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古迹,访药王,追溯涟源龙山“中医药养生”之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32: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寻古迹,访药王,追溯涟源龙山“中医药养生”之法                                         2018-10-30 15:46                                                   

“天下药山,养生福地”,在湖南涟源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负氧离子高达4.5万/cm3的天然氧吧、纯净无污染的自然水质、四季怡人的气候与湿度为当地中草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如今,龙山的中草药品种已多达2384种,其中不乏灵芝、人参、天麻、何首乌、野山七等珍贵药材,故龙山也素有“龙山无闲草,识得都是宝”的美誉。

图片说明:龙山日出

正因为环境宜人、药材繁多,龙山自古就是名医药祖争相探访之地,药王孙思邈便是其中一位代表。孙思邈南下入江南之后,在龙山生活居住行医长达20余年之久,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医药学著作,让龙山地区人民沿袭与继承了养生、用药的文化传统,当地盛行的“中医药养生”之风更是被传承至今。
洗药池、晒书石、治虎坪,药王遗迹犹存
据《旧唐书》《宝庆府志》《湘乡县志》和《药王孙思邈年鉴》等历史史书记载,唐代名医孙思邈曾来龙山采药、著方,生活长达二十七年。在邵陵龙山地区,孙思邈搜集医药方剂,采药和出诊行医,撰写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在陕西寨、孙家桥等地均留有遗迹。

图片说明:药王殿

在岳坪峰顶,为纪念药王孙思邈所建的药王殿依旧屹立,正殿正中“药王殿”三个大字即出自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之手。如今,这座山顶上的古老建筑与洗药池、晒书石、治虎坪、医龙滩、药王衣冠冢等药王遗迹一道,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寻古探幽、药王朝拜”线路,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纷纷按照这条线路游历拜访,一探药王遗迹。
进香、打醮、抽签,药王信仰沿袭至今
药王孙思邈得道成神后,龙山民众为纪念其恩德,不仅在龙山绝顶岳平峰修筑了药王殿,还自发组织了药王香会48堂,开始朝拜药王孙思邈。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药王殿越来越多,朝拜药王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进香、打醮、抽签、求雨、祈茶、祈胡、忏香、送匾等都属于祭奠药王的重要活动。

图片说明:药王孙思邈

其中,药王儒祭是民间对药王表示敬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祭祀活动,龙山及其周围村庄大体都是以这种形式祭拜药王。儒祭有三献礼和九献礼之分,一般三献礼使用较多,由读祭文、献馔礼等内容组成,而九献礼相较于三献礼,在形式上更为复杂,参加喊礼的人也更多,是在大的祭祀活动中才采用的祭祀方式。
此外,进药王香也是一项祭祀药王的主要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药王诞辰日、四月二十八日药王得道日、八月初一药王登山日及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龙山周围群众都会上药王殿进香朝拜、求茶降药,以祈求自家年年风调雨顺、子孙安康昌盛、全家免除病痛灾祸、人人益寿延年、个个人兴财旺。
制药酒、食药膳,龙山家家户户皆有“千金方”
药王孙思邈在龙山生活二十余年,其著作《千金方》更是在当地流传已久,“崇尚中医药文化”在龙山地区逐渐成为一种民风。当地山民45岁以上的男人,都懂得一些中医,有的懂蛇伤、有的懂风湿、有的懂跌打损伤、有的懂无名肿毒等等。

图片说明:千金方

因龙山地区中医药资源丰富,再加上受到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以及其养生理论的影响,聪明勤劳的龙山居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衍生出了药膳、药酒、药茶、药浴等一系列特色养生产品。
药膳即是中药入膳,就是食疗,根据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和具体的身体毛病,龙山有一千多个药膳方子,并且家家户户都有几个拿手的药膳;药酒则是龙山自产米酒与中草药相结合,用于调节身体、预防疾病、养生保健,龙山药酒一般有风湿酒、补肾酒、补血酒及中老年养生保健酒几大类;药茶是采用龙山高品种高山云雾茶叶与龙山中草药有机结合的保健茶,龙山现有药茶品种:绞股蓝茶、金银花茶、奶参茶、杜仲茶等等;龙山药浴则是利用龙山中草药煮水泡澡以达到一定的保健、预防疾病和治病作用的一种药疗形式,常见的药浴有去风去湿浴、活血去寒浴、强身健体浴等等。(文/罗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11:05 , Processed in 0.0076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