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4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十六)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09:17: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连载·

大梨树 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之十六)

             张 其 华


实践之十: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来建设和谐社会


    自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和谐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社会理想。

    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提出,有深刻的时代背景。

    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即经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由过去的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了。贫穷落后的中国初步建成了世界经济大国。

    二是在经济基础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上层建筑也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管理机制和方式正经受巨大的冲击,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问题摆到了日程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社会已经摆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程。

    三是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成为普遍关切的问题。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是依据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在生产关系中地位的不同而形成的。贫富差别是各利益群体间的根本区分。

    四是由于传统教育的缺失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扰,形成权力与经济利益的互动,诸多负面社会现象开始滋生和蔓延,影响了社会正常运行。

    五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一些盲目、片面、非科学、反科学的问题,比如忽视人的权力和地位,只在物质的增长上下功夫,形成了人与物的失衡。在经济建设中过分追求GDP的增长,忽视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也影响了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和谐社会建设的提出,就是为了纠正这一偏差,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这五点中,我认为社会结构的变化是最重要的,和谐社会建设任务的确定主要是针对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本质上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利益关系的变化源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对地位的变化,即生产关系的变化。人们利益关系的变化不仅表现在物质利益分配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意愿表达程度上的差别,即政治权利的变化。由经济而政治,由经济基础而上层建筑,这是必然的规律。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向、目标,当然也是途径。

    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平台。在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上,主要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即领导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解决各项发展建设活动之间的平衡协调问题,即物质的生产与精神文化的生产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一个具体的农村与宏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即跟随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步协调。从这四个角度来认识新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在这四个层面上来安排新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才是科学全面的,既有事务性的安排,也有长远的考量;既有物质的建设,也有精神文化的发展;既是局部的措施,也是宏观的行为。

    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在总体上和本质上与宏观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城市的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致的,没有差别。但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一是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空间范围比城市要小得多;二是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在内容上比城市要单纯得多;三是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在运行方式上比城市要简单一些;四是农村的和谐社会建设在特色上比城市要鲜明得多。

    党中央在2007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同时还指出,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这对和谐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原则性的方向和具体的实施意见。

    在大梨树村这三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中,一直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当然这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大梨树村现在的一切发展建设成果,都可以理解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换个角度说,大梨树村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就是和谐社会的成就。当然,和谐社会的标准并不是静态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无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还是和谐社会的标准都是向上发展的。

    我居住在大梨树村已经将近12年了。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么几点:

    一是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好:空气好,水好,风光好,自己家种的蔬菜好,是个非常适合生存和养老的好地方。这里有山,山青,这里有水,水绿。在城市里很难找到这样好的地方,比在公园里居住都好。

    二是这里的社会环境好,村民很朴实,很纯真,很友善。我从未见过邻里之间的摩擦争执,我从未听说过偷鸡摸狗的事情。我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村民的帮助。在这里不用担心丢东西,我家夜间常常忘了关房门。

    三是这里的村民很富裕,我这退休的公务员在村民中间是比较寒酸的。村民中很多人都是百万以上的富翁,年收入都在十几、几十万元。小轿车的家庭拥有率也很高,有的人家甚至有两台,夫妻二人各驾一台车上下班。

    四是这里村民的生活方式很现代,居住条件比城市要方便舒适,男人做工创业,女人追求时尚。我的老伴莹娟是个不落伍的人,但在她们面前常常自叹弗如。这里的村民经常到凤城消费。我常常听到村民讲到外地旅游如何如何。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很现代,基本没有传统农民那些保守狭隘守旧自私的东西。

    我总的印象是:大梨树村的一切都很顺:人与人之间很顺,干部与村民之间很顺,村民与大自然之间很顺,村里的各项发展建设活动很顺,大梨树村与整个社会的关系也很顺,村民做什么事情都很顺。这里真可以用安居乐业来概括。大梨树村不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大梨树村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

