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籍写拒绝的一首明志诗,连被拒绝者都感动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20:0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籍写拒绝的一首明志诗,连被拒绝者都感动了                                         2018-11-04 13:12                                                   

                  

在唐代中后期,有一位名叫张籍的诗人,他经孟郊引荐,认识韩愈,后成为其大弟子。
中唐之后,藩镇割据现象严重,这些地方割据军阀常常使用各种手段,勾结和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当时有一位叫李师道的地方割据军阀,任平卢淄青节度使,又有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势力庞大,有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或官吏便常去依附。
韩愈曾经作有《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作为韩门大弟子,自然也支持其师“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
没想到,李师道有一次还想来收买笼络张籍,这让他左右为难,因为一来自己是坚决不愿为李师道效力的;二来如果直接拒绝的话,怕有后患,毕竟李师道势力很大,得罪不起。

思前想后,张籍写了一首诗给李师道,巧妙地化解了这一尴尬局面。这首诗就是《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一首有着双层内涵的经典佳作,单从文字层面看,描写的是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而在更深的喻义层面上,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自己忠于朝廷、不被藩镇割据势力拉拢、收买的决心。
古人遇事不便明说,常常喜欢运用比兴的手法,借写男女之情来表示心意或明志。
在这首诗中,张籍把自己比作节妇,“君”指的是李师道,“双明珠”借指李师道许予的地位、财富,“良人”是古代女人对丈夫的称呼,将唐王朝比作自己的丈夫,说自己“事夫誓拟同生死”。所以我只能拒绝您的好意,因为“恨不相逢未嫁时”,遗憾没有在我“未嫁”之前遇到你。
在诗中,张籍没有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因为李师道的势力太大,得罪不起,所以张籍说“知君用心如日月”,意思是我知道你是真心的,光明磊落的对我好,所以我“感君缠绵意”,只是真不巧,“恨不相逢未嫁时”。
据说当李师道读到这首诗后,他并没有动怒,还很感动,也没有再勉强张籍了。
你看,这就是说话之道,也是“拒绝”之道。
脱离了其时代背景下的“恨不相逢未嫁时”这句诗,现在则常常被用来表达“纵是情深,奈何缘浅”、“相遇太迟,只能错过”之类的意思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3:20 , Processed in 0.0069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