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才是《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人,超过薛宝钗,贾府无一人不喜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1 15:55: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她才是《红楼梦》中情商最高的人,超过薛宝钗,贾府无一人不喜欢                                         

2018-10-11 10:13                                                   

                  

《红楼梦》未必人人欣赏得来,大家对黛玉、宝钗、湘云、妙玉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可谁不喜欢刘姥姥呢,她豁达通透,充满人生智慧,又是个自带轻松感的“趣人”,从她的视角来看大观园众生总是更贴切些。

刘姥姥是个理性的人,顾大局识大体,而且行动力很强。因为家里缺少过冬的粮食衣物,日子过不下去,女婿脸臭不会说话,女儿面皮薄,通盘考虑,刘姥姥决定亲自去贾府打秋风。

去之前,她把内心的期待值调到最低:倘若不成,权当进城旅游了。接着,刘姥姥拉下老脸,大清早就领着外孙出发了,直奔贾府。他们一老一小,也没钱坐车,更别说带什么礼物了,就这样老拖小地空手去了,毫无面子可言。

可穷人哪有那么多的讲究,在生存面前,他们来不及顾及面子。穷人到富亲戚家其实是要做心理建设的,要时刻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的大方,比如刘姥姥在王熙凤面前说的那句“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没的给姑奶奶打嘴”虽然笨拙,却是实诚的心里话。

刘姥姥空手而来,怕人家笑话,心里自然过意不去。但倘若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何至于此?

书中详细描写了刘姥姥进贾府后,被新奇陈设和漂亮人物晃得眼花缭乱,而映入眼帘的事物也可以反观她内心的紧张焦虑—不可说错一句话,不可行错一步路。况且她是带着打秋风任务来的,那任务让她觉得不好意思,以至于她的双手没着没落,精神上也过于紧张,要不时地通过打外孙两下来缓解自身的窘迫:“你这熊孩子,别碰这个……那个也别动……”

好在,刘姥姥第一次来贾府就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当她衣着寒酸地站在贾府门口等着时,门人中有个好心的,指给她周瑞家的住处。接着,周瑞家的带她见了王熙凤,她“尬聊”了几句好话,又赶上王熙凤心情好,给了她20两银子一串钱,让她“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刘姥姥不虚此行,过冬的紧急困境算是解除了。

刘姥姥千恩万谢,还提出要拿一两银子给周瑞家的作为答谢。人家拒绝了,当然,情还是领的。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时,是秋天了。这次,刘姥姥并不是食髓知味再上门要东西,她带了地里产的枣子窝瓜,说新结的第一茬没舍得卖就送来给贾府人尝鲜,显得知恩图报。这次刘姥姥不再空手,自如了许多,不再困在大门口白白等待,她熟门熟路地知道找谁,还坐炕上跟丫头婆子们说话。

虽说豪门难入,不过一旦建立起联系,熟悉了路径,就顺利得多。而且豪门里的好多人也是很和气善良的,比如平儿。贾府自然是什么也不缺,但人情的正向流动谁都需要。礼轻情意在,穷人受了馈赠后,还的东西不在于多贵重,但不能完全没有,有回馈就是个意思,表示“我记得,我知道,我重视,我感激”。

刘姥姥或许本来都没想再去“麻烦”王熙凤,人家那么忙,见到平儿就可以了,让平儿带个话自己就要回家的。可爱笑又知足感恩的刘姥姥运气总不会差,前方还有好事等着她。

周瑞家的跟王熙凤汇报时赶上贾母心下寂寞,“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没想到,贾母和刘姥姥一见投缘—贾母虽然儿孙绕膝,站在权力的顶端,平时却很少有同龄人交流,也有种别样的孤单。因此“人到七十古来稀”,生命中总有一些体验需要到了特定年龄、有所经历才能懂得。