    ——大梨树村党委和村委会承接大梨树村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把村民的精神集中在致富发展上,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精神的保障。“干”字精神的提出和弘扬是一个重大的举措,为大梨树人确定了精神的标杆,调动了大梨树人的一切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干”字精神的鼓舞下集合了大梨树人的全部意志和行动。这是精神的动员,也是精神的指引。大梨树村原来是一个闭塞的山村,与外界联络较少,形成了独特的和顺局面,这是一种原始的和谐,也是大梨树村的历史传统。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梨树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大梨树人,原始的和谐经受着现代社会的考验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大梨树“干”字精神成了村民的精神支柱。在“干”字精神的影响引导下,原始的和谐迅速地转变为现代的和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精神文化的基础。

    ——大梨树村并没有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单独的安排,而是把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一在一起,通过其他方面的建设来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综合效应。在这里,经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保障,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平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自然环境的保障。其实,任何工作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能绝对地单打独做;各项工作产生的综合效应大于这些工作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就融汇在这些建设中,就体现在这些建设中,无须,也不会有单独的和谐社会建设,即使单独地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那也是其他工作在这里的拼凑。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属性。如果简而概之地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版的和谐社会建设。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梨树村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工作机制。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问题,在大梨树村这样的基层,大都是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因此必须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这主要是建立为村民服务、在服务中体现村党委的领导和村委会的管理的机制。这一机制充分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规范了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全体村民的一切行为。村规民约从实际出发,针对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具体明确地提出了要求,有奖有罚,村民和干部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有很强的操作性。这村规民约就是大梨树村的“法制”。服务与法治相结合,对大梨树村的社会稳定和谐顺畅起到了决定的作用。2008年,村里的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些人的怂恿下,接受了一个工程的贿赂。村党委当机立断,做出了严厉的处理,挽回了影响,平息了村民的不满,安定了民心。

    ——大梨树村党委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需要,作为执政的方式和途径来对待。这里最关键的是掌握社会进步和社会生活运行的平衡,在发展中平衡,在平衡中发展。这平衡包括各种矛盾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政治进步中、文化建设中、社会建设中、生态治理中的各种矛盾都是和谐社会发展建设的动力。平衡就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基本的目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庭与家庭、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上,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平衡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和为贵”这一朴素的辩证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社会这一系统是在平衡中发展和运行的。在这平衡的过程中、在这平衡的状态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发挥作用,或者说,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时期的执政方式就是促使社会各个方面、各种关系的平衡与和谐。平衡是对过去的“阶级斗争为纲”和“斗争哲学”的否定和颠覆。

    现代社会用三个支点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物理学上讲,在一个平面上,有三个支点的物体最稳定。社会也应如此。过去,我们国家曾经依靠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两条腿来运行,难以保持平衡,只得用“七八年再来一次”的大规模阶级斗争来保持稳定。这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片面强调了矛盾的对立性。只看到“一分为二”,而忽视了“合二而一”。在政治上这是个沉重的教训,在思想认识上这是个误区。平衡是矛盾运动的一种常态,事物在平衡中存在,而不是在斗争中存在。斗争是求得平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只能是平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应该是一项基本原则,这大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哲学思想。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重要方面。我党十八大制定的“五位一体”的全局部署,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体目标。在农村,这几个建设在实施中可以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但缺一不可,最后都作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也是途径,还是作用力。这五个建设是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组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系。五个建设不是拼凑,不是简单地组合,而是五个建设的综合作用,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体。借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来概括,五个建设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混合”,而是化学意义上的“合成”。其结果不是数量级别的增加,而是质量级别的提升。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谐社会体现的是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效应。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农村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样认识大梨树村所创造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经验,将更加容易理解。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8-10-22 11:52:32 |只看该作者
喜欢!精彩!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2 11:53:07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8-10-22 11:53:45 |只看该作者
拜读,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5 14:37 , Processed in 0.01019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