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圣杜甫最忧国忧民的唐诗,是我们初中时的必背诗词,至今不会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06:2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圣杜甫最忧国忧民的唐诗,是我们初中时的必背诗词,至今不会忘                                         

2018-08-23 07:28                                                   

                  

在我们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诗圣杜甫的诗歌是有很多接触的。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的诗作因为其丰富的思想内容,经常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这其中就有一首堪称诗圣杜甫最忧国忧民的唐诗,是我们初中时的必背诗词,至今不会忘。且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春望》,当年是要求全文背诵的,今天的我们也差不多能够全文诵读下来。因为这首诗虽然有宏大的历史背景,但是其诗作风格情感充沛,内容容易理解,再加上诗中的每一联几乎都能形成精妙对仗,非常适合我们摇头晃脑的诵读。

这首唐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诗人为了报效国家,只身前往投奔朝廷。毕竟之前的杜甫仕途非常糟糕,今日虽然面临战乱,但是杜甫自认为有机会为国效力,也能够一展抱负。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兵荒马乱,杜甫被俘获,耽搁了朝见朝廷的时机。第二年,杜甫看到了长安城里的一片萧瑟,写下了这首经典唐诗。

题目是《春望》,写的是诗人春天所看到的景色,但是一上来就是劈头盖脸的透心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前的国家虽然山河犹在,虽然青山绿水还是大唐的江山,但是却早已经千疮百孔。因为战乱的缘故,昔日繁华的都城长安如今也是人烟稀少,城下都长满了草木,一篇萧瑟之气!

颔联是这首诗最具思乡和情感意义的诗句,也是传颂千古的诗词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想到今天大唐王朝的境遇,诗人的内心简直是柔肠寸断。虽然春天是花朵开放的季节,但是在杜甫的眼中,却也是含泪哀伤的;此时的杜甫身在长安陷于囹圄,家人、亲友、朝廷都在何处?听那鸟鸣之声,更是顿觉凄凉。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直接写当时时局的状况的诗句,兵荒马乱烽烟四起,到处都是一片慌乱,到处都是急匆匆的行人。如今战火已经蔓延几个月,为了逃难很多亲人各自被迫分开,这个时候家书恐怕是最难得的了,一封家书甚至抵得上万两黄金!诗人忧国忧民,在这两句诗歌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崩溃的,是无限哀伤的。在杜甫的笔下,唐王朝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他也在诗歌当中进行了批判,但是没有哪个人能像杜甫一样真正盼望着唐王朝能好起来。这里是他的寄托,是他全部的理想。

所以看到今天的唐王朝千疮百孔,他的内心极为难过。担忧国家的未来,担忧民众的前途,真正的忧国忧民。在这之后,他愁绪满怀,内心焦急,甚至很短的时间内头上都生出白发,而且白发越搔越短,甚至都没有办法插簪子了。

我们中学时学这首唐诗,大体上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也懂得杜甫为何有如此多的沉郁顿挫。但是那时的我们毕竟年纪尚小,并不会真正明白杜甫在这首唐诗中真正倾注的感情和期望。今天的我们还会背诵这首唐诗,以后也不会忘,但是今天的我们对于这首唐诗,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了更多的认识。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2 17:11 , Processed in 0.00901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