“你身体怎样,牙口好不好,耳朵聋不聋”这种话题,贾母平时没法跟儿孙聊,他们只能说正能量的废话。

如此机缘巧合,刘姥姥因此在贾府待了几天,参加盛筵,获得各色人等的馈赠,最后拉了几车吃的穿的用的满载而归,也给贾府带来了诸多欢声笑语。大家一起安全地调笑一个人,是难得的放松,所以古往今来都有那么多人爱看喜剧。

75岁的刘姥姥身体结实硬朗,领着孩子,背着几袋瓜菜赶了老远的路,还身轻如燕,可以从炕上跳下来。而且她的牙口也好,吃嘛嘛香,浑身上下散发着强韧的生命力,完全不似贾母那般养尊处优,只喜欢甜腻软烂之物,逛了逛大观园便累病了。

刘姥姥老而不弱,所以读者们跟着书中的丫鬟、小姐们一起笑笑她,也不会产生愧疚感。这种笑是一种亲切的欣赏和喜欢,对于妙玉那种把刘姥姥喝过的古董茶杯扔掉的矫情行为,很多人会心生嫌弃。

贾母只当高寿又健康的刘姥姥是个祥瑞,没想到她也是表演艺术家,扮丑扮愚笨,信手拈来,脱口秀加演小品,总有神来之笔,逗得贾府上下前仰后合,处处充满快乐的气息,比请戏班子效果都好。大观园里说行酒令“大火烧了毛毛虫”那场戏,简直可以开直播了。

人到一定年纪,活开了,心明眼亮,只要结果是好的,表面上出出丑也无所谓—这也正是刘姥姥的心态。被王熙凤插了一头花,刘姥姥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我虽老了,年轻时也挨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还。”

鸳鸯和王熙凤哄她出洋相,拿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她夹鸽子蛋,哄她说饭前祈祷词“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领会了精神,超常发挥,一气呵成,笑倒了一屋子的人,而自己却不笑,坚持演出,抖响每一个包袱。她一定在为自己做这样的心理建设:“我是一个演员。”鸳鸯后来为哄她出洋相一事向刘姥姥道歉,刘姥姥的几句话足见其情商之高—“我只是为了老太太高兴,要是真恼了,也就不会说。”

她察言观色的能力不可谓不强,自愿客串谐星,而情商高就是让别人开心,自己也不觉得憋屈。你们笑我,其实是喜欢我。

刘姥姥还有做主持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她讲那些乡村逸事时,讲了红衣小姑娘雪地抽柴的事情,结果家里突然起了火,立即打住不再讲,而是为王夫人和贾母量体裁衣,编造了一个善有善报、老来得子如宝似玉的故事,方便她们代入角色。王夫人和贾母听了都心满意足,立刻被“治愈”了。

黛玉动辄感怀身世,难得有开心的事情,可这几章笑得最多,尽情抖机灵,笑刘姥姥叫“母蝗虫”。因为这句刻薄的话,黛玉和其他姐妹的关系有所拉近,而刘姥姥不知,也不会因此受伤害。评判刘姥姥这样的过客,不必触及内心便可得到社交中的亲密感,对黛玉来说是安全的。

小姑娘哪知道老婆婆的艰辛?刘姥姥的智慧只是隐藏起来罢了。

聪明有两种,一种是林黛玉式的,敏感犀利,感受力强;一种是刘姥姥式的,有钝感力,扮猪吃老虎,分寸拿捏得极好,需要捧哏的时候安心捧,需要逗哏的时候立即成为一个演员。刘姥姥的所得也是自己卖力赚来的,贾府上下因为她的到来身心受益。

有一句话说:你跟人聊天很愉快,很可能说明了一件事,对方比你要聪明。刘姥姥就是那个更聪明的人吧。那么,作为玻璃心的普通人,尴尬、难堪时,如何给自己做心理建设?不妨试试这个办法,屏气凝神,心中默念三遍:我不是林黛玉,我不是薛宝钗,我是刘姥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6 16:08 , Processed in 0.00787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