂胎和彩漆结合紧密,底漆乌黑莹亮,将金彩图案衬托得华美富丽。图案微凸,略高于黑漆地,使花纹更富于立体感。在紫砂胎上描金彩漆最需要解决的工艺是漆皮的剥落问题,一旦粘和不好就会成片地剥落。乾隆时期紫砂漆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宫中的紫砂胎彩漆描金器始于清雍正时期,乾隆时完全成熟,嘉庆、道光后失传。此壶制作精湛,展示了皇室用器精美绝伦的艺术特色。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高9cm,口径5.6cm,足径6.6cm


壶扁圆形,小弯流,曲柄,圆盖微鼓有钮,圈足。砂泥呈紫红色,色调纯正,砂质细腻。壶腹一面刻松树山石图,另一面长方形开光内刻乾隆御题《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诗:
“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做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句末钤篆书款“乾”圆形印、篆书款“隆”方形印。
清乾隆 紫砂梅花鹿高12.8cm,长13.8cm

一只小鹿睁大眼睛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姜黄色砂泥制成。鹿的毛色暗黄,通体布满白色梅花斑。双眼及四蹄皆为黑色,神情警觉,聪明可爱。鹿与 “禄”同音,寓意高官厚禄,因此明清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
此紫砂小鹿形态逼真,做工精致,代表了宜兴窑制作皇室御用文玩的高超水平。
清乾隆 紫砂描金彩绘天鸡尊高15.5cm,口径5.5cm,足径10.5cm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
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清乾隆 紫砂描金山水方壶高9cm,口径4.5cm,底径10cm


壶方口,三弯流,蝉肩方体,下承四方折角包边足。紫色砂泥,通体金彩篆书装饰,腹一面绘金彩山水人物纹,另三面有金彩乾隆御题五言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节选:“御制雨中留余山居即景径 穿玲珑石,簷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足内凸印“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清乾隆 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高15.4cm,口径5cm,足径5.8cm



壶圆筒形,直腹,短弯流,环耳柄,圈足,鼓圆盖。浅粉色砂泥。壶腹一面长方形委角开光内刻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句末钤“乾”、“隆”篆书印章款。另一面堆绘庭院烹茶图。幽静的山间庭院中,堂屋内的主人和来访的高士谈兴正浓,琴童穿院而过取琴助兴。厢房内一侍童正对炉煽风煮茶。
“卧游书室”是乾隆皇帝游览江南时所乘游船之名。
清乾隆 紫砂芦雁纹六方茶叶罐高16.2cm,口径4cm,足径4.7cm

罐六方形,小口,折肩,六方足。盖、钮皆带六棱。朱红色砂泥。腹六面绘通景芦雁纹,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簇簇芦苇在微风中摇弋,一群大雁飞临水面,分别作飞、鸣、食、宿状。整幅画面用细润的泥浆堆绘而成,画面微微凸起,富有立体感。
芦雁纹是中国文人画常见的题材之一,宋徽宗时期就有芦雁纹的宫廷绘画,明清时被大量地运用在工艺美术的装饰上。
清乾隆 陈殷尚款紫砂菱花式壶高10cm,口径7cm,足径6.8cm


壶菱花筋囊式,长弯流,曲柄。五出边菱花式盖,宝珠钮。底有“陈殷尚制”四字隶书印章款。深栗色砂泥,砂质极细,色调纯正。
所谓“筋囊”就是将自然界中的瓜棱、花瓣分成若干等分的出筋纹纳入精确规范的壶体设计当中。自康熙中期开始,紫砂壶的造型多取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给人以优雅亲切之美感。款识中的“陈殷尚”是清初紫砂名匠,善于制作筋囊形茶壶和形制多样的文玩清供。
此菱花式壶筋纹饱满挺直,由顶至底毫厘不差,非一般匠人所能为之。
清乾隆 砂彩绘花鸟纹委角笔筒高13.5cm,口径12×12cm,足径11×11cm

笔筒方形,委角。浅黄色砂泥。外壁以白、粉、黄、绿等色设色,四面分别绘有:鹭鸶莲荷、飞燕桃花、喜鹊登梅、双蜂戏菊。笔筒色调丰富,制作技艺纯熟,所绘花树枝叶纷披,摇曳生姿,禽鸟等轻盈灵动,顾盼生辉。以紫砂胎施以粉彩的做法在清乾隆时期大量出现。
清乾隆 紫砂百果诗句砚滴壶高5.4cm,口径1.1×2cm,足距2cm

此壶造型以石榴为身,蘑菇为盖,藕节为流,灵芝为柄。肩部饰瓜子,底承柿子、桃子、核桃三支足。壶身上的微缩瓜果均采用果实本色,形状逼真。主体壶身砂泥呈冷金黄色,掺杂点点暗红砂。腹部刻行书“仙家瓜果四时同”七字。
作为文房用具的砚滴最早出现时为铜质,两晋时期烧造出青瓷砚滴,此后历代都有瓷质砚滴问世,但紫砂陶质砚滴则十分稀见。
清乾隆 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高11.2cm,口径8cm,足径8cm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5 01:55 , Processed in 0.00822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